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被轻轻敲了两下。
张月琴放下手里的书,站起身来。她走到门口,拉开木门。门外站着一对夫妻,女人怀里抱着个孩子,孩子头靠在母亲肩上,眼睛半睁着,脸上没有血色。
“张医生,您给看看这孩子。”女人声音发紧,“他快三个月没好好吃饭了。”
男人站在一旁,裤脚沾着湿泥,手里攥着一顶旧草帽。他没说话,只是盯着张月琴,眼神里全是焦急。
“先进来吧。”张月琴侧身让开。
她把三人带到诊桌前。孩子被轻轻放在长凳上,身子软得像一团棉花。张月琴蹲下来看他的脸,又翻开眼皮看了看,再伸手摸了摸孩子的手腕。脉细而弱。她让他张嘴,舌苔淡白,边缘有齿痕。
“平时吃什么?”她问。
“小米粥、玉米糊,偶尔蒸点红薯。”女人说,“可他吃得越来越少,喂一口吐一口,夜里还翻来翻去,总哭。”
“有没有肚子胀?大便稀不稀?”
“胀,吃完就胀。大便不成形,一天两三次。”
张月琴点点头。她想起前几天翻过的书里提到,足三里能调脾胃。但这孩子不是一时痛症,是长期气虚所致。
“不是急病。”她说,“是脾胃太弱,运化不动食物。得慢慢养。”
女人眼眶一下子红了:“还得多久?我们已经找人看过好几次了,药吃了不少,一点用没有。”
“别人开的药,是不是都偏寒凉?”
“是……说是积食,要消导。”
“那不对。”张月琴摇头,“孩子脾本就虚,再用寒药,等于雪上加霜。现在要补,不能泻。”
她转身从药柜里取出几味药: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又加了山楂、神曲、麦芽。
“这六味药合称‘四君子汤’加‘焦三仙’,健脾为主,稍带消食。每天一剂,煎两次,分三回温服。三天后再来。”
女人接过药方,手指微微发抖。
“还有。”张月琴看着孩子,“别再硬喂了。越逼他吃,越伤脾气。饭量减半,一天多吃几顿。早上喝小米南瓜粥,中午蒸点胡萝卜泥,下午煮点山药糊。水果先停几天。”
“不吃够行吗?”男人终于开口。
“吃得少但吸收好,比吃得多却堵在肚子里强。”她转头对孩子笑了笑,“吃饭就像走路,一步走稳了,才能走下一步,对不对?”
孩子眨了眨眼,没笑,但也没躲开她的目光。
三天后,女人独自来了。
“药煎好了,可孩子不肯喝,一闻到味就扭头,哭闹得厉害。”
张月琴没说话,起身进了里屋。她拿出一个小瓷罐,倒出些深褐色膏状物。
“我把药熬成了膏,加了一点冰糖。一次只喂一小勺,早晚各一次就行。”
女人接过罐子,犹豫道:“这样也行?”
“当然。只要药对症,形式不重要。”
她又从抽屉里拿出一张纸,上面画着十朵小红花。
“每喝一次药,就在格子里贴一朵花。集满十朵,我送他一个香囊,是我自己缝的,里面放了助消化的药材。”
女人愣了一下,低头看那张纸,忽然笑了:“这法子好,他肯定愿意试。”
第五天,孩子自己走进了诊所。
他脚步慢,但背挺着,脸色比之前亮了些。进门就抬头看墙上的打卡表。
“姐姐,我今天能得花吗?”他说。
张月琴弯腰从盒子里取出一朵红纸剪的花,贴进表格第三格。她摸了摸孩子的头:“明天还能得一朵,等攒够了,香囊就归你了。”
孩子嘴角动了动,没大声笑,但眼角弯了起来。
第十天早晨,张月琴正在整理药柜,听见外面一阵脚步声。她抬头,看见孩子从院门外跑进来,手里举着一个空碗。
“张医生!我今天吃了半碗饭,全吃完了!”他喘着气说。
张月琴蹲下来和他平视:“真棒。明天能不能吃半碗加一勺?”
孩子用力点头。
她翻开病历本,在“治疗进展”一栏写下:食欲渐增,精神好转,大便成形。体重较初诊增加0.8斤。
接下来几天,她每天抽空去孩子家一趟。每次去,都见他在院子里坐着,有时玩石子,有时追鸡。有一次,他蹲在地上看蚂蚁搬家,嘴里还哼着不成调的歌。
半个月后,孩子跟着父母一起来复诊。
他走在前面,脚步轻快。进门后自己爬上长凳,坐得笔直。张月琴给他把脉,脉象有力了许多。再看舌苔,淡红薄白,齿痕几乎看不见了。
“现在一天吃几顿?”她问。
“三顿饭,外加两次点心。”女人笑着说,“早上能喝一碗粥,中午吃小半碗软米饭,晚上还要吃半个鸡蛋羹。”
“睡得好吗?”
“整夜睡,不翻身也不哭了。”
张月琴点头,在病历本上写下“脾胃功能恢复良好,可停药观察”。
她合上本子,抬头说:“不用再来了,正常吃饭就行。粗粮可以吃,但别太硬,饭后散散步。”
女人从布包里拿出一碗东西,放在桌上。是一碗刚剥出来的嫩花生,粒粒饱满,还带着泥土的潮气。
“新收的,给您尝尝鲜。”她说完,拉着丈夫和孩子往外走。
张月琴没追出去。她看着那碗花生,壳上有几道指甲掐过的痕迹,显然是用手一颗颗剥的。
她把病历本翻到新的一页,准备登记下一个病人。
窗外传来笑声。
孩子在院外追一只芦花鸡,边跑边喊。鸡扑腾着翅膀绕过柴堆,他跟着拐了个弯,差点摔跤,又立刻爬起来继续追。
张月琴抬起头,看见他仰着脸,嘴巴张得大大的,正笑着。
她收回视线,拿起笔。
墨水瓶盖已经打开,笔尖蘸了墨,落在纸上。
写到一半,门外又响起脚步声。
这次很轻,像是怕惊扰什么。
门框出现一个身影,是个中年妇女,手里端着个搪瓷缸。
“张医生,我家娃这几天老胃疼……”
喜欢母亲是赤脚医生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母亲是赤脚医生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