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尘一行人于路急行,转眼就到了荆州襄阳地界。
众人正百无聊赖,忽闻田陌之间有歌声传来。
“苍天如圆盖哟,陆地似棋盘哟,世人黑白分哪,往来争荣辱哦,荣者自安安呐,辱者定碌碌哟……”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敢问一声,小哥儿方才的歌声悦耳,词句清雅高深,不知是哪位高人所作?”
游尘觉得此歌清新脱俗,不似寻常农户所作,于是翻身下马,走到那牧童旁边抱拳问候。
颍川、襄阳两地风景秀丽,乃名人高士的隐居圣地,良将贤才的摇篮。
而且这些高人都喜欢做点诗歌啥的,主打一个高深莫测。
“此歌乃是庞德公所作。”
庞德公,那位与水镜先生齐名的隐士。
游尘熟读三国,对老庞也有一定的了解。
庞德公身为世外高人,虽然不愿出仕,但只要能得到他的认可,就等同于搭上了荆襄才俊的快车。
千古无二神仙亮,天妒英才庞小鸟,白眉鹰王马季常,胆大包天魏文长,还有我那月余未见的侠义无双徐元直……
想想都口水直流。
贼哈哈哈哈,都到我碗里来!
向牧童问了住处,游尘下了战马,缓步而行。
对待有才之士,心诚则灵,比求神拜佛管用。
毕竟,我佛只渡有‘元’人。
终于来到牧童所指的茅屋前,院子虽小,但清幽雅致。游尘一眼便能看出,此间主人不是凡人。
经小厮通传,很快屋内就出来一位中年人。
“呵呵,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早上见喜鹊飞上枝头,定有贵客来访!”
“久闻先生大名,如雷贯耳,今日游尘不请自来,多有叨扰,失礼之处,还请先生海涵!”
在庞德公面前,游尘还是很恭谦的。
这些人都是有真本事的,只是懒散惯了,不愿出山而已。
“不愧是一夜作诗逾百首,赠曹孟德《将进酒》,一饮三作,创《沁园春》的酒豪诗仙游时待,果然一表人才!”
“些许薄名,先生谬赞了!”
游尘的谦逊模样,要是被那些山贼见了,必定跳出来破口大骂。
在我们面前趾高气昂,雁过拔毛,穷凶极恶,不当人子!这会儿又一副礼贤下士,谦谦君子的模样,装啥呢!你清高,了不起!
“寒舍简陋,将军莫要嫌弃!”
庞德公见游尘仪表堂堂,名声在外,却没有丝毫架子,对其好感度瞬间拔高不少。
“先生此言差矣!
岂不闻,‘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君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磻溪太公庐,颍上夷吾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时待方才所言,对仗工整,辞藻华丽,不愧是诗仙啊!”
庞德公眼睛一亮,对游尘出口成章的本领有了清晰的认知。
“惭愧,方才闻先生陋室之言,心有所感,故而作《陋室铭》一篇,赠予先生……”
游尘现在已经不会觉得羞愧了。
李太白都没说话,其他人定然是无话可说的。
ps:{刘某人:晴空一鹤排云上。
游某人:便引诗情到碧霄?
刘某人:便引屠刀向文抄!}
“人言游将军才高八斗,耳之所闻尽可入文,目之所见皆能成章,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请入内一叙!”
“岂敢岂敢,先生请!”
……
两人分宾主落座,畅谈一番。
“呵呵,将军久历四方,不知对天下大势有何见解?”
庞德公也是人精,早就看出来游尘胸有大志,他日必定鹏程万里。
这次来访肯定没有这么简单,八成就是来推销自己,让他以后多送几个学生帮忙打工的!
所以庞德公才有此一问,考较一下游尘的治国理念。
来了!
游尘心说这些名士都是一个德性,先一通商业互吹炒热气氛,然后突然话锋一转,杀个回马枪,就开始问天下大势。
若是回答得好,就拨云见日上茅房窜稀,若是与对方理念不符,他就呵呵驴笑,吓得你眼皮直跳……
ps:司马徽:你在内涵我?
