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银行的网点铺到了乡镇,第一批改良农具和高产作物种子,也在实验田大获成功后开始零星推广。
可就在这平静的水面下,一股暗流开始涌动。
自耕农的日子确实好过了,他们用上了省力的铁犁,从皇家银行借到了低息贷款。
胆子大点的,还试着种了些叫“土豆”的新作物,那产量高得吓人。
他们的生活,正朝着好的方向变化。
然而,这种改变,却让另一群人坐立不安。
士绅。
几百年来,他们就是地方上的天,是秩序的维护者,也是趴在土地上获利最多的那群人。
当既往获利者的获利开始减少时,他们就会觉得不公平,而利益也是催生恶念的根源。
现在,银行的低息贷款,断了他们放高利贷的财路;新农技让佃户不那么需要依附他们,这等于是在挖他们的根基。
一开始,一些地方士绅,用乡约族规、地方书院这些老办法,甚至花钱雇说书的、唱戏的,到处散播关于新政的坏话。
各种离谱的说法就在乡下传开了。
“听说了没?那洋人的土豆,是吸地气的!种一年,地就废了,往后十年都长不出庄稼!”
“皇家银行的银票就是个坑!朝廷没钱了,印些纸片子来骗咱们老百姓的血汗钱,等钱骗到手,这银票连擦屁股都嫌硬!”
“新消息!皇上在京城搞什么格物,就是不读圣贤书了,要跟咱们读书人过不去!下一步,就是要抢咱们的田,分给那些泥腿子!”
这些闲言碎语很快通过雷鹰的锦衣卫网络,汇总成了舆论数据呈现在朱由检面前。
【检测到非理性抵抗数据,源头:地方士绅利益集团。】
【数据特征:逻辑性弱,煽动性强,主要攻击新政的核心工具(新作物、银行)。】
【威胁等级评估:低-中。】
【结论:无需执行操作。】
“他对雷鹰下令,“继续推行。”
在系统数据看来,粮食增产、收入提高,就是最硬的证据。
谣言在实打实的好处面前,不值一提,这是一个纯粹基于数据和逻辑的判断。
但他终究是个程序,他不懂人性,也就低估了人性的顽固。
谣言非但没停,反而传得更凶。
更糟的是,那些跟地方士绅沾亲带故的地方官,也开始磨洋工。
朝廷推广新政的公文,他们嘴上答应,就是不办事。
对下乡的农政工作队爱搭不理,甚至默许地痞无赖去骚扰那些试用新农具的农户。
改革的齿轮,像几千年一直延续的情况一样,在最底层被卡住了,转得越来越慢。
京城,户部衙门。
尚书倪元璐愁眉不展,他私下里找到了兵部尚书张缙彦。
这两个官员在朝中算是开明的,但骨子里终究是传统文人,便凑在一起悄声商量。
“缙彦兄,皇上这次改革,是好事。”
“可银行下乡、推广新农具,刀刀都砍在士绅的利益上啊。”
倪元璐满脸愁容,“士绅是国家的根基,跟朝廷一块儿治理天下。”
“这么动他们的根,怕不是长久之计,万一惹得天下士绅都跟朝廷离了心,国本动摇,后悔就晚了!”
张缙彦沉默了好一会儿,才长叹一声,“元璐兄说的,我何尝不清楚。”
“可是,你我都见过皇上的手段……现在的皇上,已经不是咱们能劝的了。”
“说错一句话,咱们就成了信息冗余,等着被格式化了。”
两人你看我我看你,一句话也说不出,脸上全是无奈和恐惧。
这场非必要交流的每个字,都逃不过暗处锦衣卫的耳朵,实时传到了朱由检的桌上。
【数据监控:目标倪元璐、张缙彦,进行非必要交流。】
【内容分析:表达对新政的担忧,核心逻辑为“士绅=国本”。】
【忠诚度评估:高。】
【行为模式:传统官僚的风险规避与路径依赖。】
【处理建议:暂不干预,标记为“观察数据”,持续监控其行为偏转。】
朱由检没再关注这两个老臣,他的系统被另一份紧急报告占据。
皇家银行行长沈算求见。
“陛下,”沈算神情严肃地汇报,“银行在江南、湖广好几个省的分行,银票推不动了。”
“数据显示,当地所有的老钱庄、票号都联合起来,还拉上了米行、布行这些大商户,公开不收咱们的银票,我们的银票在那些地方,根本花不出去。”
朱由检的系统中,数据流高速闪过。
【系统分析:“非理性抵抗数据”已演化为“结构性对抗行为”。】
【威胁等级提升。】
【建议:对核心阻碍节点,进行一次数据校验,以收集其恶意数据,为下一阶段的强制校准提供决策依据。】
“传旨。”朱由检的声音在空旷的御书房里响起。
“派审计工作组,由锦衣卫、皇家银行的账房、数据总局数吏组成。”
“目标,江南苏州府。彻查所有抵制新政、钱庄、商号,士绅家族的财务。”
一道冰冷的指令,像一张看不见的大网,悄无声息地撒向了富庶的江南。
喜欢崇祯一拳歼八百,全大明跪喊真神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崇祯一拳歼八百,全大明跪喊真神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