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院两大禁忌:别叫李静去总工办,别在二楼喊李刚。
新来的硕士李静不信邪,偏要同时惹毛两个李刚。
结果全院停电的瞬间,她惊恐地发现——三个李静的工牌在应急灯下同时反光。
---
电力设计院的结构室,永远弥漫着一股打印机的焦糊味、旧图纸的霉味,以及某种被无尽重复的日常消磨掉的精力所散发出的疲惫气息。空调卖力地嘶吼,也压不住键盘噼里啪啦的合奏,中间夹杂着项目经理焦躁的催促:“李静!系统所那个李静要的参数你发过去了没有?催三遍了!”
“发了!十分钟前就发了!”角落里一个略显沙哑的女声回应,带着压抑的不耐烦。
另一个清脆些的声音立刻从斜后方响起:“王工,是我发的!系统所李静刚确认收到了!”
被称作王工的项目经理揉了揉太阳穴,咕哝了一句:“见鬼。”
这就是xx电力设计院,一个地方大院,历史悠久,人员结构稳定得像它的主楼——方正、敦实,带着点褪不去的九十年代风格。也正因如此,院里重名率高得离谱。两个李刚,一个在系统所,膀大腰圆,声若洪钟;一个在电网部,瘦高个,戴眼镜,走路悄无声息。三个李静,结构所一个,就是声音沙哑那位,资深化工狗;系统所一个,声音清脆,年轻能干;还有一个在技经室,存在感稍弱。
人多,重名,就成了日常里最硌脚的小石子。邮件发错是常事,电话接岔了也不稀奇。久而久之,一些不成文的规矩就在私下流传开来,成了老人口中的“禁忌”:别叫李静去总工办——那边老总脾气暴,喊一嗓子“李静”,同时站起来仨,老总的脸能黑成锅底;更别在二楼喊李刚——二楼是系统所和电网部的交界处,一嗓子下去,两个李刚同时出现,场面尴尬不说,具体找谁的事儿准得耽误。
新来的硕士李静,被分在了系统所。她叫李静,那个声音清脆的李静。名校毕业,心气高,带着点象牙塔里带出来的、尚未被现实磨平的棱角。她对那些老员工口中神神叨叨的“禁忌”嗤之以鼻。“都什么年代了,还搞这套,”她私下对同批进来的小伙子孙磊说,“名字就是个代号,工作靠的是能力和效率。同时找两个李刚怎么了?说清楚不就行了?”
孙磊是个谨慎的,压低声音:“师姐,话是这么说,但老人们都讲……哎,反正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李静没接话,只是撇了撇嘴,手指在鼠标上划得飞快,屏幕上复杂的电气接线图流畅地滚动。她觉得自己跟另外两个李静,还有那两个李刚,完全不同。她是新的,是带着最新知识和效率手册来的,迟早要打破这些陈腐的“规矩”。
机会,或者说麻烦,很快就来了。
院里一个重要投标项目的关键图纸,需要系统所李刚和电网部李刚同时确认签字,才能下发。时间紧,任务急,项目经理在群里@了所有人,催得火烧眉毛。
李静主动请缨:“我去催吧,正好我这边图也弄完了。”
她先去了系统所。系统所李刚正对着电脑屏幕上的潮流计算仿真结果皱眉,粗壮的手指把键盘敲得山响。李静说明来意,李刚头也不抬:“放着,我看完这份就签。”
“王工那边催得很急……”
“急急急,哪个不急?”李刚猛地抬起头,嗓门震得李静耳膜嗡嗡响,“让他等着!计算不对签个屁!出了事谁负责?你吗?”
李静被噎了一下,强忍着没发作,把图纸放在他桌角:“那您尽快。”
转身出来,她深吸一口气,又走向电网部的办公区。电网部李刚不在工位,同组的人说他去资料室了。李静找了一圈,终于在二楼的资料室门口看到了那个瘦高的背影。
“李工!”她扬声喊道,脚步加快。
几乎是同时,系统所李刚大概是想起了什么,也从办公室探出半个身子,朝着二楼方向,用他标志性的大嗓门吼道:“李刚!刚才那图纸有个地方不对!你过来看一下!”
