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机械臂的意外卡入
机械臂的末端探入月壤的瞬间,主控台的扭矩曲线猛地向上捅出一个尖峰。警报声没响,但所有人的视线都钉在了那根停滞的金属臂上——它卡在半凝固的打印层里,像一根插进胶质的筷子。
林浩的手指在操作界面上划过三遍,确认指令流完整无误。他调出“律”字编码的执行日志,每一笔的推进节奏都与预设分毫不差。可现实是,第十七层逆向填充进行到拐角处时,月壤的密度读数在三点二秒内飙升了42%,形成局部团簇,硬生生把机械臂锁死。
“不是程序问题。”他说,声音压着频率,“是下面的东西变了。”
苏芸正把音叉收进工作服口袋,听到这句话又掏了出来。她没说话,只是走向打印舱的隔离窗。那里有个朱砂标记点,是她昨天布下的文化信号监测位。此刻,红点正以极短的间隔频闪,节奏恰好对应“律”字第四笔的滞后段。
陈锋已经套上外骨骼装甲,战术背包里的辐射仪亮着绿灯。他带着王二麻子和两名安全员进入施工区,次声波探针贴上舱壁。数据回传显示,机械臂周围存在环状致密结构,类似地质胶结,但没有任何热源或化学反应记录。王二麻子左臂的导航芯片突然报警,指向构件东南象限,那个位置正是“律”字转折笔画的投影区。
“赵铁柱。”陈锋对着通讯频道说,“准备手动牵引预案。”
“扯淡。”赵铁柱站在工程台前,盯着应力模拟图,“那玩意儿现在是桩基,不是零件。你一拉,整个支撑层都得裂。”
林浩切换为低频脉冲模式,给机械臂注入0.5hz的微震信号。液压系统轻微抖动,但卡滞纹丝未动。他低头看了眼腕表,星图仪残片正以几乎不可察觉的幅度震颤,频率与脉冲完全同步。
苏芸把音叉轻轻贴在隔离窗内侧。7.3hz的背景谐波稳定存在,但在每一次微震尝试释放应力时,都会叠加一段0.3hz的衰减振荡,像是某种回应后的余音。她忽然开口:“它不是卡住了——是月壤在‘记’这个动作。”
陈锋回头看了她一眼,没质疑。他打开权限通道,允许她进入隔离区。这是第一次,安保系统为文化组开了绿灯。
苏芸穿过气密门,靴底接触地面的刹那,她感觉到一丝异样。不是震动,也不是温度变化,而是一种近乎语义的“停顿感”,就像一句话说到一半被截断。她蹲下身,将音叉抵住打印平台边缘。信号波形立刻扭曲,呈现出类似甲骨文笔顺中断的断裂节奏。
“我们在用频率写一个字。”她说,“但它读到了一半,开始自己往下写。”
林浩盯着主控屏上的数据流。母亲的日志片段自动弹出,那段标注为“7.3hz机械激励辅助”的实验记录,末尾有一行手写备注:“当材料开始记住动作,控制就不再是单向输出。”
他忽然明白了什么。
“我们以为是在编程。”他对着通讯频道说,“其实是在对话。那个0.3秒的滞后,不是误差,是它的思考时间。”
话音刚落,机械臂的液压管渗出一滴冷却液。液珠在微重力中缓缓脱离管口,悬浮在半空。表面光影扭曲,隐约浮现出一个“生”字的轮廓,极淡,但结构清晰。
赵铁柱盯着画面,咬牙:“所以现在怎么办?等它‘想’完再干活?”
阿依古丽已经铺开羊毛毡模型,针脚模拟的应力分布图显示,卡滞点正好落在“律”字第四笔的拐角处,与甲骨文笔势的转折角度完全重合。她抬头:“这不是巧合。结构、阵法、文字——它们在同一套逻辑里生长。”
“那就按它的逻辑来。”林浩说,“暂停牵引,停止所有外部干预。我们什么都不做,看它接下来怎么变。”
陈锋没反对。他站在隔离区边缘,匕首插在控制台缝隙里,辐射仪读数平稳。他盯着那滴悬浮的冷却液,看着“生”字轮廓慢慢褪去,变成普通的反光。
时间被拉长。主控室没人说话。打印舱内的月壤静止着,但所有人都知道,某种东西正在内部重组。
半小时后,林浩调出全域共振系统的日志。三重编码的同步曲线依然稳定,工程频率、文化笔顺、阵法节奏保持着高度一致。但在机械臂卡入的那一刻,系统记录到一次微小的能量回流——不是从机器流向材料,而是反过来,从月壤流向控制系统。
“它在学习。”他说,“而且它记得我们每一次震动。”
苏芸把音叉收回口袋,指尖沾了点朱砂,在玻璃窗上写下“器”字的最后一笔。笔画闭合的瞬间,打印舱内那滴冷却液轻轻震颤了一下。
林浩的手指悬在重启按钮上方,却没有按下。
“我们不是在建一座城。”他说,“我们是在教它怎么长出来。”
赵铁柱冷笑:“教?它要是学会了自己停工呢?”
“那说明它有理由。”林浩看着数据屏,“我们得学会听懂理由,而不是强行开机。”
陈锋从战术背包里取出长城砖粉末的密封袋,打开盖子,轻轻倒出一点在掌心。粉末在低重力中缓慢漂浮,逐渐排列成一个不完整的“月”字。边缘的折笔还没闭合,但频率与腕表震颤完全一致。
苏芸忽然说:“刚才那滴液珠——它为什么是‘生’字?”
林浩没回答。他调出母亲日志的加密章节,翻到一页从未公开的实验记录。标题是:“记忆性材料响应的伦理边界”。下方有一段批注:“当非生命体开始模仿生命的犹豫,我们是否还拥有绝对控制权?”
主控台突然发出一声轻响。机械臂的伺服系统自行启动了0.1hz的低频自检脉冲,不是来自指令,而是系统底层的自发行为。扭矩曲线微微波动,卡滞点周围的月壤密度出现了0.3%的周期性松动。
林浩盯着屏幕,声音很轻:“它在试着自己松开。”
陈锋把粉末重新封好,放回背包。他拔出匕首,插入控制台另一道缝隙,辐射仪读数瞬间归零。
苏芸再次取出音叉,贴在舱壁上。7.3hz的基频依旧稳定,但其中夹杂了一段新的谐波,形似“律”字第四笔的延伸轨迹,比原设计长了0.3秒。
林浩的手指终于落在重启按钮上,但没有按下。他转头看向苏芸:“如果它写的字和我们不一样,还要按原计划继续吗?”
苏芸的音叉在舱壁上轻轻滑动,留下一道细微的划痕。
喜欢月球计划:广寒工程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月球计划:广寒工程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