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无声的认可
从华晟资本回来后,一种无形的默契在两人之间悄然滋生。对抗陆子昂的联盟虽未正式达成,但那次在赵以澜面前近乎完美的配合,仿佛打通了某种关节。
这天清晨,徐静婉像往常一样在书房处理邮件,李墨的助理敲门进来,将一个外观简洁的银色加密U盘放在她桌上。
“徐总,李总吩咐,将这些资料转交给您。是关于集团近期在东南亚几个新兴市场的前期调研和分析报告,李总说您可能会有不同的视角。”
徐静婉拿起那枚小小的U盘,指尖传来冰凉的金属质感,心底却微微发热。这不再是之前那种“可以看看”的边缘文件,而是涉及李氏核心战略方向的前沿资料。他没有通过周雨晴转交,而是让他的首席助理亲自送来,这份郑重,不言而喻。
她没有多问,只是点了点头:“好,我知道了。”
助理离开后,她将U盘插入电脑。里面是分门别类的文件夹,内容详实程度远超她的预期,从当地政策法规、市场竞品分析,到潜在合作伙伴的背调,一应俱全。这不仅仅是“看看”,更像是邀请她参与到前期的战略构思中来。
她深吸一口气,压下心头的波澜,开始仔细阅读。这些报告所涉及的领域于她而言并非完全陌生,过去在徐家,她也曾接触过相关的国际业务,只是不如李氏这般深入和专业。她看得极慢,时而停下来查阅补充资料,时而蹙眉思索。
一整个上午,她都沉浸在这些文件中。她发现李氏的布局极具前瞻性,但也敏锐地察觉到其中几个市场在文化融合方面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而这恰恰是她的强项。
中午,李墨难得地回到公寓用餐。席间,他并未主动问及资料的事,徐静婉也没有刻意提起。直到午餐接近尾声,他放下筷子,状似随意地问了一句:“看完了?”
“看了一部分。”徐静婉擦拭嘴角,迎上他的目光,“布局很精彩,不过有几个点,关于当地文化习俗和消费心理的融入,我觉得或许可以再深化一些。”
她语气平和,没有指手画脚,更像是提出探讨的可能。
李墨端起水杯,眼神落在她脸上,带着审视,却并无不悦:“比如?”
徐静婉便将她上午思考的几个关键点,清晰扼要地阐述了一遍。她结合了“木兰生活”在文化产品推广上的经验,以及她对这些东南亚国家社会文化的了解,提出的建议具体且具有可操作性。
李墨安静地听着,手指无意识地在杯壁上轻轻敲击。直到她说完,他沉默了片刻,才开口:“思路可以。把具体的建议整理成备忘录,发给战略部。”
没有热烈的赞扬,但这句“思路可以”和将她意见正式纳入流程的指示,已是前所未有的认可。这意味着,她的观点不再只是“参考”,而是被纳入了集团决策的考量范围。
“好。”徐静婉应下,心底那点微小的火苗,似乎又明亮了些许。
下午,她将自己关在书房,认真撰写备忘录。不再是之前那种带着些许证明意味的急切,而是更加沉稳、专注。她知道自己踏入的是一个更广阔的舞台,需要更扎实的功底和更严谨的态度。
傍晚时分,她将写好的备忘录发到了李墨指定的邮箱。几乎就在邮件发送成功的瞬间,她收到了李墨的回信,只有一个字:「收。」
简洁到近乎吝啬,却让她一直微微悬着的心,彻底落回了实处。
她关掉电脑,走到窗边。夕阳的余晖将天空染成温暖的橘红色,也透过玻璃,在她身上镀了一层柔和的光晕。书房的门没有关严,她能听到外面客厅里,李墨正在用低沉的声音讲着电话,似乎是在部署应对陆子昂下一步动作的安排。
他的声音透过门缝传来,清晰而稳定。
徐静婉静静地听着,没有出去打扰。一种奇异的安宁感包裹着她。
这份无声的认可,比任何言语都更有力量。它悄然弥合着之前因股权和隐瞒而产生的裂痕,也在两人之间,架起了一座更为坚固的、通向彼此世界的桥梁。
她知道,前路依旧危机四伏,陆子昂绝不会善罢甘休。但此刻,站在这个被夕阳温暖笼罩的书房里,听着那个男人运筹帷幄的声音,她感到一种久违的,并肩前行的笃定。
喜欢契约暖意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契约暖意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