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部的办公区亮着冷白的灯光,与仓库的燥热粗糙截然不同。陈磊坐在靠窗的工位,面前是台崭新的台式电脑,屏幕上密密麻麻的电商后台数据,看得他头晕目眩。
“陈磊,这是你负责的品类清单,” 运营部的老员工王敏把一叠文件扔在他桌上,语气带着几分轻慢,“赵总特意交代,让你从基础品类入手,先熟悉流程。”
陈磊拿起清单,目光落在最后一行,心里咯噔一下 ——“农产品品类”。他隐约记得,之前听运营部同事议论,这个品类是块 “烫手山芋”:农产品非标品多,大小、品相参差不齐,物流途中容易损坏,售后投诉率高,而且利润薄,没人愿意接手。
“王姐,为什么给我分配这个品类?” 陈磊忍不住问。
王敏嗤笑一声,拢了拢头发:“你一个从分拣员转过来的,还想挑什么好品类?化妆品、零食这些热门品类,都是老员工带的,你先把农产品这块‘硬骨头’啃下来再说吧。” 她顿了顿,阴阳怪气地补充,“说不定你跟农村沾边,还能有点共鸣呢。”
周围的同事假装埋头干活,却时不时用余光瞥向陈磊,眼神里带着几分看戏的意味。陈磊攥紧了手里的清单,指尖泛白 —— 他知道,这是对他的排挤,觉得他没学历、没经验,不配待在运营部。
第一天上班,陈磊就遭遇了 “下马威”。他想请教王敏农产品的运营逻辑,王敏头也不抬地说 “自己看后台数据”;他想查之前的运营方案,却发现共享文件夹里相关文件全是空的;甚至有同事故意把错误的供应商联系方式给他,让他白跑了一趟。
下班时,陈磊坐在工位上,看着后台惨淡的销售数据:近一个月,农产品品类的销量只有其他品类的零头,售后投诉却占了部门的三成。他心里一阵憋屈,一股无力感涌上心头 —— 运营岗的复杂和人心的险恶,比他想象中难得多。
他掏出手机,想给李娟发微信倾诉,却看到李娟发来的消息:“陈磊,我自考的教材到了,晚上想跟你请教一下英语语法,方便吗?”
看着消息,陈磊心里的委屈淡了些。他回复:“方便,晚上老地方见。”
小饭馆里,李娟穿着简单的 t 恤牛仔裤,面前摆着厚厚的自考教材。看到陈磊眉头紧锁,她关切地问:“怎么了?新岗位不顺利吗?”
陈磊把运营部的遭遇和农产品品类的困境说了一遍,语气里带着几分沮丧:“我现在才发现,运营岗比分拣员难多了,不仅要懂数据,还要处理人际关系,我真怕自己做不好。”
李娟放下筷子,认真地看着他:“陈磊,我知道你肯定能做好。你连分拣流程都能优化,还能发现库存漏洞,农产品对你来说,说不定是个机会呢?” 她顿了顿,眼神里带着光,“你老家不就是农村吗?你肯定了解农产品,这是你的优势啊。”
老家的农产品?陈磊心里一动。他想起老家漫山遍野的板栗、皮薄肉厚的甜桃,还有母亲种的青菜、红薯,都是纯天然、无农药的,味道比城里卖的大棚菜好多了。可这些好东西,因为没有销路,大多只能在本地低价卖给小贩。
“你说得对,” 陈磊眼睛亮了起来,“农产品虽然难运营,但只要突出‘原生态、无添加’的优势,再解决物流损坏的问题,说不定能打开市场。”
李娟笑着说:“我就知道你能想到办法。遇到困难别退缩,就像你之前化解张哥的陷害一样,你那么细心、那么坚韧,一定能做好的。” 她顿了顿,从包里拿出一个笔记本,“这是我整理的英语语法笔记,你要是有空也可以看看,多学点东西总是好的。”
笔记本是崭新的,字迹工工整整,还用不同颜色的笔做了标注。陈磊接过笔记本,指尖触到温热的纸页,心里暖暖的。在他最沮丧的时候,李娟的鼓励像一束光,照亮了他迷茫的前路。
“谢谢你,李娟。” 陈磊认真地说,“我想回老家一趟,调研一下农产品的情况,说不定能找到突破口。”
“好啊,” 李娟立刻说,“我下周轮休,正好可以陪你一起去。我也想看看你的老家是什么样子的。”
一周后,陈磊带着李娟回到了豫南老家。车子驶进村庄,熟悉的田野、瓦房、老槐树映入眼帘,空气里弥漫着泥土和庄稼的清香。母亲看到陈磊带着一个女孩回来,笑得合不拢嘴,忙前忙后地杀鸡、摘菜,父亲也坐在轮椅上,不停地问陈磊在城里的情况。
第二天,陈磊带着李娟去村里的田间地头调研。他们走到老周家的果园,看到满树的甜桃已经成熟,却没人采摘,地上落了不少烂桃。
“周叔,这么好的桃子,怎么不摘了卖啊?” 陈磊问。
老周叹了口气:“摘了也卖不上价。城里的收购商压价压得厉害,一斤才给五毛钱,去掉采摘费、运费,根本不挣钱。” 他顿了顿,看着满树的桃子,眼神里满是无奈,“好多人家的桃子都烂在树上了。”
陈磊心里一阵酸涩。他拿起一个桃子,咬了一口,清甜的汁水溢满口腔,比城里卖的桃子好吃多了。他又去了村里的板栗园、蔬菜地,发现情况都一样 —— 优质的农产品,因为没有好的销路,只能低价贱卖,甚至烂在地里。
