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之后,曹操带着大军出征,留下贺奔、郭嘉和刚投身曹营的戏志才看家。
除了黄忠和高顺之外,曹营的将军们,基本都被曹操带走了。
黄忠没军职,高顺要练兵,所以他俩继续留守东武阳也合适。
万一曹操大军在外,东郡内哪个地方又闹黄巾了,也好有个人能带着兵过去平定。
结果,曹操大军前脚刚走,贺奔回到太守府议事厅,一眼就瞧见了主位上没人。
郭嘉和戏志才还跪坐在主位左手边的文官席上。
嗯?不对劲儿啊。
贺奔看向郭嘉:“你怎么不坐上去啊?”然后朝着主位的方向努努嘴,示意郭嘉上去。
郭嘉摇摇头:“嘉之位便在此处。”
贺奔不解,看向戏志才。
戏志才同样摇摇头。
趁着其他人还没来,贺奔走到郭嘉跟前:“主公说将郡务托付给你,你肯定要上主位才是。你坐在这里,让下边的人进来怎么看?”
“他们想站着看就站着看,想坐着看就坐着看。”郭嘉一脸淡定,“疾之兄啊,主公不在,自然是职务高者暂代郡守之事。嘉不过一书生耳,职务甚低,岂能恬居主位?”
贺奔一愣:“你?你不是主公任命的主簿么?”
曹操现在只有一个东郡太守的职务,他能任命的官员有限。比如郭嘉,之前曹操任命他为主簿,但是这个职务不是由中央朝廷直接任命的“命官”,而是太守自行征辟的属吏,掌管文书、印鉴,处理日常机要,差不多就相当于……长官的“秘书长”或“办公室主任”。
郭嘉既然是这么重要的职务,曹操不在,那由郭嘉暂代郡守,不是很正常么?
“疾之兄啊,嘉之主簿……”郭嘉笑眯眯的解释,“不过是……一小吏矣。”
说完,他还用手比划了一下,拇指和食指捏在一起:“看,就这么小。”
贺奔一时间哑口无言,这……不对啊,曹操不是说将郡务托付了给你和戏志才了么?
郭嘉这躺平不管事儿,咋办?
于是贺奔耐着性子,试图继续劝说:“奉孝啊,这里是主公基业所在,你应当尽心尽力才是……”
郭嘉摆摆手:“主公这个太守不在,但是主公留下了朝廷命官、六百石之尊,有他在,我等听命于他便是。”
贺奔微微眯眼,曹操留下了其他朝廷命官、六百石之尊?
不对啊,荀彧、荀攸、程昱这些文臣谋士,曹仁、夏侯惇、夏侯渊这些高级将领,曹操可是全带走了啊?他留下谁了啊?
然后,贺奔发现郭嘉眼睛直勾勾的盯着自己腰间,他便下意识往自己腰带上一摸……
坏了……
这个时期,官员的印绶是要随身携带的,所以尺寸一般做的很小。
又不是玉玺,做那么大干嘛,对不对。
比如曹操的东郡太守的银印青绶,分为“银印”和“青绶”两个部分。就说这个“银印”,方形,印鼻雕刻成乌龟形状,方寸二分,换算成现代尺寸,也就是不到三厘米的边长。
重量的话,大概是现代社会的一百克左右,也就是两个鸡蛋重。
之前东郡太守王肱见到曹操的时候,想把东郡托付给曹操,为什么要派人回太守府取印绶呢?因为那会儿黄巾贼在攻城,王肱在指挥防守,印绶带在身上,万一丢了那就出大事儿了。
若是平时,这玩意儿还是随身携带居多,毕竟也是身份和权力的象征。
此时此刻,贺奔的腰间挂着一枚铜印,印纽上是黑色的绶带。
这是曹操之前给他的郡丞铜印。
郡丞,是郡太守的首席助手,是维持郡级政府运转的关键一环,甚至可以说就是郡政府的二号人物。
石秩,好巧,正好是六百石耶。
呵呵,整个东郡留守班底里,拥有秩六百石以上的“命官”,竟然就只有他贺奔这个新鲜出炉的郡丞了。
你这个曹孟德你不讲武德啊你!
我是来你这儿躺平的,说好了做客卿,怎么一转眼就成了扛大梁的?
贺奔看着空荡荡的主位,又低头看了看手里的铜印,长长的、无奈的叹了口气。
三国演义里,经常看到那些大佬们一句又一句的“吾中计矣”。
可是谁像你曹孟德啊,计谋全给自己人身上用。
“郡丞大人,请吧。”郭嘉笑盈盈的起哄,“放心,主公虽然将文若等人带走,可也不是把整个东郡的属官给你掏空了。”
“何意啊?”贺奔生无可恋的问道。
“毛玠,韩浩,杜袭,赵俨皆在,定会助你妥善处理郡务。”郭嘉解释道,“你只要做好这个主心骨便是了,那些庶务,无需你亲自动手,你让别人代劳即可。”
“好!”
贺奔看向郭嘉,这可是你说的请人代劳,你自己亲口说的嗷。
“奉孝既为主簿,处理文书本是分内之事。这些往来公文,就请奉孝先阅后批复,若有疑难再与我商议。”
贺奔说完,指向身后书案上堆积的那些竹简,露出一个意味深长的笑容。
郭嘉脸上的笑容顿时僵住。
……
玩归玩,闹归闹,别拿工作开玩笑。
贺奔嘴上吐槽归吐槽,可还是老老实实的接手了郡务。
不过曹操也知道,贺奔第一是精力有限,第二是从没有当过地方官,所以将整个东郡太守麾下的属官幕僚都留在了东武阳。
换句话说,曹操是把“军”带走了,留下了“政”。
贺奔也不需要事事亲为,有郭嘉和戏志才辅佐,他更多的时候,只是是对下边人做事情给出方向上的指导,或者直接对下边人的提案点头或者否决。
曹操走后第三天,有人来报,说孙策已至东武阳,现就在太守府外等候召见。
郭嘉和戏志才并不知道孙策来投的事,他们第一反应都是“孙策是何人啊”。
毕竟这个时候的孙策,年仅十七岁,还是一个少年。在这个看重门第和功绩的时代,一个丧父的年轻人,除了他父亲的旧部,外界几乎没有人知道他。
贺奔看出郭嘉和戏志才的困惑,主动解释道:“他是故乌程侯、长沙太守孙文台之子。”
孙坚殒命的消息,现在基本也传遍各州郡了,所以贺奔也不用解释孙坚是怎么没的。
然后,贺奔又补充了一句:“孙文台将军临终之前,嘱咐其子孙策来投奔主公。”
说实话,贺奔原本以为就是孙策一个人来投,他想象中的画面,是一个刚失去父亲的十七岁少年,风尘仆仆、神情悲戚地前来寻求庇护。
结果孙策带着身后那几位进来的时候,贺奔这才发现自己错的……有点儿离谱。
(本章完)
喜欢躺平失败,被迫在曹营当大佬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躺平失败,被迫在曹营当大佬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