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的爆竹声还没在守拙园的青砖地上落定,林砚已经踩着残雪,往知味亭的方向去了。亭柱上去年裹的草绳早已朽成淡褐色,被昨夜的鞭炮震落不少,露出的在晨光里泛着温润的木色,像老人睡醒后舒展的筋骨。他手里拎着桶温热的桐油,准备给这些承载了整年风霜的榫卯上春衣——这是苏爷爷传下的规矩,大年初一给木头喂饱油,全年都能保持精神。
林哥,阿明把百国灯笼都挂起来了!苏二叔的声音从月亮门那边飘过来,带着新酿米酒的微醺。他身上还穿着那件洗得发白的蓝布棉袄,袖口磨出的毛边沾着点糯米粉——是今早贴春联时,蘸着浆糊不小心蹭上的。绕过影壁,林砚忽然被眼前的景象暖了心:工坊到正屋的檐角下,挂满了去年冬天孩子们做的世界团圆榫灯笼,三十七个灯笼用不同国家的木料做骨架,巴西花梨木的稳重,非洲黑檀木的沉郁,中国金丝楠木的温润,此刻都被烛火映得透亮,红绸穗子在穿堂风里轻轻摇晃,像无数只招手的小手。
阿明正踮着脚往最后一根廊柱上挂灯笼,这只灯笼的骨架用的是叙利亚橄榄木,是莱拉上个月特意寄来的,孩子在灯面糊了张画,左边是守拙园的量高石,右边是难民营的橄榄树,中间用缠绕榫的线条连在一起。爸,你看这转心卯孩子得意地转动灯笼底座,灯影立刻在墙上投出旋转的光斑,像朵盛开的花,莱拉说,阿米娜她们也在帐篷里挂了咱们寄的灯笼,就是蜡烛太少,只能轮流点。
苏棂溪端着盘饺子从厨房出来,白瓷盘放在荷叶榫托盘里,腾腾的热气模糊了她鬓角的碎发。先吃碗饺子再忙,她往林砚手里塞了双红木筷子,这筷子是当年她嫁过来时,林砚用夫妻榫做的,两根筷子的末端能严丝合缝地拼在一起,莱拉发了视频,说叙利亚的孩子们用罐头盒做了简易灯笼,在里面点松明子,说虽然不如中国灯笼亮,却能照亮回家的路
林砚咬了口饺子,韭菜鸡蛋馅的鲜香混着桐油的清苦在舌尖散开。他想起三年前那个冷清的除夕,自己刚入赘苏家不久,对着满桌年夜饭却不敢动筷,是苏奶奶把这双红木筷子塞进他手里:进了这个门,就是这根榫上的卯,不用客气。那时工坊的灯笼只有两只,是苏二叔和他凑着做的,灯面糊着旧报纸,却照亮了他在异乡的第一个团圆夜。
张叔他们来了!阿明突然蹦起来,指着院门口。张叔带着街坊们涌进来,手里都捧着年货:李婶端着碗刚蒸的八宝饭,糯米上的红枣摆成形状;赵爷爷背着个布包,里面是他连夜写的百国福字,每个福字的落款处都画着对应的国家标志;王奶奶坐着轮椅,腿上放着个竹篮,里面是二十双虎头鞋,鞋头的老虎用盘扣榫针法绣的,比去年的更威风了些。
给林师傅拜年!张叔嗓门最亮,往石桌上摆了瓶酒,我儿子从国外捎来的葡萄酒,说跟咱们的桂花酒混着喝,叫中西合璧榫他说着就要开瓶,被苏二叔拦住:先别急,等会儿跟叙利亚的孩子们视频时,咱们隔空碰个杯!
工坊里很快摆开了长桌,用的正是那张世界地图榫卯桌,三十七个国家的木材在烛火下各显神采。林砚给大家分碗筷时,发现每个碗底都刻着个小小的字——这是他年前特意做的团圆碗子母榫设计,能层层叠在一起,节省地方。今年多了七个新碗,他笑着说,是南非、挪威、秘鲁的小朋友寄来木料做的,咱们的又大了点。
阿明突然举着平板电脑跑进来,屏幕里的莱拉正站在难民营的中心广场上,身后的帐篷挂着五颜六色的布条,上面用炭笔写满了各国语言的新年好快看!孩子把屏幕转向大家,阿米娜他们在学包饺子!用的是橄榄面和羊肉馅,说要做叙利亚版团圆饺
屏幕里的孩子们围着个大铁皮盆,手里的面团捏得歪歪扭扭,有个小男孩把面团搓成了长条,非要往里面塞根木楔子:莱拉说中国的饺子要像楔钉榫,这样才结实!惹得所有人都笑了起来,笑声透过屏幕传过来,混着守拙园的喧闹,像首无国界的歌。
让孩子们看看咱们的灯笼!苏二叔举着平板电脑绕着院子转,三十七个灯笼在镜头里依次亮起,烛火映着孩子们的笑脸,告诉他们,这些灯笼的吊环卯里都系着红绳,一头在咱们这儿,另一头在他们心里!
