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周二的午后,工作室里,正进行着日常的数据分析。林夏戴着耳机,手指在键盘上飞舞,追踪着小情绪模型的最新表现;钟卫东则在白板上,演算着新的情绪权重公式。
田晴的电脑,突然弹出一封新邮件提示。发件人的域名,让她的动作微微一顿,那是国内顶尖学府清北大学,金融工程实验室的官方邮箱。
怎么了?钟卫东注意到她的异样。
田晴点开邮件,快速浏览后,难得地露出了惊讶的神色:是李铭教授。他看到了,我上个月发表在《金融研究》上的那篇,关于情绪周期模型的论文。
李铭教授?林夏摘下耳机,瞪大了眼睛,是那个经常在财经频道,做嘉宾的李教授?他找你干什么?
田晴将屏幕转向他们。邮件内容简洁而正式,表达了李铭教授,对情绪周期理论的浓厚兴趣,并邀请田晴前往清北大学,金融实验室进行学术交流,探讨合作研究的可能性。
这是要挖角?钟卫东半开玩笑地问,语气里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
不像是挖角。田晴摇头,邮件里明确说是合作研究。李教授的实验室,一直在做行为金融学的前沿研究,我们的情绪模型,正好与他们的方向吻合。
三天后,田晴独自前往清北大学。金融实验室位于校园深处,一栋不起眼的老楼里,与校门口的现代化建筑形成鲜明对比。
李铭教授是个精神矍铄的老者,花白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他带着田晴参观实验室,介绍着他们的最新研究。
我们监测到,你的模型,在最近三周的实战中,准确预测了,四次板块轮动。李教授开门见山,在会议室落座后直接说道。
田晴微微一怔:您怎么......
实验室有自己的数据源。李教授微笑,不过别担心,我们关注你,是因为你的研究,确实很有价值。他推了推眼镜,传统金融学,太执着于理性人的假设,而你们的研究,把重新带回了市场。
他调出一组数据:我们回溯测试了你的模型,在近十年重大行情中的表现。令人惊讶的是,它在2007年牛市顶峰,和2015年股灾前,都提前发出了,明确的预警信号。
田晴点头:情绪总是走在价格前面。恐慌和贪婪的积累,是需要时间的,而价格变动,往往只是一瞬间的事。
这正是我们想深入研究的。李教授身体前倾,实验室愿意提供,所有的数据支持,和计算资源,希望你能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参与我们下一个国家重点课题。
他递过来一份合作方案:我们可以共同完善这个模型,把它从交易工具,提升为真正的市场预警系统。
回到工作室,田晴把合作方案放在桌上。钟卫东和林夏传阅着文件,表情复杂。
这是好事啊!林夏先开口,清北大学的实验室!国家重点课题!晴姐,你要出名了!
钟卫东却显得更谨慎:合作研究意味着什么?需要全职参与吗?模型的产权怎么算?
田晴早已考虑过这些问题:李教授很开明,同意我们保留模型的商业使用权。合作形式很灵活,主要是定期交流和数据共享。
她看着两人:但我还没有答应。这件事关系到工作室的未来,需要我们一起决定。
工作室陷入短暂的沉默。窗外,城市的灯火次第亮起。
钟卫东突然说,这么好的机会,不能错过。
林夏也点头:对啊晴姐,这是让我们的研究,被认可的机会!
田晴看着他们,眼中闪过感动:但这意味着,我可能要分出不少精力,在学术研究上。
工作室有我们呢。钟卫东微笑,而且,与顶尖实验室合作,只会让我们的模型更强大。
第二天,田晴回复了李教授的邮件。一周后,东晴投资工作室清北大学金融工程实验室的合作协议正式签署。
消息很快在圈内传开。有人质疑学术机构,与私募合作的合理性,也有人开始认真研究起,这个突然冒出来的情绪周期模型。
工作室的电话开始响个不停,有寻求合作的机构,有想来实习的学生,甚至还有媒体想要采访。
这下我们可要忙起来了。钟卫东接完又一个电话,苦笑着说。
田晴正在整理,前往实验室交流的资料,闻言抬头:怕了吗?
钟卫东笑了,我是兴奋。这下,我们真的要改变一些东西了。
林夏在旁边插话:那我得给小情绪换个正式点的名字了,总不能让它穿着休闲装,去学术会议吧?
笑声中,他们知道,新的篇章已经开启。学术界的大门,在向他们敞开,而门后的世界,比他们想象的还要广阔。
喜欢沪上浪花飞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沪上浪花飞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