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不学,父之过。教不学,师之惰。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那么中国怎么少得了教育?中国怎么少得了文明的教育?
父子,是在所有的师生关系里,唯一有血缘关系的师生关系,当然,母亲也是等同的。
在中国人的文化世界里,有一个很奇怪的文明,也不知道是不是糟粕的东西,但是只要你使用不好了,就会一定是糟粕的东西了,那就是——任人唯亲的思想。其实,这个也不完全是关乎钱的问题,就是你跟他亲近,你就会相信他,信任他,你相信他和信任他,你就自然而然地跟他亲近了。但是,一旦你不信任也不相信他,那你就绝对的不会亲近他,你不亲近他,你也就绝对的不信任也不相信他。也就是,你信,你就亲近,你不信,你就不亲近,反之,依然如此。
父子关系和母子关系,在所有的血缘关系里,算得上是最亲近的,在所有的人际关系里,也一样是最亲近的,当然,父母的女儿也是一样的。当然,“家家有本难念的经”,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家庭矛盾,也不是不可能发生与出现。
父母,是生养之人,自然担负有养育之责。在这里面,既然父母是养育之人,那么,自然应该是最为严厉的了。这其中就有趣,父母就应该是最严厉又最为亲近的人了,那么,最为严厉和最为亲近的人怎么会是同一个人呢?而且,也必然地是两个人所共同的责任与担当了。
但是,作为子女就不一样了,对父母,我们是敬爱的,对老师,我们是尊重的。那这个就自然,我们对于父母而言,就是要又敬爱又尊重的了。这个于我们的学习是有利的,而且是百利而无一害的。
既然,父母的条件我们准备好了,我们的预备心理素质也准备好了,我们每一位的学生的学习效果,不应该是上等程度好的吗?可是,这个世界上,而且是出生在中国的孩子们,都还有不能够学习好的学生。这让我们祖国的“文明古国”的称号,颜面何在啊?
这个问题就出现在:当我们即将要面对学习时,我们自己父母双方的家庭内部的反应,而且只是限定在父母双方的家庭学习内部,之后才是家里的学习氛围是否浓厚,如,父母经不经常看书或者是学习、父母的领头羊的作用……
可以这样理解:父母没有让子女心甘情愿地接受学习这件事,就是做父母的无能。
“教不学”的理解,可以是老师在教完学生之后,没有进行持续不断的学习,或者是,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之中,学生本人本身不愿意学习,或者是学生有自己的理由不愿意跟着老师学习了。
在老师的方面,老师就应当具备敬业精神。教师的敬业精神就是为了教育教学的效果,去研究如何把课程讲得生动,讲得传神,讲得精彩,讲得形象,讲得简易明了。如果,作为一个教师,没有研究教育教学大纲的要求和自我培养教学的素养与能力方面,并且没有不断地要求自身的提高,直至跟上中国的教育新时代,那百姓们就不知所以了。
喜欢芳芳的一枝花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芳芳的一枝花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