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元二年春,东宫。
李贤坐在书房里,手中拿着一卷《后汉书》,眉头紧锁。
他今年才十九岁,但经历了哥哥李弘的惨死后,整个人仿佛一夜之间成熟了许多。那双眼睛里,再也没有了少年的天真,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警惕和恐惧。
殿下,您已经看了一整夜了,该休息了。李德裕端着参茶走进来,心疼地说。
我不累。李贤放下书,接过茶杯,德裕,你说,这《后汉书》里的故事,和我们现在的情况,是不是很像?
李德裕愣了一下,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你看这段。李贤翻到其中一页,指着上面的文字念道,明德马后临朝,章帝畏之如虎。这和我母后现在的情况,是不是一模一样?
李德裕脸色一变:殿下慎言!这话要是被人听去......
我知道。李贤苦笑,所以我才只在你面前说。德裕,我知道母后在监视我,知道她随时可能对我下手。但我不能坐以待毙,我要想办法自保。
殿下有什么打算?李德裕小声问。
我要做两件事。李贤竖起两根手指,第一,展现才华,让朝臣们支持我。只有得到朝臣的支持,母后才不敢轻易动我。第二,表现得温顺听话,让母后放松警惕。
殿下英明!李德裕赞叹。
英明?李贤自嘲地笑了,这不过是权宜之计罢了。德裕,你知道我心里最想做什么吗?
李德裕摇头。
我想为大哥报仇!李贤眼中闪过一丝恨意,但很快就压了下去,但我知道,现在还不是时候。我要忍耐,要等待,等到母后露出破绽的那一天。
几个月后,上元二年秋。
李贤的《后汉书注》终于完成了。
这是一部了不起的着作。李贤不仅对《后汉书》做了详细的注释,还加入了大量的史料考证和个人见解,显示出他深厚的学养和过人的才华。
太子殿下的注解,字字珠玑,实乃难得的佳作!
太子文武双全,实在是国之栋梁!
有这样的太子,是大唐之福!
朝臣们纷纷称赞,就连一向苛刻的狄仁杰也赞不绝口。
太子殿下的学问,已超过许多饱学之士。狄仁杰在朝堂上公开表态,若太子将来登基,必能成为一代明君。
这话传到武媚娘耳中,她的脸色立刻变得阴沉。
李贤这孩子,倒是很会收买人心。她冷冷地对小翠说。
娘娘,太子现在声望很高,朝臣们都很支持他。小翠小心翼翼地说,如果我们现在动手,恐怕会引起朝臣反弹。
我知道。武媚娘站起身,在房间里来回踱步,所以现在还不能动他。但也不能让他的声望继续提高下去。
她想了想,眼中闪过一丝狡黠:传令下去,让来俊臣找机会,给李贤制造些麻烦。不要太明显,但要让朝臣们对他产生怀疑。
是,娘娘。小翠应道。
上元三年初春,东宫再次遭到搜查。
这次是以有人举报东宫藏匿逃犯为由。
来俊臣带着人又一次闯入东宫,翻箱倒柜地搜查。
太子殿下,得罪了。来俊臣皮笑肉不笑地说,既然有人举报,下官就不得不查。
随便你查。李贤冷冷地说,本宫问心无愧。
来俊臣在东宫里搜了整整一个时辰,但什么都没找到。他正要离开,突然眼睛一亮,指着书架上的一本书:这是什么?
《黄台瓜辞》。李贤淡淡地说,是本宫新写的诗。
新写的诗?来俊臣眼中闪过一丝精光,下官能看看吗?
请便。李贤说,心中却暗暗警惕。
来俊臣拿起那本书,翻开一看,只见上面写着:
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 一摘使瓜好,再摘使瓜稀。 三摘犹自可,摘绝抱蔓归。
他看完,脸上露出诡异的笑容:太子殿下这诗写得真好啊。只是不知道,这诗是什么意思?
