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刚亮,兰考村的田埂上就热闹起来。村民们挑着水桶、推着水车,往刚播下荞麦种的地里去。赵珩背着小水壶,早早等在高铭远院外,见他出来,立刻迎上去:“高老师,咱们快去地里浇水吧!”
高铭远笑着点头,递给他一把小瓢:“今日教你浇地的法子,得把水慢慢浇在土上,不能冲坏种子。”苏晚提着竹篮跟在后面,里面装着解渴的梨干,笑着说:“殿下要是累了,就歇会儿,别硬撑。”
到了地里,村民们已架好水车。虎子踩着水车,清澈的水顺着木槽流进地里,浸润出一片深色的土痕。赵珩跑到田边,学着村民的样子,用小瓢舀起水,轻轻洒在土垄上。起初力道没掌握好,水溅得满身都是,他却不在意,擦了擦脸上的水珠,继续跟着练。
“小殿下,浇这边!”不远处的老农挥着手喊。赵珩连忙跑过去,见老农正用锄头在土里扒出小坑,“这样把水浇在坑里,能渗得更深,种子更容易发芽。”赵珩跟着扒坑、浇水,动作越来越熟练,不一会儿,额头上就沁出了汗珠。
苏晚走过来,递给他一块梨干:“歇会儿吧,看你汗流的。”赵珩接过梨干,一边嚼一边看地里的水痕,忽然问:“高老师,要是一直不下雨,咱们得浇到什么时候呀?”高铭远指着远处的水渠:“等邻村的蓄水池和水渠修好,就能把水引到这边来,到时候浇地就不用这么费力了。”
中午吃过饭,高铭远把画好的水源图纸铺在公屋的桌上。赵珩凑过去,看着纸上弯弯曲曲的沟渠和圆形的蓄水池,好奇地问:“高老师,这渠要挖多宽呀?蓄水池能装多少水?”
高铭远拿起笔,在图纸上标注:“渠宽三尺,深两尺,这样水能顺畅流;蓄水池直径十丈,深一丈,下雨时能存不少水。”他又指着图纸上的坡度线,“你看这条线,从高处往低处斜,水就能顺着流进地里。”
赵珩掏出小本子,照着图纸画了起来,还在旁边标注“渠宽三尺、池深一丈”。画着画着,他抬头问:“高老师,邻村的村民会同意挖渠吗?要是他们觉得麻烦怎么办?”
“咱们得跟他们好好商量。”高铭远放下笔,“下午咱们再去邻村,把图纸给村民们看,告诉他们挖渠和蓄水池的好处,大家一起出力,日子才能好过。”
下午,一行人再次来到邻村。村民们围在图纸旁,七嘴八舌地议论着。之前领头的老人指着蓄水池的位置,疑惑地问:“高大人,这池子挖在坡上,会不会塌呀?”高铭远指着图纸:“咱们会用石块砌池壁,再夯实泥土,肯定结实。等修好了,天旱的时候,大家再也不用愁没水浇地了。”
赵珩也凑上前,举着自己画的简易图:“爷爷们,我跟着高老师学了,这渠要算坡度,水才能流到地里。咱们一起挖,很快就能修好!”村民们看着赵珩认真的样子,又看了看图纸上详细的标注,脸上渐渐露出了笑意,纷纷点头:“高大人说得对,我们听您的!”
夕阳西下时,双方约定好明日就动工,兰考村会派工匠和壮丁来帮忙。往回走的路上,赵珩蹦蹦跳跳的,开心地说:“高老师,邻村的爷爷们同意了!等水渠修好了,他们的庄稼就能喝水了!”高铭远笑着点头:“这都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
回到住处,赵珩趴在桌上写日记,笔尖飞快地动着:“今日浇了荞麦地,还看了水渠图纸,邻村的爷爷们同意挖渠了!高老师说,做事要跟大家商量,一起出力才好。明日要帮着挖渠,我得早点起!”
窗外的月光洒进来,照亮了本子上的字迹。赵珩把本子收好,想着明日的热闹场景,很快就进入了梦乡。而高铭远和苏晚还在公屋里,对着图纸核对细节,油灯的光映着两人的身影,满是对两村丰收的憧憬。
喜欢高铭远传奇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高铭远传奇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