游尘对这些人的理念大致上还是有一定了解的。
颍川那波人饱受黄巾贼祸乱,对底层人民没有多少好感,因此大多追随曹操,他们更看重的是联合世族豪强,以强权横推天下;而荆襄人民安居乐业,黄巾军主力忙着打中原攻河北,对南方的祸害较小,因此在不损害自身利益的前提下,荆襄名士更看好以民为本的刘备。
游尘的目标可不是那区区十三州,他是要整合这个世界的,人才自然是多多益善。
而颍川和荆襄两个派系的理念相去甚远,怎么忽悠,让两个派系的人都愿意跟他,确实是个难点。
先上车再补票肯定是不行的。
君不见,荀彧、郭嘉最初都是奔着袁绍的名头去的,结果发现袁绍志大才疏,跟他们的理念不符后,转身就去了曹营。
这种级别的巨佬,若是不跟自己,留之可虑,杀之可惜,背刺起来绝对是致命一击。
好在游尘有些知识储备,来庞德公庄子之前特意下马步行,当然是提前背板了。
不会真有人相信,下马步行,心诚则灵吧?
沉吟一番(数据加载完毕),游尘自信开口道:
“当今天下,皇帝闭塞,内忧外患!内有宦官当权,奸臣当道,致使民怨沸腾,盗贼四起;外有异族林立,鲜卑,乌桓,匈奴,羌族,南蛮,山越虎视眈眈,伺机而动。听闻近来有一太平教兴起,以符水拯救百姓,蛊惑人心。若皇室依旧故步自封,不思悔改,不久必生祸乱!”
见庞德公抚须颔首,游尘知道自己讲的不错,加大火力慷慨陈词:
“然这些人终究只是一群百姓,纵然叛乱,也只能打汉室一个措手不及,翻不起什么大浪。等朝廷反应过来,诏天下有志之士共讨之,这群农民不足为虑!但此事会扯下大汉的最后一块遮羞布,导致朝廷威严扫地,各地匪患不断,军阀各自为政,最终只得落得个群雄割据,逐鹿天下的态势!这便是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听得游尘的分析,庞德公惊愕得说不出话来,手中茶水洒了也不自知。
他也看出来太平道可能会谋反,冲击汉室威望。
但眼前少年,年纪轻轻,居然分析得如此透彻!
太平道起义失败,群雄割据,这些事情太过遥远,就算才智超群如庞德公,也无法预料到这般详尽的程度!
深谋远虑,高瞻远瞩,恐怖如斯!
“既如此,将军可有解救之法?”
“先生久居山林,数度辞官不就,想来心中已有答案,又何必相问呢?”
游尘目光看向庞德公,微微一笑。
庞德公闻言默然,良久,才轻叹一声。
一叹汉室大厦将倾,二叹游尘目光如炬,三叹良禽难栖朽木。
身为隐士,他又何尝不知呢?
皇帝昏庸,亲佞远贤,世间从来不缺霍光伊尹这般千里马,但皇帝往往将其与驽马同槽,又怎能日行千里?
身为皇帝,卖官鬻爵,荒唐至此,与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又有何异?
别说霍、伊二人,就算是管仲、太公、留侯再世,又有何用?
只能破而后立……
但身为汉臣,庞德公对汉室还是有一定感情的,这种事他做不出来……
这也是庞德公腹有经纶,却甘愿隐居深山的原因。
“唉!时待之志,老夫已知晓!
日后若有能帮上时待之处,老夫自当竭力而为!
只希望时待他日高居庙堂时,能善待天下黎民……”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强秦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受庞德公感染,游尘也是感慨万千,一不小心,便将《潼关怀古》脱口而出。
“将军有此觉悟,是天下万民之福……”
庞德公的承诺,给游尘吃了一颗定心丸。
荆襄大才们即便不会立即投靠他,在择主时也会偏向他。
……
辞别了庞德公,游尘的内心仍未平息。
过习惯了现代生活的他,以前对这些古人的行为还不甚理解。
他衣食无忧,想着拒绝996,拒绝压榨,为自由而活。
而在古代,底层人民连吃饭都成问题,哪怕是997,只要给他们一口吃的,他们就会为你而战!
真是可笑可悲又可叹!
虽说是隆冬腊月,依旧有不少佃农在田里劳作着。
他们使用着原始的耕作工具,两三个人一起抬着耕犁,艰难地驱赶耕牛前进。
还有七八岁的稚童,发现掉落于田地间的稻穗后,激动得手舞足蹈,虽然长茧的小手已经冻得通红……
游尘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结束这个乱世,对现有制度进行改革,重视科技,医疗和教育,科教兴国,选贤举能,打造一个除了父母无法选择之外,一切皆有选择余地的正确世界,带领人族走向强盛,称霸全宇宙……
喜欢汉末立志传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汉末立志传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