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种时节的兰考,遍野都是翻滚的麦浪,金黄的麦穗沉甸甸垂着,风一吹就飘起细碎的麦香。高铭远刚带着村民测完新渠的坡度,就看见赵珩举着个麦秆编的小风车跑过来:“大人!苏姐姐来了!她还带了江南的秧苗,说要跟咱们学种晚稻呢!”
话音刚落,远处就传来马车声。苏晚穿着淡蓝布衫,手里提着个竹筐,刚下车就被麦浪裹住:“高大人,我没误了看麦子抽穗吧?”她掀开竹筐,里面除了嫩绿的秧苗,还有个瓷罐,“这是江南的稻种,听说兰考新渠的水能引到洼地,或许能试着种两亩晚稻,给百姓多添份收成。”
高铭远接过瓷罐,指尖触到罐身的温意,忽然想起春天送她的麦秆茶篓——此刻她腰间系着的,正是那个系着红绳的茶篓,里面装着采来的野菊。“来得正好,”他拿起镰刀递过去,“今天要割头茬晚麦,你要不要试试?”
苏晚笑着接了镰刀,跟着高铭远走进麦田。她学着高铭远的样子,弯腰握住麦秆,镰刀轻轻一割,一束麦子就握在了手里。赵珩在一旁蹦蹦跳跳地拾麦穗,忽然喊道:“苏姐姐,你看大人割麦的样子,是不是比宫里的侍卫还厉害?”
苏晚望着高铭远专注的侧脸,阳光洒在他沾了麦芒的衣襟上,眼底满是笑意:“大人是把心思都种进地里了,自然厉害。”割到正午,村民们挑着麦捆往打谷场去,周石头远远喊:“高大人!苏姑娘!俺们煮了麦仁汤,快过来喝!”
打谷场的石桌上,粗瓷碗里的麦仁汤冒着热气。苏晚舀了一勺,入口满是麦香:“这汤比京城的莲子羹还实在。”高铭远看着她嘴角沾了点麦仁,忍不住递过帕子:“慢些喝,下午还要种稻苗,别呛着。”赵珩在一旁捂着嘴笑,高铭远这才反应过来,耳尖悄悄红了。
下午种稻苗时,苏晚跟着高铭远蹲在水洼边,把秧苗插进松软的泥土里。“水渠的坡度得刚好,”高铭远指着远处的田埂,“水多了会淹苗,水少了又不够喝,就像种麦子要选对节气,做事得拿捏好分寸。”苏晚点点头,指尖碰了碰水面:“大人说的是,民生的事,半点马虎不得。”
夕阳西下时,两亩稻苗已整整齐齐立在田里。高铭远牵着马,苏晚提着茶篓,赵珩跟在后面,三人沿着田埂往回走。麦浪在身后起伏,晚风带着稻苗的清香。忽然,苏晚停下脚步,从茶篓里取出个布包,里面是用麦秆编的同心结,红绳绕着金黄的麦秆,格外好看。
“大人,”苏晚把同心结递过去,声音轻轻的,“春天您送我茶篓,我编了这个回您。兰考的麦子熟了,江南的稻苗也种下了,我想……以后年年都来陪您看麦浪、种庄稼。”
高铭远接过同心结,指尖抚过细腻的麦秆,忽然握住苏晚的手——她的手沾了泥土,却格外温暖。“好,”他望着苏晚的眼睛,声音坚定,“以后每一年,都有我陪你一起。”
赵珩在一旁拍手:“太好了!这样苏姐姐就是师母啦!我要写信告诉父皇,高大人终于找到喜欢麦子和茶的人了!”
晚风拂过,麦浪发出沙沙的声响,像是在为他们喝彩。高铭远知道,这份在麦香和茶香里长出来的心意,终于结了果。而兰考的“好光景”,也从此多了一份牵挂——一份藏在同心结里,能陪着他们走过岁岁年年的温暖。
喜欢高铭远传奇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高铭远传奇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