没什么意思,只是随便写写。李贤强作镇定地说。
是吗?来俊臣冷笑,下官倒觉得,这诗大有深意。是不是在暗指什么?摘绝抱蔓归又是什么意思?
李贤脸色一变,但还是强撑着说:来大人想多了,这只是一首咏物诗罢了。
咏物诗?来俊臣把书收起来,那下官就拿回去,好好研究研究。说不定,能研究出什么名堂来。
李贤想要阻止,但来俊臣已经带着人扬长而去。
等他们走后,李德裕急得团团转:殿下,这下糟了!那首诗要是被皇后娘娘看到......
我知道。李贤苦笑,我当时写这首诗,就是想借古讽今,暗讽母后杀子。没想到,反而成了把柄。
那现在怎么办?李德裕问道。
还能怎么办?李贤无奈地摇头,只能等着,看母后要怎么处置我了。
果然,第二天,朝堂上就炸了。
来俊臣当众宣读了《黄台瓜辞》,并解读说:这首诗,分明是在影射皇后娘娘!就是指皇后娘娘除掉皇子,摘绝抱蔓归更是在诅咒皇后娘娘!
朝臣们一片哗然。
太子怎么能写这样的诗?
这是大逆不道!
应该严惩!
但也有人为李贤辩护。
这只是一首咏物诗,来大人过度解读了!
太子忠孝,怎么可能写这样的诗?
一定是有人陷害!
双方争执不下,最后还是李治发话了。
够了!李治虽然眼睛看不见,但威严犹在,贤儿,你自己说,这诗是什么意思?
李贤跪在地上,沉默了很久,最终说道:父皇,儿臣确实是有所指。但儿臣指的不是母后,而是......
他停顿了一下,声音变得哽咽:而是儿臣自己。儿臣看到大哥的下场,心中悲痛,所以写下这首诗,提醒自己要小心谨慎,不要重蹈覆辙。
这话说得很巧妙。既承认了诗有所指,又把矛头从武媚娘身上引开。
李治听完,叹了口气:贤儿,你的孝心,父皇明白。但这首诗,确实容易引起误会。以后不要再写这样的诗了。
儿臣遵旨。李贤叩首。
来俊臣,你也不要再纠缠此事了。李治说,退朝!
但这件事,并没有就此结束。
从那天起,武媚娘对李贤的监视更加严密了。
让周兴去东宫,当李贤的。武媚娘下令,名义上是教他治国之道,实际上是监视他。
周兴是个极其残忍的酷吏,手段比来俊臣还要狠辣。他被派到东宫后,李贤的日子更加难过了。
太子殿下,皇后娘娘让我来教您治国之道。周兴皮笑肉不笑地说,以后我会每天来东宫,希望殿下能好好学习。
有劳周大人了。李贤强忍着厌恶说道。
从那天起,周兴几乎每天都来东宫,名义上是教李贤,实际上是监视他的一举一动。
李贤的一言一行,都被周兴详细记录下来,然后报告给武媚娘。
殿下今天又在看兵书。
殿下和几个大臣走得很近。
殿下在诗会上,又写了一首诗......
每一条消息,都让武媚娘更加警惕。
李贤这孩子,越来越不听话了。她对小翠说,看来,是时候动手了。
就在武媚娘准备对李贤下手的时候,一个意外的消息传来。
娘娘,大事不好!小翠慌慌张张地跑进来,有人举报,说东宫藏匿了大批铠甲!
什么?铠甲?武媚娘眼睛一亮,这可是谋反的证据!
她立刻下令:传旨,让来俊臣立刻去东宫搜查!如果真的搜到铠甲,就以谋反罪拿下李贤!
是,娘娘!小翠应道。
武媚娘站起身,眼中闪过一丝狠毒的笑容。
李贤啊李贤,你终于露出马脚了。这次,我看你还怎么逃!
喜欢红颜权谋,唐朝一代女皇武则天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红颜权谋,唐朝一代女皇武则天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