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墨那句“明天回来”,像一颗定心丸,短暂地稳住了徐静婉因陆子昂亲自下场而翻涌的心潮。然而,平静的水面之下,暗流涌动得更加湍急。
周雨晴带来的消息一个比一个糟糕。陆子昂不仅高调会见了吴老,更在短短一天内,接连拜访了本地文化界、投资界的多位重量级人物,其所描绘的“传统文化复兴基金”蓝图,以其宏大的规模和“高效产业化”的诱人前景,确实吸引了不少关注和初步意向。更有甚者,之前几个与“木兰生活”接洽过、但态度犹豫的潜在合作方,态度明显转向暧昧。
“他们都在观望。”周雨晴语气沉重,“陆子昂给出的条件很优厚,而且……他似乎在暗示,谁支持他的基金,谁就能在未来整合后的‘大平台’上占据先机。”
这是赤裸裸的阳谋。陆子昂利用资本的优势,正在编织一张巨大的利益之网,试图将“木兰生活”孤立出去,甚至吞并。
“李明轩那边呢?”徐静婉强迫自己冷静,指尖在桌面上无意识地敲击着。
“他这两天异常活跃,频繁出入高端俱乐部,接触了好几位我们徐氏的小股东。”周雨晴压低声音,“恐怕……是在为陆子昂游说,或者,是在为他自己争取更多筹码。”
内鬼与外敌勾结,形势前所未有的严峻。徐静婉感到一种无形的网正在收紧,而她能调动的资源和手段,在陆子昂庞大的资本和李明轩的内部蚕食面前,显得如此单薄。
她走到窗边,看着窗外灰蒙蒙的天空,铅云低垂,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李墨明天回来,他能扭转乾坤吗?即便他能,她又能在这场两个男人主导的战争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仅仅是一个被保护者,还是一个……可以真正并肩的战友?
不。她不能仅仅等待救援。
徐静婉转过身,眼神重新变得锐利而坚定。“雨晴,两件事。第一,把我们之前收集的,关于李明轩与‘速通国际’异常接触的所有证据,整理成一份清晰的报告,匿名发给几位与父亲交好、且持身中正的徐氏元老。不必指控,只呈现事实,让他们自行判断。”
她要先清理门户,至少,要斩断李明轩伸向徐氏内部的手。
“第二,”她顿了顿,目光投向桌面上“经纬之间”艺术展的宣传册,“联系所有与我们合作过的媒体,尤其是之前报道过我们正面新闻的,以‘木兰生活’和艺术展主办方的名义,发布一份公开倡议书。”
“倡议书?”周雨晴有些不解。
“对。”徐静婉走到桌前,拿起笔,快速在便签上写下几个关键词,“倡议主题就是——‘守护匠心,拒绝文化快餐’。不点名,不攻击,只阐述我们对传统文化传承的理解,强调深度、温度与可持续性发展的价值,呼吁市场和社会给予真正扎根于文化的创新模式更多耐心和支持。”
她要打一场舆论战,不是去撕咬对方,而是去争取人心,去唤醒那些可能被资本宏大叙事所迷惑的人,对文化本身最质朴的珍视。
“我明白了!”周雨晴眼睛一亮,“我们不去跟他比谁钱多,我们比谁的理念更得人心!”
“去吧,尽快办好。”徐静婉挥了挥手。周雨晴立刻领命而去。
书房里重新恢复安静。徐静婉坐回椅子上,感到一阵疲惫,但更多的是一种破釜沉舟的决绝。她知道,这份倡议书或许无法立刻挡住陆子昂资本碾压的步伐,但至少,这是她作为“木兰生活”守护者,所能发出的、属于自己的最强音。
她拿起手机,想给李墨发条信息,问问他到哪了,是否顺利。但打好的字,又被她逐个删除。他此刻必定也在焦头烂额地处理后续,不必用这些琐事打扰他。
将手机放下,她重新打开“新生”系列的设计图,试图用工作麻痹自己紧绷的神经。目光扫过那些充满生命力的线条,她忽然想起小哲,想起那幅《光之挣扎》。那个被困在自我世界里的孩子,尚且能用色彩发出不屈的呐喊,她又有什么理由退缩?
窗外的天色愈发阴沉,隐隐有雷声滚过。
而这一次,她不再只是被动地等待风雨降临。她已点亮了自己微弱的灯火,无论能否照亮前路,至少,她选择了昂首站立。
喜欢契约暖意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契约暖意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