朱永安不知此言真假,但想到苏牧近两日的变化,以及玄甲军惊人的战力,明白自己别无选择。
既然苏牧已摊牌,若他此时反对,常春的大刀恐怕下一刻就会落在他颈上。朱永安对这一点毫不怀疑。
明知只有这条路可走,朱永安只得选择追随。
他又赶紧提醒:“将军,若我们真要反,必须提防武德司!传闻武德司眼线遍布天下,东原城中必有密探,恐怕军中也有……”
“无妨,我会着手清理。”苏牧摆手示意不必担心。
接着他又吩咐:“对了,你和常春盯紧城内外动静,明白吗?”
“明白!”常春与朱永安齐声应下。
武德司……若是有锦衣卫……
不急,将来总会有的,先顾好眼下。
苏牧的注意力已回到战场。
此刻,三千玄甲铁骑已将北蛮骑兵主力冲散,并将北蛮大王团团围住。
北蛮大王率数十亲卫与玄甲军搏杀,终究寡不敌众。外围的北蛮骑兵无法突破玄甲军的防线,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家大王被砍成肉泥。
北蛮大王一死,反而激起了北蛮人的凶性。大王子与几名万夫长率数万骑兵围杀而来,玄甲铁骑却毫无惧色,奋然迎战。
一时间血肉横飞,场面惨烈。
尽管玄甲军人马皆披重甲、不畏生死,但在数万骑兵的合围下,仍难免伤亡。
不过,即便这三千玄甲铁骑全部战损,兵员仍会补充回来,因此苏牧并不担心玄甲军会消失。
“局势已不可为,该撤了。”
即使拼光也无妨,但苏牧还是下令玄甲军撤退。
玄甲铁骑凭借强大的冲击力,轻松在敌阵中撕开一道缺口,迅速杀出了一条血路。
北蛮虽有追击之意,但因大王阵亡,士气尽失,只能眼睁睁看着玄甲铁骑撤回城中。
“大王子,我们该如何行事?”
随着玄甲铁骑的退去,北莽士兵陷入迷茫。其中一名机敏的万夫长连忙向大王子请示下一步行动。
“先行后撤。此仇必报,不过尚需从长计议。”
大王子撂下这句话后,便率军后撤。大王既已不在,新王的确立迫在眉睫,他绝不能在此处折损实力。
报仇固然重要,但必须待他先登上王位。若继续滞留于此,恐怕会被其他兄弟抢先夺位,届时返回王庭将处境艰难。
加之军中士气低迷,必须先行返回王庭,待顺利继位后再议复仇之事。
北蛮虽退,苏牧却知危机尚未解除。
眼下最要紧的,是抓紧时间召唤更多军队。虽然召唤具有随机性令人头疼,但毕竟争取到了宝贵时间。只要好好发展,待凑足十万大军,便能横扫整个漠北草原。
苏牧一边谋划着后续计划,一边带着萧廷走下城墙,与凯旋的玄甲铁骑会合,准备返回府邸。
此时乔峰也已归来,却未见慕容复等人身影。
果然,乔峰见到苏牧后面露愧色:“苏将军,乔某有负重托,让那伙贼人逃脱了。”
苏牧本就打算放走慕容复,意在利用姑苏慕容在南方制造事端,牵制大夏部分兵力。故而他并未点破对方身份,只是淡然道:“无妨,不过是一群宵小之辈。如今北蛮已退,暂时不会来犯。苏某尚有要事处理,乔帮主请自便。”
“北蛮已退?”乔峰闻言一怔。
苏牧平静解释:“北蛮大王已被玄甲军阵斩,敌军军心溃散,不得不退。”
乔峰沉默片刻,沉声道:“苏将军,乔某虽为江湖中人,却也明白玄甲军这等精锐,本不该出现在东原城这等边陲之地。”
苏牧带着几分玩味的神情瞥了乔峰一眼,接着说:“乔帮主,边境若无这般强兵,如何能守卫家园?别以为有西山大营就万无一失,这次的事,就是最好的教训!”
言罢,苏牧也不理会乔峰会怎么想,径直请他离开。
“好了,乔帮主,我这东原城地方小,你贵为天下第一帮的帮主,也不必在此久留。如果打算走,不如趁早动身。”
乔峰明白苏牧话中含义,心里也隐约有些猜测,只好抱拳道:“苏将军,乔某再劝你一次,有些路,不一定非走到底不可。”
要说阻止苏牧?
