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周期尽在我手,暴跌早已命中注定!
成功避过股市暴跌的兴奋,如同潮水般,在钟卫东心头渐渐平复。他没有陷入“侥幸逃顶”的沾沾自喜,而是立刻端正坐姿,打开电脑,手指在键盘上敲击,进入了更关键的环节,复盘。
他要为这次突如其来的暴跌,找到一个完美的、基于交易系统的底层逻辑解释;要将这次“成功规避风险”,从旁人眼中的“运气”,彻底升华成“遵循规律的必然”。这不仅是对市场的敬畏,更是对自己交易体系的,一次深度验证。
钟卫东调出,近一周的市场全景数据,屏幕上密密麻麻的K线、成交量、涨停榜交织成一张复杂的网。他的目光,不再局限于,单一股票的涨跌,而是像握着一把“终极钥匙”,试图用“情绪周期”这把利器,剖开市场表象,解读背后的运行逻辑。
他将时间轴拉回暴跌前三天,开始逐帧拆解市场信号:
1. 市场高度板:彼时的龙头股,还在连板冲高,每天开盘便快速封死涨停,看似强势无匹。但钟卫东放大数据后发现,涨停板的封单量已悄然减弱,从最初的百万手封单,降到了不足五十万手,且盘中多次出现“炸板回封”的迹象,这正是“强弩之末”的典型特征,是情绪高潮期即将落幕的信号。
2. 涨停家数:当天的涨停板数量,依然有三十多家,表面看市场热度不减。可仔细梳理便会发现,涨停个股分布在十几个板块,从新能源到消费,从科技到基建,热点杂乱无章,没有一个能持续,引领市场的主线。资金像无头苍蝇般四处出击,攻击极其分散,这背后,是资金对当前市场的迷茫,是情绪从“集中狂热”转向“分散谨慎”的预兆。
3. 昨日涨停表现:更关键的信号藏在“昨日涨停股,今日涨幅”数据里。前一天涨停的个股,次日平均溢价率,从之前的8%降到了3%,甚至有近五分之一的个股,开盘即跌停,“追高必套”的坑人现象,开始出现。这是市场亏钱效应,初步显现的标志,也是退潮期,来临的第一声警报。
4. 市场量能:全市场成交额,连续三天维持在万亿左右,无法继续放大,甚至在暴跌前一天,略有萎缩。量能是市场的“血液”,增量资金不足,意味着支撑当前,高位泡沫的动力正在枯竭,一旦有风吹草动,便容易引发恐慌性抛售。
一个个指标如同散落的拼图,在钟卫东的梳理下,逐渐组合成,一幅完整的市场画像。隐藏在繁荣表象下的真相,越来越清晰地呈现在他眼前。
“原来……根本不是什么突发利空,引发的暴跌!”钟卫东猛地一拍桌面,茶杯都被震得微微晃动,他的眼中迸射出精光,压抑不住的兴奋从声音里溢出,“这一切,根本就是情绪周期,自然运行的必然结果!”
“市场早就不知不觉中,从情绪高潮期,迈入了退潮期!”他指着屏幕上的量能曲线,语气笃定,“前几天那些看似热闹的涨停、龙头股的冲高,不过是退潮前的最后狂欢,是多头力量,耗尽前的最后宣泄!而我前几天,隐约感受到的那丝‘虚浮’和‘焦躁’。看着涨势喜人,却不敢轻易进场的犹豫,正是周期切换时最细微、却又最确定的市场脉动!”
这一刻,所有的疑惑都烟消云散。在“情绪周期”这个宏大的框架下,这场暴跌,不再是毫无征兆的灾难,反而显得顺理成章,甚至……从周期转向的那一刻起,就早已命中注定!
一股难以言喻的快感,涌上钟卫东的心头,这不是赚了多少钱的喜悦,而是一种“执掌天时、洞悉轮回”的上帝视角快感!他仿佛站在市场的最高处,看着情绪浪潮起起落落,所有的波动都被纳入掌控,一切规律都清晰可见。
他再也不是那个,被动承受市场涨跌、在K线里挣扎的“蝼蚁”。他更像一个,站在情绪浪潮之巅的冲浪手,能清晰地感知到潮汐的力量,预判到浪头转向的每一个时机,从容地避开危险的暗礁。
这一次,他凭借对情绪的直觉,和部分零散指标,成功预判了暴跌。但他清楚,这还不够。下一次,他要将“情绪周期”拆解成,更精准的量化指标。从涨停溢价率,到量能变化,从龙头股走势,到亏钱效应扩散速度,用数据构建起,一套完整的监测体系,更早、更精准地确认退潮期的来临。
钟卫东深吸一口气,眼神变得更加坚定。他终于明白,掌握了情绪周期,就等于掌握了市场的呼吸节奏。它不仅教会自己,何时该勇敢进攻,更教会了自己,何时必须果断防守,而“懂防守”,往往比“会进攻”更能在市场里长久生存。
这场让无数人,亏损惨重的暴跌,于他人是灾难,于钟卫东,却是验证“情绪周期”理论、强化自身交易系统的最佳教材。他的“时空”交易体系,因为融入了“情绪周期”的宏观视角,从此有了灵魂,变得更加完整、更加坚固、更加强大。
看着屏幕上,依旧震荡的K线,钟卫东的嘴角,扬起一抹自信的微笑。
未来,可期!
喜欢沪上浪花飞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沪上浪花飞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