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分身李仁,修为几何,李念也未曾利用一念两体的特殊法门去感受。自从学了三十六天罡神通中的逆知天命,他在虚无洞天中闭关至今。今日之所以出关,也是李念再次帮他求取了七十二地煞神通中的识地。
还别说,这两门神通在修行了先天八卦大道的分身李仁这里可谓是如鱼得水,别人费尽心机的需要寻求契机才能突破,他却是水到渠成。再加上先天灵宝罗盘的辅助,那就是绝佳的组合。三者的相辅相成使得他的修为也跟着上涨了一成还多。
这天,只见他一匿踪隐迹来到一座大山前,心里尝试着用识地神通,勾连天地。灵识一扫,七十二山峰,层峦叠嶂,古木参天,山脉连绵起伏,犹如一条巨龙蜿蜒盘绕。七十二峰形状各异,有的雄伟险峻,直插云霄;有的秀丽婀娜,宛如翠屏。
山间云雾缭绕,仿若仙境,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山脚下,波光粼粼,山水相依,构成一幅如诗如画的山水画卷。
“智者乐山,仁者乐水”,识地神通中一句话突然从他嘴里冒了出来。
依七十二地煞‘识地’之能观之,眼前山峦正踞艮、坎、巽三方,若于此建书院,其天然格局自含深意——却非地势不变便能定传世之久,更需借这天地之气,辅之以文脉相续。
艮为山,主‘止’与‘稳’,恰如书院当有的根基:讲堂需如磐石立世,学风要似群山持重,不逐浮名,方得经学流传之基;坎为水,性‘润’且‘通’,像那砚池活水、廊下溪流,既能滋养学子心性,亦暗合学问当如流水般生生不息,不拘一格;巽为风,喻‘顺’与‘传’,似春风化雨,能让师者教诲如和风遍拂,让典籍智慧随风远播,融于乡俗,浸于人心。
这般格局,是天地予书院的馈赠:山为骨,水为血,风为魂。但若论传世,终究要靠代代学子守此山、护此水、承此风,让文脉与地势相契,方得岁月悠长。
而整个山脉不仅是腾龙之地,又是‘白鹤含烟’之瑞地,可谓‘碧嶂屏开双白羽,秀如琢玉鹤含烟’。
默想地理五常——‘龙要真,砂要秀,穴要的,水要抱,向要吉’,抬眼望去,果然处处合契。
那靠山端正如太师椅,稳稳坐定,左右两山如扶手轻环,护得周全,正是龙脉真确、气脉凝聚之象;周遭砂山更见灵秀,或端方如案,或蜿蜒如带,遍覆茂林郁草,翠色欲滴,显尽‘砂要秀’的清朗;再看水流,恰如碧带绕穴,曲折回环,不急不躁,水面澄清如镜,仿佛恋着这方地脉,迟迟不肯离去,正是‘水要抱’的有情之态。
这般山环水绕、砂秀龙真,端的是天造地设的佳境。这不就是理想的书院建造地吗?
猛然一挥手,长袖舞动,如搅动风云的神器,刹那间,天动地摇,灵光乍现,刺目的华彩自他脚下蔓延开来。光芒所及之处,巨石浮空,自行雕琢,化作一根根粗壮的立柱;泥土翻涌,凝聚成形,砌成一道道厚实的墙壁,木材穿梭,拼接组合,搭出一片片精巧的屋梁。
一座巍峨宏大的书院拔地而起,堂舍俨然、错落有致。讲堂、藏书楼、斋舍、庭院一一呈现,飞檐斗拱在阳光的映照下闪耀着金色的光辉。
庭院正中央。
分身李仁面前漂浮着四件用首阳铜精心打造的文房四宝:笔、墨、纸、砚。只不过纸是铜纸,墨却是用虚无洞天里无数元会还存活至今的松木炼制而成。
而下面是传灯书院一众教习和上千名学子。自此,分身李仁把传灯书院和念部落做了一个分割。
深吸一口气,排除杂念。分身李仁抬头挺胸,双手合拢,合于胸前。
“今日,吾于此地立传灯书院,上感天道之浩渺,下察洪荒之苍茫,誓以教化人族为己任,传大道,启灵智,塑文明。
吾秉持中正之气,穷究天地至理,编修典籍,汇洪荒万象于经传,纳诸般智慧于简牍,使人族子弟能明是非,辩善恶,知礼仪,懂敬畏。
倾尽全力,广设学芦,无论贵贱贤愚,皆可入吾门墙,受吾教诲。以奶心为基石,以妥心为梁柱,悉心引导,不遗余力,务使人族之苗皆能茁壮成长,绽智慧之光。
且将以身作则,行端表正,为众人之楷模。遇艰难险阻不退,逢困苦挫折而不屈,以坚毅之态,示人族以无畏之源,激励其内在之壮志豪情。
更会联结洪荒诸贤,共襄教化盛举,交流互鉴,博采众长,使人族文化如繁星般璀璨,永不磨灭。
立此誓言,天地共鉴,文房四宝——笔墨纸砚镇压气运。若有违弃,愿受天道惩处,永坠轮回。唯望人族因吾等之努力兴礼仪之邦,创辉煌之地,屹立于洪荒万族之巅,永享昌盛安宁。”
