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余波与棋局
“溯源之旅”活动最终在一片赞誉声中落下帷幕。王琴的狼狈退场非但没有造成破坏,反而像一块投入水中的试金石,让“木兰生活”项目的透明与坚韧显得更加真实可贵。嘉宾们带着对工艺的敬畏和对品牌的信任离开,媒体发布的报道也多以正面为主,之前那些匿名的污水,在阳光下迅速蒸发殆尽。
送走最后一位客人,院子里只剩下“素缕”团队和徐静婉几人。之前的紧张和亢奋褪去,疲惫如同潮水般席卷而来。沈阅和林音瘫坐在椅子上,相视苦笑,带着一种劫后余生的庆幸。工作人员开始默默收拾残局。
徐静婉站在院子中央,看着这片刚刚经历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的场地,心中五味杂陈。胜利的喜悦是短暂的,更多的是身心俱疲,以及一种更深沉的清醒。王琴不过是台前的小丑,真正的对手,还隐藏在幕后,今日的挫败,只会让对方接下来的手段更加隐蔽和狠辣。
周雨晴走到她身边,低声汇报了集团监察部带走王琴表亲的后续。证据确凿,涉及金额不小,那人恐怕难逃法律制裁。这意味着,李明轩在基金会的一条重要臂膀被斩断,短期内应该能消停一些。
“李总那边……”周雨晴欲言又止。
徐静婉明白她的意思。今天这场及时的“清理门户”,无疑是李墨的手笔。他在用一种近乎冷酷的方式,向她,也向所有人表明了他的态度和界限。
“我知道了。”徐静婉语气平静,“今天辛苦大家了,都早点回去休息吧。”
她独自一人留在最后,确认一切收拾妥当,才拖着沉重的步伐离开。坐进车里,她靠在椅背上,闭上眼,脑海中却不断回放着王琴狰狞的嘴脸、李墨那双隐藏在镜片后深不见底的眼睛,以及陆子昂那张仿佛永远带着温和笑意的脸。
回到公寓,出乎意料地,客厅里亮着灯。李墨坐在沙发上,似乎是在等她。他换上了家居服,手里拿着一份财经杂志,但目光并没有落在书页上,而是看着窗外沉沉的夜色。
听到开门声,他转过头,目光在她略显苍白的脸上停留了一瞬。
“回来了?”他的声音听不出什么情绪。
“嗯。”徐静婉脱下外套,感觉浑身骨头都像散了架。
“事情处理得还算干净。”李墨合上杂志,语气平淡得像在评价一份工作报告。
徐静婉走到他对面的沙发坐下,抬起头,直视着他:“今天的事,谢谢你。”
这句感谢是真诚的,尽管她清楚,他的出手,更多是基于维护李氏利益和清理内部的需要,而非单纯为了她。
李墨似乎有些意外她会如此直接地道谢,他推了推眼镜,避开了她的目光:“分内之事。”他顿了顿,补充道,“集团不允许这种蛀虫存在。”
果然。徐静婉心底那丝微弱的、不切实际的幻想瞬间熄灭。她扯了扯嘴角,露出一抹淡淡的、带着自嘲的笑意:“无论如何,结果是好的。”
两人之间陷入沉默。客厅里只听得见墙壁上挂钟指针走动的细微声响。
过了一会儿,李墨忽然开口,话题跳转得有些突兀:“下个月,老爷子七十大寿。”
徐静婉心头一凛。李国嵘的七十大寿,这无疑是李家,乃至整个商界的一件大事。届时各方势力云集,是展示家族实力、巩固人脉的关键场合,也必然是一个看不见硝烟的战场。
“你需要准备一份寿礼。”李墨看着她,语气不容置疑,“既要体现心意,也不能失了李家的体面。”
这不是商量,是通知,是任务。作为李太太,这是她必须履行的职责,也是她第一次正式以这个身份,出现在如此重要的家族场合。
徐静婉感到刚刚卸下一点的压力,又沉沉地压了上来。这份寿礼,送什么,怎么送,都大有讲究,关乎她在这个家族中的位置和形象。
“我明白。”她点了点头,没有多问。她知道,李墨不会给她具体的建议,这本身就是一种考验。
李墨站起身,似乎准备回房。走到楼梯口,他停下脚步,没有回头,声音低沉地传来:
“今天你应对得不错。”
说完,他便径直上了楼。
徐静婉独自坐在空荡荡的客厅里,回味着他最后那句话。“应对得不错”,这大概是他能给出的、对她个人能力的最高评价了。
她靠在沙发背上,感觉疲惫如同实质般包裹着她。与王琴的当众交锋,与李墨这晦涩不明的互动,还有那悬而未决的寿礼……都让她感到一种深深的倦怠。
然而,她的眼神却渐渐变得锐利。李墨说得对,下个月的寿宴,是另一个战场。她不能有丝毫松懈。
她拿起手机,调出日历,看着那个被标记出来的日期,深吸了一口气。
眼前的余波尚未完全平息,新的棋局,已经悄然布下。而她,必须继续扮演好棋子的角色,同时,也要努力看清整个棋盘。
夜色渐深,城市依旧灯火通明。徐静婉知道,属于她的战斗,还远未结束。
喜欢契约暖意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契约暖意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