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那日首次成功运转周天,引一缕五行灵气归入丹田,林昊的修行之路便踏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一个需要以水滴石穿的耐心和铁杵磨针的毅力去填充的阶段。
他依旧是个五岁的孩童,在父母眼中,与往常并无不同。白日里,他会帮着母亲李秀云做些力所能及的零活,比如坐在小凳上安静地择菜,或是跟在父亲林铁山身后,有模学样地摆弄几下农具。他的话语依旧不多,眼神清澈,偶尔流露出的超出年龄的沉静,也被父母归结为“孩子长大了,懂事了”。
唯有在夜深人静,月光透过窗棂洒落清辉之时,才是属于林昊自己的、与天地交感的秘密时光。
他不再轻易去那处后山山洞,那里灵气虽浓,但距离村庄终究有些距离,频繁夜出难免引人怀疑。他的卧房,那张小小的木板床,成了他临时的修炼静室。
初时,修炼依旧艰难。
尽管方法正确,但维持体外那个五行相生旋涡,对精神力的消耗依旧巨大。每一次尝试,都如同进行一场精细的微雕,需要投入全部的心神。往往运转不到三个周天,他便感到头晕目眩,精神力濒临枯竭,不得不停下来,依靠深度睡眠和手腕石符印记自动散发的温养能量来恢复。
引入体内的五行灵气也依旧细若游丝,周天运转的速度缓慢得令人心焦。尤其是在冲破几处关键关隘,如尾闾、夹脊、玉枕时,依旧能感受到明显的阻力,经脉传来的酸胀感提醒着他,这条道路远未畅通。
但林昊没有一丝一毫的懈怠。
他牢记着石符展示的平衡之道,也深刻理解“循序渐进”的重要性。他不再追求一次引入多少灵气,或是运转多快的周天,而是将注意力集中在 “控制” 与 “感知”上。
他细细体会着五行灵气在相生旋涡中流转的每一分变化,调整着自身意念输出的强弱,力求让那个旋涡更加稳定,旋转更加自然圆融。
他内视着那缕微弱灵气在经脉中运行的每一点轨迹,感受着不同属性灵气在面对不同关隘时所起到的微妙作用。何时该以金灵之锐意前驱,何时需借水灵之柔滑浸润,何时要靠木灵之生机滋养被轻微磨损的经脉,何时需用火灵之活力推动,何时需仗土灵之沉稳巩固……他在无数次重复的周天运转中,积累着最原始也最宝贵的经验。
日复一日,夜复一夜。
窗外的月缺了又圆,院中的老槐树叶子渐渐染上更深的绿色。
变化,在持之以恒的坚持下,悄然发生。
首先是精神力的显着增长。最初维持旋涡运转三个周天便是极限,渐渐地,五个、七个、十个……他能坚持的时间越来越长,精神专注的持续时间也大大增加。那种因精神力耗尽而产生的剧烈头痛和眩晕感,出现的频率越来越低。
其次是对五行旋涡的掌控越发纯熟。那体外的五色光环,从最初的明灭不定、需要全力维持,变得逐渐稳固、光华内敛。旋转的速度和引动灵气的效率,也在不知不觉中提升了一线。引入体内的那缕灵气,虽然依旧算不上粗壮,却已从“游丝”变成了“细线”,凝实了许多。
最大的进步,体现在周天运转上。
曾经艰涩难行的关隘,在一次次的灵气冲刷和有意引导下,那层无形的壁垒仿佛被磨薄了些许。行经尾闾、玉枕等处的滞涩感大为减轻,虽然还谈不上畅通无阻,但已无需再像最初那样需要调动全部心神、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才能艰难通过。
周天运转的速度,自然而然地加快了。
从最初需要近一个时辰才能勉强完成一个周天,到后来大半个时辰,再到后来,约莫半个时辰多一些,他便能引导着那缕五色灵气,相对顺畅地完成一个完整的循环。
每一次周天运转完成,灵气归入丹田的瞬间,那股通体舒泰、精力弥漫的感觉也愈发明显。他能清晰地“看”到,丹田气海中那团五色灵力,在以一个缓慢却坚定的速度,一丝丝地壮大、凝实。
它不再是最初那缕仿佛随时会熄灭的微弱火苗,而是变成了一小团稳定燃烧、自行缓缓旋转的五色气旋。这气旋自行吞吐着他引入的灵气,并时刻散发出温和的能量,反哺着他的肉身与灵魂。
他的身体也在发生着潜移默化的改变。力气似乎更大了一些,目光更加清澈有神,肌肤下隐隐流动着一层健康的光泽。夜晚视物,也比以往清晰了不少。
这些变化细微而持续,融入日常,并未引起父母的特别注意。他们只觉儿子似乎比以前更显精神,更少生病,只道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正常现象。
林昊将这一切进步都深藏于心。他享受着这种每天都在变强一点点、对自身和天地感知更清晰一点点的感觉。修行,不再仅仅是为了那个虚无缥缈的长生梦想或是强大的力量,更变成了一种融入生命的本能和乐趣。
他知道,自己依旧渺小,依旧在修行之路的最底层蹒跚学步。前路漫长,关隘重重。但他心中充满了底气与期待。
因为持之以恒的汗水,已经为他浇灌出了最初的信心的幼苗。他相信,只要这般日复一日地坚持下去,终有一日,涓涓细流,亦能汇成江海。
当又一个黎明到来,林昊结束了一夜的修炼,缓缓收功。他睁开眼,感受着体内那团明显壮大了一圈的五色气旋,以及浑身充盈的精力,嘴角泛起一丝平静而满足的笑意。
新的一天开始了,而他的修行,也将在这看似平凡的日常中,继续坚定不移地向前推进。
**(第19章 完)**
喜欢执道问长生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执道问长生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