“陈磊,这些农产品真的很好吃,” 李娟一边帮着村民摘菜,一边说,“要是能把它们卖到临江城,肯定有人买。”
陈磊点点头,心里有了初步的想法:他要做 “产地直供”,跳过中间收购商,直接对接村里的农户,把新鲜的农产品通过电商平台卖给消费者。同时,为了解决物流损坏的问题,他打算采用泡沫箱 + 冰袋的包装方式,还可以在商品详情页标注 “原产地溯源”,让消费者吃得放心。
可调研过程中,新的问题出现了。村里的农户大多不信任电商,觉得 “网上卖东西不靠谱,钱收不回来”。有个大爷直接说:“小磊,你别折腾了。我们庄稼人,就踏实种庄稼,网上那些虚头巴脑的,我们玩不来。”
陈磊没有放弃。他挨家挨户地跟农户沟通,用自己的手机展示电商平台的销售数据,承诺 “先付定金,收到货再结全款”,还拿出自己的身份证和工作证,保证 “绝对不会坑大家”。李娟也在旁边帮着劝说,用自己打工的经历告诉农户,“现在是新时代,好东西就该卖个好价钱”。
为了让农户放心,陈磊还和村里的村委会商量,由村委会牵头,和农户签订收购协议,他先把定金交给村委会,再由村委会分发给农户。就这样,在他的耐心沟通和真诚承诺下,终于有十几户农户愿意尝试合作。
临走时,母亲给陈磊装了满满一后备箱的农产品,还有一坛自己做的豆瓣酱。“磊子,在外照顾好自己,照顾好李娟姑娘。” 母亲拉着他的手,眼里满是不舍,“村里的农户都信你,你可别辜负他们。”
“妈,您放心,我一定不会让大家失望的。” 陈磊重重地点头。
回到临江城,陈磊立刻投入到农产品运营方案的制定中。他熬夜优化商品详情页,用自己拍的老家田野、农户采摘的照片做配图,详细介绍每款农产品的特点、种植过程;他联系了靠谱的物流商,定制了专用的泡沫箱和冰袋;他还在电商平台上申请了 “原产地认证”,让消费者可以查到每款农产品的种植地和农户信息。
方案提交给赵总后,赵总有些犹豫:“陈磊,农产品运营风险很大,物流、售后都是问题,而且之前没人做过,没有经验可以借鉴。”
“赵总,我知道风险大,但这也是机会。” 陈磊拿出调研时拍的照片和农户签订的协议,“这些农产品都是原生态、无添加的,现在消费者越来越注重健康,肯定有市场。而且,这还能帮助老家的农户增收,是件有意义的事。”
赵姐也在旁边帮腔:“赵总,我觉得陈磊的方案很有想法。他来自农村,了解农产品,也了解农户,而且他之前的表现也证明了他的能力,不如给他一个机会试试。”
赵总沉思了片刻,点了点头:“好,我批准你的方案。但我丑话说在前头,三个月内,要是销量没有起色,售后投诉率降不下来,这个品类就只能暂停运营。”
“谢谢赵总!我一定全力以赴!” 陈磊激动地说。
方案上线的第一天,销量寥寥无几,只有几个订单。陈磊没有气馁,他利用自己的数据分析技能,分析用户画像,针对性地做了精准推广。同时,他还在商品评论区主动回复用户的疑问,承诺 “不满意全额退款”。
一周后,情况有了转机。第一批收到货的用户纷纷给出好评,有人说 “桃子很甜,新鲜多汁”,有人说 “板栗颗粒饱满,没有坏果”,还有人说 “支持产地直供,让农民多挣钱”。好评带来了更多的订单,农产品品类的销量开始稳步上升。
这天,陈磊看着后台不断增长的订单数据,心里满是成就感。李娟发来微信:“陈磊,我看到好多人给好评,太厉害了!晚上我给你做你爱吃的番茄炒蛋,庆祝一下!”
晚上,李娟在陈磊的出租屋里(他已经搬出了城中村的隔间,租了一个小单间)做饭。小小的出租屋里,飘着番茄炒蛋的香味,灯光柔和而温暖。李娟系着围裙,忙碌的身影在厨房里穿梭,陈磊坐在旁边,看着她的侧脸,心里涌起一股莫名的情愫。
“陈磊,尝尝我的手艺。” 李娟把饭菜端上桌,眼里带着期待。
陈磊拿起筷子,尝了一口番茄炒蛋,酸甜的味道在嘴里化开,是家的味道。他看着李娟,认真地说:“李娟,谢谢你。这段时间,要是没有你,我可能早就放弃了。”
李娟脸颊微红,低下头:“我们是朋友啊,互相帮助是应该的。”
灯光下,两人的目光相遇,都带着一丝羞涩和默契。窗外的临江城灯火璀璨,而出租屋里的这一抹微光,却比任何灯光都要温暖。
陈磊在笔记本上写下:“临江城,转岗第三十天,农产品运营方案落地,获得农户信任,销量稳步上升。真诚与坚持,能跨越所有困难。”
他知道,农产品运营只是开始,后续还会面临物流成本高、市场竞争激烈、农户产能不稳定等诸多挑战。但他不再害怕,因为他有了明确的方向,有了李娟的支持,还有了想为老家做点事的初心。
田埂上的微光,正在一点点汇聚,照亮他的逆袭之路,也照亮了无数农户的希望。
喜欢向上生长:草根的逆袭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向上生长:草根的逆袭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