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还没亮,高铭远就带着虎子和五个力气大的村民,推着装着凿子、铁锤的木车往邻村赶。赵珩特意起了个大早,拎着两串刚蒸好的窝头追上来:“高老师,虎子哥,路上吃!”他把窝头塞进虎子手里,又叮嘱道,“凿石板要小心,别伤着胳膊!”
高铭远笑着揉了揉他的头发:“放心,我们会小心。你在家跟着工匠们熟悉水车的木料,等我们回来,教你怎么拼木槽。”赵珩用力点头,看着他们的身影消失在晨雾里,才转身跑回工匠坊。
到了邻村的井口,高铭远先让人用绳子吊着灯笼往下探——井底果然横着一块青石板,石板缝里隐约能看见湿润的泥土。“先把井壁的土夯实,再搭木架固定,别让土往下塌。”高铭远说着,率先挽起裤腿,踩着井边的石阶往下爬。虎子紧随其后,手里举着铁锤:“高大人,您说往哪儿凿,我就往哪儿砸!”
村民们在井口搭起三角架,吊上木桶方便运碎石。高铭远蹲在井底,用凿子在石板上画出一道线:“先凿个缺口,再顺着缝敲,省力气。”虎子抡起铁锤,“咚”的一声砸在凿子上,火星子在昏暗的井底闪了一下。每砸几下,高铭远就伸手摸一摸凿痕,调整角度,额头上的汗顺着脸颊往下滴,浸湿了衣领。
井口的村民也没闲着,有人递水,有人接碎石桶。邻村的村长端着粗瓷碗,站在井边喊:“高大人,歇会儿再凿,喝口水!”高铭远在井底应道:“不碍事,趁着天凉快,多凿会儿!”
另一边,赵珩正跟着工匠学选木料。老工匠指着一堆圆木说:“做木轴得用榆木,结实耐潮;木槽要选松木,轻便还不容易裂。”赵珩蹲在木堆里,学着老工匠的样子敲了敲木头,听着声音分辨:“这个声音脆,是松木吧?”老工匠笑着点头:“没错,小子学得快!”
中午时分,苏晚提着两大桶绿豆汤和菜饼过来,先给工匠们分了,又对赵珩说:“邻村那边还没消息,要不要去看看?”赵珩咬着菜饼摇头:“不了,高老师让我在这儿学做木槽,等他回来检查呢。”他指了指旁边堆好的木槽零件,“你看,我已经帮着刨了三块木板了!”
直到夕阳西下,邻村的井口终于传来欢呼声。虎子从井里爬上来,满脸是泥,却笑得咧开嘴:“通了!石板凿开了,下面全是水!”高铭远跟着爬上来,手里还拿着一块凿下来的石板碎片,衣服上沾满了泥和水,却难掩笑意:“井水够深,明天再把井壁修一修,就能装水车了!”
邻村的村民们围上来,七手八脚地帮他们擦汗、递水。老农捧着刚打上来的井水,给高铭远和虎子各倒了一碗:“尝尝!这水甜着呢!”高铭远喝了一口,清凉的井水顺着喉咙下去,疲惫消了大半。
回到村里时,天已经黑了。赵珩早在村口等着,一看见他们就跑过来:“高老师,凿开了吗?”高铭远举起手里的石板碎片:“当然,明天就教邻村的工匠做水车。”他摸了摸赵珩的头,“你今天学的木槽做得怎么样?”赵珩拉着他往工匠坊走:“我带你去看!老工匠说我做得好呢!”
工匠坊里,油灯亮着,赵珩做的木槽零件整齐地摆放在桌上。高铭远拿起一块木板看了看,边缘刨得光滑平整,忍不住点头:“不错,比我第一次做的还好。”赵珩听了,眼睛亮得像星星。
第二天一早,高铭远就带着赵珩和两个工匠去了邻村。他把水车的图纸铺在桌上,给邻村的工匠们讲解:“木轴要削成两寸粗,木槽间距要均匀,这样转起来才稳……”赵珩在一旁帮忙递工具,还时不时给工匠们演示怎么刨木板、钉木槽,像个小老师。
到了傍晚,邻村的第一架龙骨水车也装好了。当村民踩着踏板,井水顺着木槽流出来时,邻村的孩子们围着水车跑,欢呼声传遍了村子。村长拉着高铭远的手,激动得说不出话,只是一个劲地作揖。
高铭远笑着扶住他:“不用谢,以后你们自己也能做水车、修水渠了。”他指了指身边的赵珩和工匠们,“以后有啥不懂的,就问他们,也可以来我们村找我。”
回去的路上,赵珩牵着高铭远的手,看着天上的月亮:“高老师,现在邻村也有水车了,他们的谷子能救活了吧?”高铭远点头:“肯定能。等咱们的主渠和蓄水池修好了,就算再旱,也不怕了。”
月光洒在田埂上,两人的影子被拉得很长。远处,水车转动的“嘎吱”声隐约传来,像是在为即将到来的丰收伴奏。
喜欢高铭远传奇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高铭远传奇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