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山脚下,万法商宗与灵山合建的“三藏经流通处”向来是熙攘之地。然而今日,一股暗流在祥和的表象下涌动。
迦叶尊者手持一卷刚刚从流通处取出的《金刚经》,面色沉肃地立于大雄宝殿之前,吸引了众多僧侣与信徒的围观。
“诸位同修请看,”他声音洪亮,指着经卷中的几处注解,“这些由商宗刊印的经书,竟敢擅改佛意!”
他逐字念出被修改的段落:原本“不应住色生心”之后,增添了“亦不执空,于色空中得大自在”;“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旁,批注了“洞察虚幻,方能善用有为”。
殿前广场上一片哗然。一些老成持重的僧人眉头紧锁,认为这是对经典的亵渎;而部分年轻僧侣则露出思索的神情,觉得新解似乎更贴近修行实际。
“此乃篡改圣言,迷惑众生!”有罗汉出声斥责。
“迦叶尊者,且慢断言。”观音菩萨越众而出,接过经卷细看,“这些批注虽非原文,但其意旨在破执显真,引导修行者不落空有二边,或许更契合当今众生机宜?”
“菩萨此言差矣!”迦叶尊者态度坚决,“经典乃佛陀亲宣,一字不可易,一句不可改!商宗此举,逾越本分,其心可诛!此事必须严查,给灵山上下一个交代!”
风波很快通过灵讯网络传回通明山。玉璃立刻调出所有经书印刷的原始记录与留影,眉头紧蹙:“宗主,这些批注并非出自我们之手,排版记录中也无记载。是有人在我们交付灵山后,暗中调换了部分经卷,或是在流通过程中做了手脚。”
与此同时,已行至天竺国边境的唐僧,也遭遇了麻烦。一队自称来自灵山戒律院的僧人拦住了他的去路,言辞犀利。
“金蝉子,你身为取经人,却与那商宗孙悟空过从甚密,更着什么《经商见性经》,将铜臭之气与无上佛法混为一谈,岂非背离我佛正法,误导苍生?”为首的僧人厉声质问。
唐僧手持九环锡杖,神色平和如常:“阿弥陀佛。佛法如舟,旨在渡人。商道亦如舟,可载众生脱离贫苦。二者形异而神同,皆为方便法门。执着于舟之形制,而忘却渡人之本怀,岂非舍本逐末?”
“巧言诡辩!”那僧人怒斥,“你已深陷商道迷障,贪恋尘俗,失了修行人的清净心!若执意前行,休怪我等执行清规!”
这场源于经书的风波,迅速发酵,波及至商宗产业的方方面面。火焰山坊市开始出现抵制商货的匿名传单;流沙河的航运频繁遭遇灵山巡查队的严格盘查,导致货运延误;甚至连通明书院都收到了措辞激烈的信函,要求驱逐“心术不正”的冥族学子,以正风气。
“冥尊此番手段,可谓毒辣。”孙悟空在议事殿中,看着各方汇集而来的报告,语气平静,“他不再正面强攻,而是利用理念之争,离间我们与最坚实的盟友,从内部瓦解信任。”
就在局势趋于紧张之际,唐僧做出一件出乎所有人意料的举动。他并未强行闯关,也未与戒律院僧人争执,而是在被阻拦的十字路口,就地设下法坛,公开宣讲他所着的《经商见性经》。
起初,只有寥寥数名当地百姓和商旅驻足好奇。但随着唐僧深入浅出地阐释“交易之中可见本心真伪”、“经营之道亦是炼心之旅”的道理,听众越聚越多。许多往来商贩听得频频点头,就连那几位拦路的戒律院僧人,在听到“于利他中完成自利,于流通中见证性空”的精妙论述时,也不由得陷入了沉思。
“佛法与商道,皆是引渡众生脱离苦海之舟筏。”唐僧法音清越,做最后结语,“若因执着于舟筏之贵贱、新旧,而拒绝众生登船,甚至毁弃他人之舟,岂非违背了我佛慈悲济世之本怀?”
此番讲经,不仅说服了现场听众,其内容更通过往来商旅和灵讯网络,迅速传遍三界。尤为神奇的是,当唐僧话音落下之际,晴朗的天空中竟有无形梵唱响起,并伴有金色莲花虚影缓缓飘落——此乃天道共鸣、认可其说的祥瑞之兆!
消息传至灵山大雷音寺,一直静观其变的如来佛祖终于开口,只有简单的九个字:“佛法如药,当应病与药。”
法旨传出,灵山内外的争议之声渐渐平息。迦叶尊者等人不再公开反对,拦在唐僧面前的戒律院僧人也默默退去,让开了道路。
然而,所有明眼人都清楚,这看似平息的波澜之下,涌动着更为危险的暗流。冥尊的离间之计虽暂被化解,但他成功地在一部分保守派僧侣心中种下了对商宗的芥蒂。
黑暗深渊中,冥尊看着水镜中唐僧继续西行的身影,发出一声冰冷的低笑:
“种子已然播下,只待生根发芽。孙悟空……待到你众叛亲离之时,方知本座手段。”
水镜波纹荡漾,画面切换,聚焦在几位正于商宗内部勤恳工作的核心弟子身上,他们的眼底深处,有一丝难以察觉的黑芒一闪而过。
喜欢大道商涂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大道商涂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