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帝萧景澜在金殿之上力排众议,以不容置疑的帝王权威强行压下了针对苏清辞的弹劾风波。此举虽暂时震慑了那些固守陈规的老臣,却也使得苏清辞这个名字,在朝野上下变得更加瞩目,甚至带上了一丝争议的色彩。
然而,身处漩涡中心的苏清辞,却并未因此而有丝毫彷徨或退缩。朝堂的风雨于她,仿佛只是绣制那件江山嫁衣时,窗外偶尔掠过的一片阴云,无法动摇她内心的坚定与脚下的道路。
弹劾风波平息后数日,苏清辞递牌子请求入宫觐见。这是她受封“忠谨夫人”、获赐御前免跪特权后,首次正式以诰命身份入宫。
依旧是那处熟悉的御书房,萧景澜见到她,脸上露出了真诚的笑容,亲自虚扶一把,免了她的礼——尽管她本就可免跪。
“苏先生不必多礼,快请坐。”萧景澜语气亲切,依旧沿用着旧日的称呼,显见亲近,“先生伤势可大好了?朕一直挂心。”
“劳陛下挂念,已无大碍。”苏清辞微微欠身,在锦墩上坐下,目光清澈而沉静。她今日入宫,并非为了感谢皇帝的维护之恩——有些感激记在心里便好,无需时时挂在嘴边,她有更重要的事情。
寒暄几句后,苏清辞切入正题,神色变得郑重起来:“陛下,今日臣妇冒昧觐见,是有一事,思虑已久,关乎天下无数绣娘生计与福祉,欲奏请陛下圣裁。”
萧景澜见她神色,也收敛了笑意,正色道:“先生请讲。”
苏清辞深吸一口气,将心中酝酿已久的构想娓娓道来:“陛下,此次京城叛乱,臣妇麾下三名绣娘不幸殉难,令人痛心疾首。事后抚恤其家人,更让臣妇深切体会到,寻常绣娘生活之不易,命运之脆弱。她们大多出身寒微,依靠十指技艺谋生,收入微薄且不稳定,一旦遭遇天灾人祸、伤病缠身,或是如这次般的动荡,整个家庭便可能陷入绝境。”
她的话语带着一种深切的共情与忧虑,让萧景澜也不禁动容。他想起叛乱后看到的那些伤亡名录,其中不乏底层工匠、役夫,他们的家庭确实承受着巨大的痛苦。
“臣妇蒙陛下恩典,执掌清辞绣坊,又获‘皇家御用工坊’殊荣,生活无忧,更能庇护坊中绣娘。”苏清辞继续道,目光恳切,“然,天下绣娘何止千万?她们分散于各地,势单力薄,难以抵抗风险。技艺传承,往往因门户之见或生活所迫而中断;遭遇盘剥欺凌,亦往往申诉无门。”
她微微前倾身体,眼中闪烁着理想的光芒:“故此,臣妇斗胆设想,能否由朝廷牵头,或至少予以支持,成立一个全国性的‘女性绣业互助会’?”
“互助会?”萧景澜若有所思。
“正是。”苏清辞点头,条理清晰地阐述道,“此互助会,旨在联结天下绣娘,互帮互助,共谋发展。其主要职能,臣妇初步设想有几条:”
“其一,设立互助基金。由朝廷拨付部分启动官银,同时鼓励各地绣坊、富商捐助,吸纳绣娘少量自愿缴纳的会费。此基金用于帮扶遭遇意外、疾病、灾害的困难绣娘及其家庭,提供临时救济、无息借款,使其不至因一时困顿而家破人亡。”
“其二,建立技艺交流与培训体系。定期举办不同层次的绣艺讲习、比赛,打破门户之见,促进各地绣法融合创新。同时,开设面向贫寒女子、孤女的免费或低价绣艺培训班,授人以渔,使其能有一技之长傍身,自立谋生。”
“其三,制定行业规范与保障。逐步确立绣品质量、工价参考标准,避免恶性竞争与盘剥。为入会绣娘提供一定的法律咨询与支持,维护其正当权益。”
“其四,拓展销路与信息共享。利用朝廷驿站或商会网络,为各地绣娘,尤其是偏远地区的绣娘,提供更广阔的绣品销售渠道和市场信息,避免中间商过度压价。”
她一口气说完,目光灼灼地看向年轻的皇帝:“陛下,此举若成,不仅可惠及万千底层绣娘,改善其生计,稳定其家庭,更能促进大靖绣艺的整体提升与传承,吸纳更多女子就业,于国于民,皆有裨益。且此番叛乱,绣娘们亦展现出忠勇之气节,朝廷予以扶持,亦是彰显示恩,凝聚民心之举。”
萧景澜听完,久久没有说话。他手指轻轻敲击着御案,眼中光芒闪动。他并非看不到此议的好处,这确实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善政。但他也敏锐地意识到其中的阻力——此举无疑会进一步抬升苏清辞在天下绣娘乃至民间女子中的声望,那些刚刚被压下去的非议,恐怕又会找到新的借口。而且,涉及全国性组织的建立、官银的使用,必然触动某些原有的利益格局。
然而,他看着苏清辞那双清澈而坚定的眼睛,那里面没有对个人名利的追求,只有对同行姐妹命运的深切关怀与对行业未来的真诚期盼。他想起了她为自己挡箭时的决绝,想起了她在火海中抢救典籍的坚韧,想起了她在弹劾风波中的淡然。
这样一个女子,所思所想,并非一己之私,而是天下更多如她一般,却远不如她幸运的女子。
片刻的沉吟后,萧景澜猛地一拍御案,朗声道:“好!先生此议,大善!”
他站起身,走到苏清辞面前,语气充满了赞赏与决心:“朕常思,何为‘靖安’?不止是平定叛乱,更要使百姓安居乐业,各得其所!先生此策,正合朕意!惠及万千女子,稳固无数家庭,提升国之技艺,此乃真正的德政!”
他目光炯炯:“此事,朕准了!便依先生所言,成立‘大靖女性绣业互助总会’!朕会下旨,由先生出任首任会长,总揽筹备事宜。朝廷将拨付专款作为启动资金,并命户部、工部协同办理,各地州府需全力配合!”
他顿了顿,语气带着鼓励与支持:“先生放手去做,不必顾虑那些闲言碎语。但凡有利于国计民生者,朕必鼎力支持!朕倒要看看,谁敢阻挠此等善政!”
得到皇帝如此明确而有力的支持,苏清辞心中一块大石落地,她起身,郑重行了一礼:“臣妇,定不负陛下信任,必竭尽全力,将此互助会办好,使我大靖绣娘,皆能有所依,有所成!”
离开御书房时,苏清辞步履沉稳,心中却激荡着前所未有的力量。她知道,这不仅仅是一个组织的建立,更是一个开端,一个试图为天下更多默默无闻的女子,撑起一片小小天空的开始。这与她绣制那件江山嫁衣的寓意,一脉相承。
消息很快传出,再次在朝野引起议论。
有人赞陛下仁德,苏夫人心怀天下;也有人暗中嗤笑,认为女子妄图成事,难登大雅之堂。然而,在皇帝的明确支持和苏清辞的切实推动下,“大靖女性绣业互助总会”的筹备工作,依旧紧锣密鼓地开展起来。一道道章程被拟定,一封封联络信函发往各地,一笔笔启动资金开始划拨……一股旨在改变无数女性命运的新生力量,在“靖安”元年的冬天,悄然萌芽。
喜欢绣染山河:大靖女先生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绣染山河:大靖女先生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