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看向艾尔-塔维斯:“我们需要‘萌芽摇篮’的详细星图、已知文明分布、以及议会所有关于‘编织者’和‘可能性收割’现象的推测数据。”
“立刻准备。”艾尔-塔维斯点头,银色眼眸中闪过一丝赞许,“同时,我们会为‘寂静漫游者’号加装最新的隐匿系统和信息对抗模块。”
准备工作迅速展开。我和守夜人利用这段时间,在“万界档案管理员”号的模拟训练场中,针对可能遇到的情况进行紧急磨合。我练习如何更精细地操控“可能性”力量,去感知、甚至干扰那种针对“可能性”的收割;而守夜人则熟悉着新的装备和星图数据。
数日后,“寂静漫游者”号修复完毕,甚至比之前更加精良,流线型的船体上加装了来自议会的先进隐匿力场发生器。
我们再次站在船舱内,看着舷窗外巨大的“万界档案管理员”号。艾尔-塔维斯的身影投射在我们的主控室内。
“愿知识与真相与你们同行。”他庄重地说,“保持通讯静默,除非万不得已。我们会在这里,等待你们的消息。”
守夜人点了点头,推动操控杆。
“寂静漫游者”号轻微一震,脱离了“万界档案管理员”号的对接舱,如同一条融入深海的游鱼,悄无声息地滑入超空间通道,向着那个名为“萌芽摇篮”、此刻正被阴影笼罩的年轻星系,疾驰而去。
新的探险,开始。目标:揭开“编织者”的面纱,守护文明的……可能性。
超空间航行的时间在紧绷的神经下显得格外漫长。守夜人一遍遍检查着飞船系统和艾尔-塔维斯提供的资料,而我则持续调整着自身状态,试图让“可能性”的感知变得更加敏锐。那片被命名为“萌芽摇篮”的星域影像在我们面前旋转——一颗年轻的、活力四射的恒星,三颗处于生命摇篮期的行星,上面正上演着从原始汤到早期文明的无限戏剧。然而,一股不祥的灰色滤镜,正从星系的边缘向内渗透,如同滴入清水的墨汁。
“即将脱离超空间。”守夜人的声音打破了沉寂。“启动全频段隐匿力场,切换至被动感知模式。”
“嗡……”
轻微的震动后,舷窗外的流光褪去,取而代之的是正常的星空。但我们所在的这片星空,却透着一股令人不安的“粘稠”感。远方,“萌芽摇篮”恒星的光芒似乎被某种东西过滤了,显得黯淡而冰冷。常规的宇宙背景辐射噪音在这里变得微弱,仿佛被什么东西吸收了大半。
“环境扫描确认:存在大规模信息压制场,与‘沉默星域’边缘特征相似,但……更‘精细’。”守夜人盯着控制台上的数据流,眉头紧锁,“不是无差别的抹除,更像是一种……定向的‘梳理’和‘筛选’。”
【它们在……寻找……】“可能性”光影在我魂体内低语,带着一种近乎本能的厌恶,【寻找那些最鲜活的、最充满变数的‘可能’……然后……摘走它们。】
我顺着它的感知延伸出去。果然,在那片看似平静的星空中,我能“感觉”到无数细微的、代表着文明火种初期无限未来的“可能性之线”,正从三颗生命行星上袅袅升起。然而,这些本该自由舒展、交织成繁华未来的线条,此刻却被一股无形的、冰冷的力量所牵引、梳理,其中那些最明亮、最富有活力的“线”,正被强行扯离原有的轨迹,汇向星系深处的某个未知目的地。
这种“收割”并非毁灭,而是一种更残忍的“修剪”,将文明最瑰丽的未来可能性提前掐断,只留下平庸或既定的轨迹。
“追踪能量流向。”守夜人下令。
“寂静漫游者”号如同幽灵,沿着那无形的“可能性”流向,小心翼翼地向星系内部潜入。我们避开了几处明显的能量监测节点,那些节点散发着与“虚空水母”同源但更隐晦的波动,如同设伏的蜘蛛。
随着深入,景象变得更加诡异。我们路过一些漂浮的小行星带,发现上面一些原本可能孕育出独特硅基或能量生命的原始结构,其“可能性”已被彻底抽干,只剩下物理意义上的空壳,如同被吸髓敲骨的残骸。
终于,我们抵达了能量流向的汇聚点。
那并非一颗行星,而是一个……人工构造体。
它庞大无比,结构复杂得超出了常规几何学的理解,由无数不断旋转、组合、分离的灰白色模块构成,像一个自我演化的、冰冷的巨型魔方。它静静地悬浮在星系的内核区域,如同一个趴在心脏上的寄生虫。无数被收割而来的、闪烁着微光的“可能性”流束,正从四面八方被吸入这个构造体的内部。
而在构造体的周围空间中,漂浮着一些半透明的、形态更加凝实、甚至带着些许金属光泽的“虚空水母”。它们不再是无意识的游荡者,更像是有序的工蜂,巡逻、维护着这个巨大的“收割装置”。
“确认目标:‘可能性’收割中心。守卫:强化型‘信息熵增体’。”守夜人压低声音,“构造体内部有强烈的能量屏蔽,无法直接扫描。需要靠近,甚至潜入内部,才能找到核心数据或‘编织者’的线索。”
潜入一个由强化版“虚空水母”守卫的、未知的巨型构造体?这听起来像是自杀。
但就在这时,我魂核内的“可能性”光影再次产生了强烈的共鸣。这一次,它指向的并非那个构造体本身,而是构造体侧面一个相对不起眼的、正在缓缓打开的维护通道入口。更关键的是,我感知到在那个入口附近的空间结构,存在着一个极其短暂、极其微小的“概率褶皱”——一个由于构造体自身能量波动和模块旋转,在特定时间点产生的、可以屏蔽内部监测大概0.7秒的盲区窗口!
这个“概率褶皱”是如此微小,如此转瞬即逝,若非“可能性”本身的指引,几乎不可能被任何常规探测手段发现。
喜欢我靠给鬼刷差评拯救世界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我靠给鬼刷差评拯救世界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