一瞬间,时间仿佛凝滞了。
资料室门口的电网部李刚停住脚步,转过身,推了推眼镜。
系统所办公室门口,那个壮硕的身影也清晰可见。
而李静,正好站在两人视线交汇的中心点。她甚至能感觉到两道目光同时落在自己身上,一道沉静带着询问,一道灼热带着被打断的不悦。
二楼走廊里零星几个路过的同事,都下意识地放慢了脚步,眼神里带着一种“哦豁,来了”的看戏表情。
李静的心跳漏了一拍,那所谓的“禁忌”像根冰冷的针,猝不及防地刺了她一下。但她立刻稳住了,抬高声音,尽量清晰地说明:“电网部李工,是投标项目的图纸,需要您和系统所李工会签,很急。系统所李工,您刚才说图纸有问题?”
她试图同时应对两个人,把事情说清楚。
系统所李刚的眉头拧成了疙瘩,显然对这种方式极度不满,他大步走过来,手里的图纸哗啦作响:“哪里急?哪里急?计算错误才是要命!李刚,你看这里……”他直接越过李静,把图纸摊到电网部李刚面前。
电网部李刚沉默地看着,片刻后,轻声说:“这个参数……是不是取值太理想化了?”
“我就说嘛!”系统所李刚的声音更响了,“你们年轻人画图,就知道快!基础都不打牢!”
这话虽然冲着图纸说,但矛头似乎指向了在场的所有人。李静感到脸上火辣辣的,仿佛那“年轻人”里,她也占了头一份。
两个李刚就着图纸上的一个技术细节争论起来,声音不高不低,但语速快,专业术语蹦来蹦去,带着明显的火气。李静被晾在一边,插不上话,走也不是,留也不是。空气里弥漫着一种低气压,混合着纸张味、灰尘味,还有男性争论时不自觉散发出的某种压迫感。
就在这时——啪!
毫无预兆地,头顶的灯光猛地熄灭,四周陷入一片漆黑。空调的嗡鸣、电脑风扇的转动声,戛然而止。只有打印机似乎最后挣扎了一下,发出半声呜咽。
停电了。
短暂的死寂之后,办公室里响起几声低低的惊呼和咒骂。窗外天色也已近黄昏,乌云压境,更显得室内昏暗不明。
几秒后,墙壁上安装的应急灯幽幽亮起,投下惨白而有限的光晕,勉强勾勒出桌椅和人的轮廓,阴影被拉得奇长扭曲。
“搞什么鬼!”
“这个时候停电?”
抱怨声在昏暗中断断续续。李静站在原地,眼睛还没完全适应光线的骤变,心脏因为刚才的突发状况和黑暗的降临而咚咚直跳。她下意识地环顾四周,想确认一下同事的位置。
应急灯的光线像一道冰冷的探照灯,扫过不远处的工作隔断。隔断上,挂着部门员工的名牌。
她的目光无意中掠过三个相邻的隔断。
然后,像被冻住一样,僵在了那里。
惨白的光线下,三块亚克力工牌,“姓名”一栏后面的两个字,清晰地反射着幽光。
李静。
李静。
李静。
结构所。系统所。技经室。
三个名字,在这片代表异常的黑暗中,并排陈列,仿佛某种冰冷的嘲弄。那光不偏不倚,正好照亮了这三个相同的汉字,其他的信息都隐没在昏暗里。
李静感到一股寒意从脊椎骨窜上来,瞬间冲到了头顶,头皮一阵发麻。她之前所有的笃定、那份属于高学历年轻人的优越感,在这一刻,被这三块反光的工牌击得粉碎。那不是名字,那是三张一模一样的、模糊不清的脸,嵌在这栋老楼昏暗的躯体里。
她终于有点懂了,那所谓的“禁忌”,或许并不完全是迷信。在这座庞大而古旧的设计院里,在无数重复的图纸、重复的流程、以及重复的名字背后,藏着某种她尚未理解,却真实存在的、令人心悸的秩序。
黑暗里,不知道哪个方向,传来一声极低的、若有若无的叹息,像穿堂风,掠过她的耳膜。
《电力设计院的日常》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博看读书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博看读书!
喜欢电力设计院的日常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电力设计院的日常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