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夏走到落地窗前,城市的霓虹在脚下铺成一条无声的银河。
楼下,一辆通体漆黑的迈巴赫静静地停在路灯的光晕之外,仿佛一头蛰伏于暗夜的巨兽。
车窗降下分毫,隐约能看见一个男人手肘搭在窗沿,指间一点猩红明灭。
是陆景深。
他没有再打开,也没有任何多余的动作,只是在那里,像一个沉默的坐标,标记着风暴中心的位置。
林夏没有回应,只是静静看了一眼,便拉上了窗帘。
她知道,这九个字不是搭讪,而是一种告知:我看见了,我在关注,这场戏,我亦是观众。
而她,只需要继续当好她的导演。
回到电脑前,林夏正准备调试下一期直播《会议室战场》第二季的脚本,一个行业群里弹出的消息截图,通过李曼的微信,狠狠刺入她的眼帘。
“听说天穹那个林夏,当年在职时情绪就不太稳定,现在搞出这么多事,是不是又复发了?”
截图下方,是一个匿名者甩出的一份pdF文件,文件名赫然是《关于原产品总监林夏任职期间心理状态评估的补充说明》,文件页眉标注着“内部参考,注意保密”的字样。
文件内容极尽抹黑之能事,将她正常的项目压力反应,扭曲为“情绪化决策”“缺乏团队抗压引导能力”,甚至暗示她曾因个人情绪问题导致项目延期。
落款处虽无具体署名,但那精准指向hR高层审批流程的专业术语,以及只有最亲近的搭档才可能知晓的几个项目细节,像无数根淬了毒的银针,瞬间刺破了林夏所有的心理防线。
她的心脏猛地一缩,血液仿佛在瞬间凝固。
就在这一刹那,一行冰冷的蓝色字体在她视野中浮现。
【系统提示:文档语气模式匹配度91.7%,与目标人物‘苏晴’过往邮件风格高度一致。】
【系统提示:关键词‘情绪不稳定’在近三个月相关对话记录中从未提及,属刻意植入构陷。】
苏晴。
林夏八年的项目搭档,一起啃过最硬的骨头,也一起分享过最耀眼的荣光。
她被裁员后,职位的第一顺位接替者。
她的闺蜜。
林夏死死盯着屏幕,指尖冰凉。
她划动鼠标,点开那份文件的详细信息,上传时间——她被暴力裁员后的第七天。
那天,正是天穹网络内部公示,任命苏晴为新任产品部高级总监的日子。
原来,她屁股底下的那把椅子,是用自己的名声和尊严垫高的。
怒火如岩浆般在胸腔里翻滚,但林夏的脸上却找不到一丝波澜。
她没有立刻拨通那个烂熟于心的号码去质问,那太廉价了。
她要做的是清算,不是宣泄。
她深吸一口气,打开了自己加密备份的个人工作云盘,调取了过去八年,所有与苏晴相关的项目协作记录。
从两人刚进公司时联合申报创新奖的青涩申报书,到后来共同主导核心项目的oKR互评邮件,再到每一次产品发布会的复盘纪要。
一条条,一桩桩,在系统的数据化分析下,那些被她忽略的细节,此刻被无限放大。
【系统提示:信息遮蔽指数持续上升。
自2023年第一季度起,苏晴主导的项目汇报文件中,‘协同完成’‘联合开发’等表述减少67%,关键决策节点单独署名率提升至84%。】
最刺眼的一幕出现了。
在一份去年底已经公开发布的产品升级白皮书中,那个由林夏熬了无数个通宵,一手构建的,被誉为天穹App年度最亮点的“女性用户情感锚点模型”,赫然被改写为“由苏晴总监团队原创并实践的方法论”。
那一刻,林夏终于彻底明白了。
这不是偶然的遗忘,更不是无心的疏忽。
这是一场处心积虑、长达数年的系统性抹除。
苏晴像一只工于心计的蜘蛛,不动声色地将属于两人的功劳,一根丝一根丝地缠绕到自己的网中央,直到最后,将她这个昔日的战友,彻底从历史中剔除。
她召集团队成员开了一场紧急闭门会议。
李曼和陈晓舟看着林夏那张平静到可怕的脸,都感到了一股山雨欲来的压迫感。
林夏没有解释太多,只是将那份pdF文件投到屏幕上,然后一字一顿地说道:“我要做一期特别内容。关于一个女人,如何把战友的名字,从历史里一笔一笔划掉。”
“夏姐,这……”李曼感到了棘手,“苏晴和你的关系……毕竟你们曾是最好的朋友,这么直接撕,会不会被人说是我们为了流量,连闺蜜情都消费?”