乔峰自认是做不到的。
先不说城中将士众多,光是一个萧廷就已不好对付。
再者,乔峰心里清楚,自己终究只是猜测,又是江湖中人,向来快意恩仇。而朝廷与江湖之间向来不睦,甚至可说势同水火。
一直以来,朝廷对江湖势力多采取压制,武德司更是行事张扬,常派密探暗中监视,谁也不知道自己门派里潜藏着多少武德司的人。
“哦?”苏牧眉头轻挑,低声道:“乔帮主,你好像知道我想做什么。”
“乔某不知,”乔峰摇头,“但仍希望苏将军莫行不该行之事。我……”话到一半,他却停了下来。
最终,他拱手道:“罢了,言尽于此,乔某告辞。”
“不送。”苏牧含笑答道。
萧廷望向乔峰远去的身影,低声问:“主上,这乔峰要不要……”
苏牧摇头,语气平淡:“不必,他很快就会有麻烦缠身了。”
契丹虽亡,族人却仍散布于大夏各州,多年来渐被同化。但这不代表乔峰就能安稳度日——若有人存心害他,仍可借机生事。
就如雁门关那桩旧事,虽记载寥寥,却确实发生过,影响不小。苏牧知道,这背后定是慕容博所为。
也只有那种人,才会做出这等蠢事,更可笑的是,还有一群傻子会信。
实际上,契丹已亡多年,族人四散于大夏境内,所谓“窃取少林秘籍、意图复国”之说,根本站不住脚。
不过,这传言既已传开,自然引起武德司注意。经查证,很快就证实纯属谣言。
可惜,江湖中人未必肯信。
从慕容复这边毫无波澜便可得知……
那位高僧虽知晓消息来源,但此事并未公开,显然是认定慕容博被人蒙蔽了。
又或者,少林内部有人心知肚明,但为维护千年古刹的清誉,不仅选择隐瞒,甚至出手遮掩。
唉,只能说这座千年宝刹,确实底蕴深厚,单是舆论把控这一手……实在拿捏得精准,确实厉害。
因此,乔峰这边注定要遭殃,只差何时引爆这枚暗雷。
毕竟不止有人要对付乔峰,他那位已陷入癫狂的父亲,也让乔峰此劫难逃,届时便要看天下舆论如何发酵。
要知道,这并非单纯的武侠世界,而是一个综武天地,江湖门派林立,英雄豪杰辈出,就连丐帮内部,派系也更为错综复杂。
乔峰能否全身而退,取决于内部的权力博弈。
单凭一个契丹人的身份,并不足以将他逼下台。
除非背后牵扯到帮派高层的争斗。
至于自己,自然不必插手其中。
不久,苏牧回到府中。
数百玄甲军将府邸里外围得水泄不通。
萧廷则始终守在门口,寸步不离。
书房内,苏牧 ** 沉思,开始谋划接下来的安排。
围城已有一些时日。
按理说,北蛮入侵、西山大营几乎全军覆没、东原城被围这些事,宣州州牧早该收到消息。
州牧得知后,理应上报朝廷,同时派兵驰援。
之后便是追查责任、找人背锅等后续动作。
一旦北蛮退兵的消息传开,宣州州牧第一反应必然是推卸责任。
那么,谁来背这口黑锅?
我不就是现成的人选吗?
想到这里,苏牧决定再度整顿东原城,同时加快整编步伐——这一万多名将士必须尽快整合完毕。
不愿追随的,解甲归田;
愿意留下的,厚待不亏。
东原城中,钱粮充裕。
刚铲除赵家,苏牧手中财富丰盈。
再者,由于主要依赖召唤士兵,而这些士兵无需任何物资供给,苏牧从赵家所得的巨额财富无处可用。
手握如此巨资却不加以利用,岂非浪费?
更何况,将这些钱财用于东原城守军,绝非亏本之事。
在封建时代,光靠威逼 ** 是成不了事的,必须有实际的利益。苏牧现在不缺钱粮,自然要让手下的士兵得到好处,这样他们才肯效命。
苏牧虽然不需要这些人打江山——他自有从诸天召唤而来的精锐部队,但这些士兵也是劳动力,前期还能充场面。所以苏牧没打算马上放弃他们,至少在初期,他们还能发挥一些作用。
打扫战场、看守俘虏,这些杂事总得有人做。
想到这里,苏牧就吩咐玄甲军去把朱永安和常春叫来。
很快,两人就赶到了。
“将军。”
他们躬身行礼。
“坐吧。”苏牧摆了摆手。
“永安,东原城现在还有多少人?”苏牧知道之前北蛮攻城时城中曾乱过一阵,想必有人逃了出去,他想确切的知道目前的人口。
“将军,我会去仔细查的,但粗略估算,大概还有五万左右。”朱永安对苏牧愈发恭敬。
“五万?”苏牧皱眉,“人太少了。”
北蛮一旦平定,城外那么多荒地需要开垦,必须要有足够的劳动力。人手不够可不行。
“将军,这也没办法,边疆之地,人口本来就不多。”朱永安苦笑着说。
苏牧明白,古代条件如此,不能要求太高。五万人已经不少了,真想再增加人口,除非拿下整个宣州。
“将军,我们什么时候动手?”常春已经等不及了,再次询问起兵的时机。
“士兵整顿得怎么样了?”苏牧看了这粗人一眼,没有直接回答,而是问起那一万多士兵的整编情况。
“将军放心,钱粮一发下去,再加上永安一番劝说,大家都铁了心跟我们。西山大营那八千人也都归顺了。”常春拍着胸脯站起来说。
但随即他又低下头,沮丧地说:“不过守军里还有三千人不肯,那可都是咱们的老兄弟啊!”
西山军营中余下的近万士兵,大约九千余人,除却无法行动的伤员,仍有约八千将士愿意追随。
苏牧对此并不意外,毕竟不可能强求所有人忠心跟随,眼下这些人里也未必个个赤诚。那些溃败后投靠的士兵,大多是因为担心被朝廷当作替罪羊,才选择留下。若朝廷并无此意,他们恐怕会第一时间倒戈。
喜欢综武:人在边城召唤铁骑横扫北蛮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综武:人在边城召唤铁骑横扫北蛮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