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转眼已是一九四四年的秋天。
苏北根据地的天空,似乎比上海的更要高远、湛蓝。
沈望舒早已褪去了初来时的生涩与迷茫,那身灰布军装穿在他身上,自然得仿佛生来如此。
三年多的淬炼,将他身上那股属于“黑鸦”的锐利锋芒,磨砺得更加内敛深沉,却又如同藏于鞘中的利剑,隐含着更为强大的力量。
他如今已是敌工科的核心骨干,代号“山鹰”。
凭借着对沪宁杭地区日伪情治系统的深刻了解和精准的情报分析能力,他多次主导或参与了对敌伪军的成功策反、对重要物资运输线的精准破坏,甚至协助策划了几次针对日军中小型据点的拔除行动。
他的名字,在根据地内部已成为能力和可靠的代名词。
此刻,沈望舒正伏在一张巨大的、标注着各种符号的华东地区军用地图前,眉头紧锁。地图上,数个醒目的蓝色箭头,正从不同方向,隐隐指向华中地区的某个战略要地。
“科长,综合近期各方情报,包括‘青鸟’同志冒险传回的那份关于日军陆海军协调会议的摘要,基本可以判定,”沈望舒指着地图,语气沉稳地向敌工科科长汇报,“日军正在策划一次大规模的攻势,目标是打通平汉线南段,巩固其在华中的占领区,并威胁我第五战区侧翼。其先头部队和物资集结地,很可能就在信阳至驻马店一带。”
科长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地下工作者,他仔细看着地图,面色凝重:“规模有多大?具体时间呢?”
“初步判断,至少是师团级别,可能动用新调来的战车部队。时间……应该就在未来一两个月内。”沈望舒的手指在几个关键节点划过,“‘青鸟’的情报提到了‘秋凉后动’,结合日军后勤调动的频率,我判断最早十月底,最迟十一月中。”
这份判断至关重要,关系到根据地乃至更大范围抗日力量的应对部署。
“你的判断和我们从其他渠道获得的信息相互印证。”科长点了点头,眼中露出赞许,“‘山鹰’,你成长得很快。这份敌情研判,立刻整理成详细报告,上报军区司令部。”
“是!”沈望舒立正应答。
离开科长办公室,沈望舒并没有感到轻松。情报的判断只是第一步,如何利用这份情报,有效地打击敌人,破坏其部署,才是关键。
他脑海中飞速闪过各种方案:策反伪军制造混乱?破坏关键桥梁铁路?还是寻找其指挥系统的薄弱点进行精准打击?
他想到了顾知行。如果是他,会如何布局?那个男人,总是能在最复杂的局面中,找到那条最意想不到、却又最有效的路径。
这三年来,他与顾知行没有任何直接联系。这是铁的纪律,也是为了保护“青鸟”那如履薄冰的安全。
但沈望舒能通过一些极其隐晦的、经过层层转译的情报摘要,偶尔捕捉到那个身影在上海这座孤岛中活动的痕迹。
他知道,顾知行的位置似乎更高了,接触到的核心机密也更多,但所处的环境,无疑也更加危险。每一次成功传递出的情报,都像是在刀尖上舔血。
他们就像两颗运行在不同轨道的星辰,遵循着各自的轨迹,却共同照耀着同一片黑暗的天空。
与此同时,上海。
顾知行站在维新政府一间更为宽敞、装饰也更为奢华的办公室落地窗前。他的身份已然不同往日,不仅是经济顾问,更挂上了“物资统制审议委员会”副主任的头衔,权力和影响力都与日俱增。
他依旧风度翩翩,周旋于日伪高官和各色“名流”之间,只是眼角眉梢,那抹刻意维持的温和之下,深藏的疲惫与沧桑感更重了几分。
他手中的棋子越来越少,下的棋局却越来越大,越来越凶险。
办公桌上,放着一份刚刚送来的、关于“华中肃正作战”后勤保障方案的绝密文件初稿。顾知行的目光掠过那些枯燥的数据和物资清单,大脑如同精密的仪器般高速运转,寻找着可以利用的破绽。
他的手指在“信阳兵站——柴油储备”这一项上轻轻敲击着。兵站守备队长是他的一个“老熟人”,贪财好色,且与海军方面因为物资分配问题素有龃龉。一个计划的雏形,在他心中逐渐清晰。
他不能直接传递兵站的位置和守备情况,那太明显。但他可以通过一些看似不经意的“经济建议”或“内部协调”,巧妙地影响物资调配的节奏和路径,或者,利用敌人内部的矛盾,制造一些“意外”。
顾知行拿起钢笔,开始在一份关于“优化华中地区燃油配送效率,减少陆海军摩擦”的建议书上,写下看似公允、实则暗藏玄机的条款。
比如,建议将部分海军急需的油料,“临时”“优先”调配至信阳兵站“统一管理”,这势必会引起海军方面的不满和暗中调查,无形中增加了该兵站暴露风险和内部管理的混乱。
这是一招险棋,是在利用和放大敌人内部的矛盾,稍有不慎,就可能引火烧身。但他必须这么做。
顾知行相信,在苏北的那只“山鹰”,一定能从其他渠道捕捉到信阳兵站因此产生的异常信号,并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行动。
他写完建议书,仔细检查了一遍,确保没有任何直白的指向性,然后按铃叫来了秘书。
“将这份文件,抄送宪兵队特高课、海军武官府,以及……76号机要室备案。”他淡淡地吩咐道。
将水搅浑,让各方势力都介入,是顾知行惯用的自我保护手段。
秘书应声而去。
顾知行走到窗边,望着楼下熙攘的街道。三年了,那个人,应该已经在新的土地上,扎下根,展翅高飞了吧?
他抬起手,轻轻按在冰冷的玻璃上,仿佛能穿透千山万水,触碰到那片充满生机的“新土”。
他们之间,没有只言片语的交流。
但命运的弓弦,却因他们各自的动作,再次被悄然拉满。
弦已动,箭,将指向何方?
---
【脱离剧情的小互动】
沈望舒(在根据地熬夜分析情报,啃着硬窝头):“要是让顾知行知道我现在拿他拼死送出来的情报就着窝头往下咽,他会不会气得从上海直接杀过来给我换食谱?”
顾知行(在上海高级餐厅享用日式料理,优雅地放下筷子):“突然觉得这怀石料理有点腻……(看了眼北方)肯定是那家伙又在背后念叨我伙食费了。”
喜欢恋爱剧本请签收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恋爱剧本请签收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