林砚站在知味亭下,看着亭柱上刚刷完桐油的榫卯结构,油光在木纹里流淌,像给木头注入了新的生命力。他想起苏爷爷说过的:一年之始,要让木头知道有人惦记,它才肯在新的一年里好好干活。现在这些木头不仅被惦记着,还承载着三十七个国家的期盼,想来会更尽心吧。
正午的阳光透过灯笼纸,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林砚和苏棂溪给每个灯笼换了新蜡烛,阿明则在每个灯笼的穗子上系了张写满祝福的小纸条。这是给阿米娜的,孩子举着张画,上面是两个牵手的小人,一个黄皮肤,一个白皮肤,我画了咱们的量高石和她们的橄榄树,说好了等她来,要比一比谁长得快。
视频里的叙利亚孩子们也开始展示他们的新年礼物:用橄榄木刻的和平鸽,翅膀能开合;用炮弹壳做的友谊杯,内壁刻着谢谢中国;还有个用旧布料缝的同心结,里面塞着三十七个孩子的头发,和守拙园时光罐里的一样。哈桑说,莱拉翻译着,等春天来了,他们要在埋时光罐的地方种上中国寄来的桂花种子,说要让香味告诉我们,朋友就在身边
张叔突然提议:咱们给孩子们唱首歌吧!就唱《茉莉花》,我孙子在学校学过,说国外也有人会唱!他五音不全,却唱得格外认真,李婶和着拍子摇晃着手里的虎头鞋,赵爷爷用拐杖敲着地面打节奏,阿明跑到院子中央,举着他的老虎榫风筝转圈,风筝尾巴上的红布条在歌声里飘成了火焰。
林砚看着眼前的景象,突然觉得这守拙园的每一寸木头都在唱歌——知味亭的柱础在唱岁月的沉稳,工坊的工作台在唱手艺的传承,量高石的刻痕在唱成长的喜悦。这些不同的声音混在一起,像无数个咬合的榫卯,把平凡的日子拼得结实又温暖。
傍晚分年礼时,林砚给每个街坊都送了个榫卯福袋,里面装着他做的小物件:给王奶奶的按摩榫,能套在手指上按穴位;给张叔的开瓶器卯,用的是他带来的葡萄酒木塞;给李婶的针线盒榫,每个格子都有对应的工具卯,是苏奶奶传下来的样式。连接礼他笑着说,咱们的心早就像这榫卯,拆不开了。
送走街坊们,守拙园渐渐安静下来,只有灯笼里的烛火还在明明灭灭。林砚和苏棂溪坐在工坊的火塘边,看着阿明在世界地图榫卯桌上摆弄他的友谊榫,孩子把中国和叙利亚的木块拼得格外紧,说这样风就吹不散了。
明年,苏棂溪往火塘里添了块樟木柴,咱们把工坊再扩大些吧,争取让三十七个国家的孩子都能来一次守拙园,亲手摸摸量高石,做件属于自己的榫卯。
林砚看着火塘里跳跃的火星,想起苏奶奶留下的过日子木经,最后一页还空着,等着写新的故事。他拿起刻刀,在桌角刻了个小小的字:好啊,就从这个春天开始,让更多的榫头找到自己的卯眼,让更多的牵挂找到落脚的地方。
守拙园的灯笼亮到后半夜,烛火在三十七个国家的木头上跳动,像无数颗不肯睡去的星辰。林砚知道,当新的太阳升起,这些灯笼会指引更多的人来到这里,用不同的语言说着同样的祝福,用不同的木头做着同样的连接。而这,或许就是新年最深的意义——让每个开始都连着温暖的过往,让每个未来都种着结实的希望,像那些咬合千年的榫卯,在时光里默默生长,终会连成一片遮风挡雨的森林,让所有路过的人,都能找到家的方向。
喜欢榫卯赘婿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榫卯赘婿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