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刚亮,张月琴推开诊所的门,扫帚划过门槛时碰到了一双鞋。她弯腰捡起,是昨夜落在晒谷场石台下的那双童鞋,鞋面洗得发白,鞋底还沾着一点泥。她把鞋放在窗台上,正要转身,发现鞋里塞了张纸条。纸条折得很整齐,上面写着:“娃妈说,以后饭前一定洗手。”
她没说话,把纸条收进衣兜,拿起水桶去井边打水。
路上遇到几个早起喂鸡的妇女,见她走近,原本低头说话的人抬起头来。李婶站起身,手里还拿着菜篮子:“张医生早。”她顿了一下,“我们刚才还在说,这三天全家人喝的水都烧开了,谁也没闹肚子。”
张月琴点头:“烧开就行,不用太久,冒泡一分钟就够了。”
赵大爷拄着拐从巷口走来,听见这话也停下脚步:“那鸡鸭走过的地呢?也能算脏?”
“能。”她说,“它们脚上带的东西看不见,但会沾到手上、碗里。孩子在地上爬,摸完地再抓东西吃,容易生病。”
赵大爷皱眉想了想:“那我家鸡窝边上还能站人不?”
“可以站,但别在那里吃饭,手碰了鸡鸭要赶紧洗。最好在圈养的地方撒些石灰,能去味也能杀菌。”
旁边一个男人插话:“我家灶台旁现在放了小盆,专门用来洗手,肥皂还是王家媳妇送的。”
张月琴笑了笑:“用完记得把毛巾晾干,湿的容易长霉。”
一群人站在巷口说了好一会儿。有人说孩子已经开始自己跑去洗手,有人问煮过的水能不能隔夜喝,还有人担心饭菜反复加热会伤身子。她一一答了,声音不大,但每句话都说得清楚。
回到诊所,她刚放下药箱,门外传来脚步声。王阿公的侄子提着个陶罐进来,揭开盖子,热气立刻冒了出来。
“嫂子熬的粥,小米加红枣,说您昨晚讲那么久,该补补。”
她推辞,对方把罐子放在桌上:“不是谢您救娃,是敬您肯教我们这些老理儿。以前没人说过这些,我们也不懂。”
她没再拒绝,接过碗慢慢喝完。粥温温的,很稠。喝完后她把碗洗干净放回罐子里,道了谢。
中午她出门巡访。
第一户是村东头的老周家。她进门时,老周老婆正在厨房忙活,灶台上摆着一口铁锅,锅盖旁边放着一个小木盆,里面盛着清水,旁边挂着一块肥皂。看见她进来,女人连忙擦手:“您来了,我这就给孩子洗手。”
孩子坐在小凳上,乖乖伸出手。女人用清水冲了一遍,抹上肥皂搓了搓,又冲干净,最后用一块干净布擦干。
“这几天都这样?”张月琴问。
“都这样。”女人说,“以前哪管这些,饭来了就吃。现在不行了,娃一伸手,我就喊‘洗手去’。”
她检查了孩子的脸色和指甲,又问最近有没有咳嗽、拉肚子。女人说没有,就是夜里翻个身还会咳两声。
“那是老毛病,肺气弱。”她说,“晚上睡觉把枕头垫高一点,睡前别吃东西。”
女人认真记在一张纸上,字写得歪歪扭扭。
第二户是李婶家。她刚走到门口,就听见屋里李婶在训儿子:“你又拿凉水喝?说了多少遍,烧开了才能喝!”
男孩低着头,水杯被母亲夺过去倒掉了。
“张医生来了。”李婶迎出来,语气有点不好意思,“这孩子,说了不听,总图快。”
“慢慢来。”她说,“习惯改不了那么快。”
她进屋给男孩量了体温,看了看喉咙,说没事。临走前,李婶低声说:“那天你说咳血之前有征兆,我想了想,真是那样。早知道早点来找你,也不至于拖到吐血。”
她点头:“以后不舒服,早点说。”
最后一户是村里最西头的一位老妇人。她平时独居,很少跟人打交道,连看病都不愿请人。今天却主动托人捎话,请她去看看孙子。
孩子瘦,脸发黄,头发稀疏。她摸了摸孩子的胳膊和腿,又看了眼舌苔,问每天吃什么。
老妇人低头说:“米饭配咸菜,偶尔有点豆腐。他爹在外做工,一年回来一趟。”
“孩子缺营养。”她说,“光吃这些不够。鸡蛋每天一个,要是买不起,可以养两只鸡。牛奶没有,就多喝豆浆,豆子泡发后磨碎煮熟,一天两次。”
老妇人听着,嘴唇动了动,忽然说:“以前我不信你,觉得你说的都是城里那一套,咱们山里人命硬,不用讲究那么多。”
她没回应。
老妇人继续说:“可现在我知道,你是真为咱好。”
她说:“孩子现在还不晚,只要吃得对,半年就能长起来。”
老妇人用力点头,转身从柜子里拿出一本旧本子,翻开一页,用铅笔把她说的话一笔一画写下来。写完后,她合上本子,对着张月琴深深鞠了一躬。
张月琴扶住她肩膀:“别这样。”
“我鞠的。”老人声音哑,“几十年了,第一次有人这么仔细看我家娃。”
她走出老妇人家时,太阳已经偏西。
回村的路上,一群放学的孩子跑过来。他们穿着旧布鞋,背着书包,脸上全是汗。其中一个突然停下脚步,大声说:“张医生!我今天没吃路边果子!”
其他孩子也纷纷喊:“我也没摘!”
“我看见红果子,直接绕过去了!”
“我妈现在天天检查我书包,怕我带野果回来!”
她笑着点头,孩子们咧嘴一笑,又追着跑远了。
路过晒谷场时,她看见石台边上多了个竹架子,上面晾着几块抹布。井边立了个小木牌,歪歪斜斜写着几个字:“生水不能喝”。
她站了一会儿,风吹过耳畔,带着傍晚的凉意。
天快黑时,她回到诊所,打开灯,开始整理今天的记录。药箱放在桌边,她取出笔记本,一页页翻看。最近几天的出诊情况都记在里面,每一家的变化她都标了记号。
正写着,门外传来敲门声。
她抬头,是个年轻女人抱着孩子,脸上的表情有些急。
“张医生,孩子这两天不爱吃饭,晚上总醒……”
喜欢母亲是赤脚医生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母亲是赤脚医生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