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向利刃”全面启动后的每一个小时,对于坐镇同仁堂药行指挥中枢的陈朔等人而言,是信息极度匮乏下的漫长煎熬。他们能听到监听接收器里传来的、属于己方制造的那片震耳欲聋的电磁风暴,却无法立即知晓这片风暴在敌人阵营中究竟造成了怎样的破坏。
这种悬而未决的状态,在第二天清晨,终于被打破。
沈清河几乎是顶着两个浓重的黑眼圈冲进了密室,脸上却带着难以抑制的兴奋,手里挥舞着几张刚刚通过不同渠道汇集来的纸条。
“乱了!全乱了!”他的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变调,“根据我们内线冒死传出的消息,梅机关电讯部门,昨晚八点之后,彻底陷入了瘫痪!”
他快速地将信息汇总汇报:
“首先是中村信一那边,他引以为傲的‘分析模型’在信息洪流面前完全失效。据说他对着充斥着无数‘幽灵商人’特征信号、虚假游击战报、莫名加密信息的记录报表,整个人几乎崩溃,反复咆哮‘不可能!这不符合模型预测!’。他试图强行分析,却得出了几十个互相矛盾的‘结论’,比如我主力同时出现在苏北、浙西和皖南,根本无法提供任何有效情报。”
“更重要的是‘蜂巢’系统本身!”沈清河的语气更加振奋,“我们内线在仓库外围观察到的,以及通过技术渠道听到的片段信息显示,‘蜂巢’那庞大的接收阵列,在风暴启动后不久,其指向性就完全迷失了。示波器上全是饱和的噪声,耳机里是无数信号的疯狂叠加,根本无法分离出任何有意义的独立信号。他们的技术人员试图调整滤波参数,提升信噪比,但面对这种全频段、饱和式的攻击,所有常规手段都宣告无效。系统过载的警报灯据说亮了一夜!”
“最关键的是,”沈清河压低了声音,带着一丝难以置信的狂喜,“有未经证实的消息称,由于瞬间涌入的信号强度远超设计冗余,加上我们前期调包的劣质元件可能降低了系统的整体耐受度,‘蜂巢’核心处理机柜的部分前端放大零件,因为持续过载……烧毁了!”
“烧毁了?”苏婉清忍不住惊呼出声,用手捂住了嘴。连一旁一向冷峻的锋刃,眼中也爆发出惊人的光彩。
陈朔猛地从座位上站起,拳头紧紧握起,指节因用力而发白。这是他预想中最好的结果之一,但没想到真的发生了!物理层面的损伤! 这不仅仅是暂时失效,而是需要时间、需要更换备件才能修复的实质性破坏!“调包计”与“信息风暴”的叠加效应,产生了远超预期的战果!
“确认吗?消息来源可靠度有多高?”陈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追问道。
“来源是仓库内一名被旭日国雇佣的中国杂役,他不懂技术,但听到了旭日国技术人员的激烈争吵,闻到了焦糊味,看到了有人匆忙搬运替换下来的、带着烧灼痕迹的金属盒子。结合我们之前掌握的系统脆弱性分析,此事发生的概率……极高!”沈清河笃定地回答。
“好!太好了!”陈朔重重一掌拍在桌面上,震得茶杯都跳了一下。连日来的压力,在这一刻终于得到了巨大的释放。他深吸了几口气,才勉强平复激荡的心情。
“不过,我们也不能盲目乐观。”陈朔迅速恢复了指挥官的冷静,“‘蜂巢’并未被彻底摧毁,只是部分模块受损。以旭日国的技术能力和资源,他们依然可能尽快修复。而且,经过这次打击,他们会彻底明白自己面对的是什么,接下来的反扑,必然会更加凶猛和具有针对性。”
他的判断立刻得到了印证。随后几天,更多细节被汇集过来。
梅机关内部对中村信一的信任降到了冰点,他的“分析模型”和“幽灵商人”理论成了内部的笑柄,据说他被暂时停职审查。而“蜂巢”项目则被提到了最高优先级,旭日国驻沪领事馆亲自向租界工部局施压,要求加强礼和洋行仓库周边的安全警戒,同时,从本土紧急调运替换元件的命令已经发出。
另一方面,申城内的气氛也明显紧张起来。巡捕房的巡逻频率增加,对可疑人员的盘查更加严格,便衣特务的数量似乎也多了起来。显然,敌人虽然暂时被打懵了,但庞大的战争机器已经开始转动,试图从物理世界找到这场无形攻击的源头。
“通知所有参与行动的电台小组,”陈朔下达了新的指令,“‘风暴’攻击转为‘持续施压’模式。降低发射强度,但保持不同断的、中低强度的信号干扰和虚假信息散发。不能让‘蜂巢’有任何安稳修复和测试的机会。同时,所有小组进入最高警戒状态,严格执行静默和转移预案,防止敌人利用无线电测向技术进行反定位。”
“明白!”沈清河和锋刃齐声应道。
胜利的喜悦是短暂的,但这场“无形战果”的意义却是巨大的。它不仅重创了敌人的战略项目,拖延了其投入使用的时间,更重要的是,它证明了在装备处于劣势的情况下,依靠超越时代的智慧和精密的组织,同样可以在高科技领域与强敌抗衡,并战而胜之。
陈朔走到窗边,清晨的阳光刺破云层,照亮了这座饱经沧桑的城市。他知道,最严峻的考验或许还未到来,旭日国绝不会甘心失败。但此刻,他心中充满了信心。因为他知道,他手中的“逆向利刃”已经饮血,并且,依旧锋利。
【第二十九章完】
___
喜欢谍战之镜界孤灯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谍战之镜界孤灯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