刹那间,天地变色,风云涌动。
只见一道璀璨的金光自苍穹之巅撕裂云层,如天河倒泻,直贯书院庭院而来。那金光蕴含着无尽的祥瑞与玄奇,所经之处,空间仿若为之凝固,时间亦似放缓了脚步。
功德之光如实质的灵液,萦绕在书院的每一寸砖瓦,每一株草木之间。文房四宝率先受其润泽,笔杆之上泛着神秘的符文光辉;墨锭氤氲出浓郁得化不开的灵气雾气;纸张如金箔般熠熠生辉;砚台更是吸纳光芒,似化为了一方灵池。
而书院的建筑也在功德的洗礼下,根基愈发稳固,梁柱之间似有金龙游走,墙壁上隐现诸般圣迹图案,庭院中的花草瞬间化为灵植,花瓣闪烁着星辰般的光芒,草叶上露珠似灵珠滚动。
这功德之力,不仅为书院铸就了无上气运根基,更是把整个书院连同文房四宝一同打造成了功德之宝。
洪荒人族感知到这天地异象,纷纷朝书院方向虔诚跪拜,口颂感恩。
而得到最大实惠的则是分身李仁。
十成功德,他独享了六成,感受着如灵蛇归巢般汹涌汇聚。刹那间,他周身被一层耀眼的金芒紧紧包裹,宛如神祗降世。其身躯之内,似有诸般神异景象浮现,灵脉如江河奔腾,拓展延展,十二亿九千六百万微粒,吸纳着无尽的功德之力,仿若一颗颗星辰点亮,在体内构建出一片神秘的星图。
原来他修的是《神象镇狱功》。他本体是石胎所化,资质本就逆天。选择这功法完全是奔着适合而去。
他的神识瞬间暴涨,如潮水漫过沙滩,原本晦涩的天地奥秘此刻竟清晰可感,对天地规则的领悟也在这功德的灌注下,直线攀升,仿佛能透过重重迷雾,直视那至高无上的天道运行轨迹。而修为境界也如火箭般蹿升。桎梏层层破碎,瓶颈逐一突破。原本停滞不前的境界壁垒,在这无尽功德的冲击之下,仿若脆弱的蛋壳,轻易地被撕裂开来。
他的气息一路扶摇直上,原本微粒觉醒所需能量就极为庞大,这些年以来,他都在为《神狱镇象功》的第一层微粒觉醒——觉醒巨象而准备。
微粒觉醒为五个阶段,之前堪堪渡过了沉星之象和微震之力两个小阶段。
从原本的金仙初期,一举跨越诸多境界,直至达到太乙金仙巅峰。境界的提升也意味着微粒觉醒。《神象镇狱功》的第二层,化为龙象已然修炼完成。
......
昆仑山。
八景宫中,太上老子忽感心血来潮,冥冥中似有一丝微妙的牵绊悄然断裂,仿若有什么原本与自身有所关联之物,正渐行渐远。其实修为到了他们这个境界,只要关于自身的多多少少都有所感应。
他那深邃而睿智的眼眸中闪过一抹不易察觉的诧异与疑惑,原本平静如水的心境泛起丝丝难以言明的焦急。
老子指尖轻捻,一道玄奥法诀自袖中逸出,化作阴阳八卦图悬于虚空。图中黑白二气流转,衍化出无穷天地玄机,星辰轨迹、山川脉络皆在其间明灭闪现,似要将那丝异动的根源勘破。
然片刻之后,八卦图上的光影骤然黯淡,那些流转的玄机如被无形之手搅乱,渐渐模糊成一片混沌。他眉头微蹙——天机竟在此刻变得异常晦涩,仿佛有一层厚重的迷雾横亘在推演之路前,任他神念如何探入,都只触到一片虚无。
“噗——”一口鲜血径直喷了出来,太上老子的神情眼见的速度萎靡了下来。
“此般变故,究竟是何意?是天地气运流转,还是有那暗中有人在谋划什么?”他的目光中透着凝重与深思。
“吾之道,乃是追寻那无上自然与平衡,可如今这股脱离之感,莫不是预示着有新的变数将打破这洪荒既定之格局?若真如此,是福是祸,是机缘亦或是劫数?”
“可为何冥冥中与我有所关联?”用衣袖轻轻擦拭掉嘴角的血迹,心中一股焦躁总是似有似无的缠绕着。
他缓缓闭上双眼,试图以一颗空灵之心去洞察那冥冥之中的天机,然而却如那乱麻,久久难以平静。
只是此时分身李仁在忙碌着传灯书院的后续事宜,而李念则在分身李仁成立书院的时候,走出了洞府,面对着书院方向,就那么默默的看着。
也许他心里在想着,又一次改了洪荒的小势,不知道太上老子知道是我做的是否会吐血呢?
大势不可改,小势可变。只是这个大小是谁定的问题。在李念这里,天道所制定的就是大,其他都是小。然而对于太上或者元始来说,他们说的就是大,其他都是小。
喜欢洪荒开局,我为先天人族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洪荒开局,我为先天人族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