陈晓舟也从法律角度冷静分析:“如果直接点名,并且内容涉及对方隐私或构成诽谤,我们可能会陷入名誉权纠纷。即便我们手握证据,也需要进行严谨的脱敏重构。”
林夏点了点头,表示理解她们的顾虑。
她拿起笔,在面前的笔记本上,缓缓写下三组关键词:
“信任阈值”。
“功劳迁移路径”。
“危机转嫁机制”。
“你们说的对,”她抬起头,目光锐利如刀,“我们不做情绪化的控诉,我们做一场商业案例的复盘。用最直观的数据、最原始的邮件截图、最无可辩驳的时间轴,去还原一个职场‘功劳窃贼’的完整画像。”
她看向李曼,嘴角勾起一丝冷酷的笑意:“这期内容的标题,就用苏晴当年在项目庆功宴上,哭着抱住我对全场人说的那句话——‘没有夏姐,就没有这个项目’。”
计划敲定,团队开始高速运转。
帖子发布的前一晚,十点整。林夏给苏晴的微信发去了一条私信。
“你向hR提交那份‘心理评估报告’的时候,有没有想过,我们曾经一起带过的那些实习生,现在私下里都管我叫‘疯子妈妈’?”
消息发送成功,对方的对话框上方长时间显示着“正在输入…”,却迟迟没有回复。
次日上午九点整,“反骨”公众号、微博同步发布了一篇名为《“没有你,就没有这个项目”——八年战友,如何将我从功劳簿上彻底抹去》的图文长帖。
帖子没有一句谩骂,却字字诛心。
第一部分,是温情的回忆。
两人初入公司时在工位上的青涩合照、深夜一起在会议室吃泡面的照片、互相为对方写的晋升推荐语截图……每一张图片,都在诉说着曾经的荣辱与共。
第二部分,画风突变。
一张巨大的“成果归属演变图谱”占据了整个屏幕,以时间轴的形式,清晰展示了从2023年开始,苏晴是如何在项目汇报、对外宣传、专利申请中,逐步将林夏的名字淡化、替换,最终完全抹除的全过程。
每一处修改,都附上了原始文件与最终版本的截图对比,铁证如山。
第三部分,也是最致命的一击。
文章嵌入了一段经过AI声纹比对的音频。
音频的前半段,是苏晴在内部高层会议上,用冷静克制的语气称“林夏总监近半年来长期焦虑,其判断力已不适合高强度决策岗位”。
而后半段,无缝衔接了三年前,苏晴本人因项目受挫,在绩效申诉会上对着林夏哭诉“我压力大到整夜整夜失眠,夏姐,我快撑不下去了”的录音原声。
同样的“压力”,从自己嘴里说出是脆弱,从别人身上发生,就成了攻击的武器。
文章的结尾,林夏只写下了一句话:“你可以抢走我的位置,但你不该让我们的过去,让‘忠诚’这两个字,变成一个笑话。”
不到四个小时,这篇帖子在所有女性职场社群被引爆!
#闺蜜式背叛#、#职场功劳窃贼#两个话题光速冲上微博热搜前十。
“卧槽!这不就是我那个抢我方案的‘好姐妹’吗?”
“太窒息了!那个音频对比,简直是公开处刑!”
多位天穹网络的前同事、甚至是在职员工,开始匿名或半匿名地站出来,证实苏晴确实惯于“摘桃子”。
“我可以作证,她连我设计的一个ppt模板,都要把最后一页的版权声明改成她的名字!”
然而,真正压垮苏晴的,不是汹涌的舆论,而是一记来自资本市场的重拳。
下午三点,一张照片从某个私密金融圈里流出,并迅速扩散。
照片拍摄于天穹网络的顶层董事会议室,一位头发花白的投资人正指着苏晴,面色铁青地质问:“一个连自己合作八年的战友都能背刺的高管,我怎么相信你能带好团队?你们高管之间的信任成本,现在到底值几个亿?!”
镜头里,苏晴站在会议桌前,脸色惨白如纸,那只曾经在键盘上敲出无数策划案的手,此刻抖得几乎握不住一支签字笔。
就在全场死寂的时刻,她的手机屏幕亮了,弹出一条新的微信私信。
发信人:林夏。
内容只有一句话:“你赢了位置,输了人格。”
苏晴猛地抬头,透过巨大的玻璃幕墙看向窗外,仿佛那句话就悬在城市上空,变成一只巨大的眼睛,冷冷地注视着摇摇欲坠的她。
同一时间,林夏坐在书房里,看着手机屏幕上不断滚动的舆论捷报,表情却无悲无喜。
一行新的系统提示,在她眼前缓缓生成。
【系统提示:侦测到目标人物‘苏晴’心理防御已出现崩解迹象。】
【策略建议:暂不追击,留其自噬。
过度的外部压力,有时反而会激发目标的逆反和抱团。】
林夏轻轻合上了电脑。
她第一次感到,真正的复仇,不是灼人的烈火,而是刺骨的寒冰,让对手在无声无息中,自己冻结,然后碎裂。
夜幕降临,手机震动了一下,是陈晓舟发来的消息。
“夏姐,天穹网络刚刚发布了内部全员通告。”
喜欢从被辞退到被敬畏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从被辞退到被敬畏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