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课在一种新奇而又和谐的气氛中结束了。陈教员从最基础的化学燃烧讲到了炸药的氧化还原反应,全程紧扣军事应用,听得那群老干部们时而点头,时而惊叹,如同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
下课铃一响,之前还叫嚣着浪费我们大家时间的“赵阎王”,第一个堵住了陈教员的去路。
“小陈教员,你等会儿!”他一改之前的粗鲁,脸上竟然带着几分求知若渴的憨厚,“你刚才说,咱们炮弹打了半天后,炮管子容易发红变软,是因为高温导致钢铁的‘金相组织’发生了变化?你给我说道说道,这‘金相组织’是个啥玩意儿?有没有办法让它变得更结实,让老子的炮管子能多打几百发炮弹?”
陈教员被他这突如其来的好学精神搞了个措手不及,涨红着脸被一群老首长围在中间,幸福又痛苦地解答着各种五花八门的“军事化学”问题。
方俊看着这戏剧性的一幕,会心一笑。
可还没等他高兴太久,第二节物理课的上课铃,就响了。
物理张老师,那个从通信团来的老实人,抱着一摞教案,视死如归地走上了讲台。有了化学课的“教训在前”,他显得稍微镇定了些,但声音依旧带着颤音。
“首……首长们,下面我们上物理课。”
台下刚刚被勾起学习兴趣的“阎王爷”们,又恢复了审视的姿态。
赵阎王咂了咂嘴,大声问道:“小张老师,你那个‘物理’,是不是跟‘化学’差不多的玩意儿?也能让咱们的枪炮变得更厉害?”
“是……是的,首长!”张老师连忙点头如捣蒜,“物理……研究的是万物的道理!比如,枪炮的后坐力,子弹的飞行轨迹,这些……都属于物理的范畴!”
他一句话,就点中了这群老兵的“痒处”。
“后坐力?”李响参谋长来了兴趣,“这个我懂!劲儿越大,后坐力就越大嘛!我们算炮的仰角,就得把后坐力考虑进去!小张老师,你给我们讲讲,这后坐力,有没有什么道道?能不能想个办法,让它变小点,或者干脆,让它帮咱们干点别的?”
张老师最擅长的就是力学,一听这个问题,顿时眼睛一亮,仿佛找到了主场。他也不结巴了,拿起粉笔就在黑板上写下了一行公式:p1 =-p2 (Ft =-mv)。
“各位首长!这就是物理学里鼎鼎大名的‘动量守恒’定律!简单来说,就是作用力等于反作用力!炮弹往前飞,给了它一个多大的力,炮身就会受到一个完全相等、但方向相反的力!这就是后坐力的来源!”
他讲得兴起,开始在黑板上画起了受力分析图,嘴里不断冒出“动量”、“冲量”、“能量转换”这些让老干部们既熟悉又陌生的词汇。
一开始,大家还听得津津有味。可讲着讲着,当黑板上的公式和箭头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时,台下的眉头,又渐渐地拧了起来。
“停停停!”赵阎王第一个不耐烦了,他抬手打断了张老师的滔滔不绝,“小张老师,你别跟我们扯这些虚头巴脑的玩意儿!又是p又是V的,看得人脑壳疼!你就直接告诉我们,怎么才能让后坐力变小?!”
“对!别讲理论!讲干货!”
“我们要的是结果!不是过程!”
课堂的气氛,又一次朝着失控的方向滑去。张老师被他们一吼,刚刚建立起的自信瞬间崩塌,拿着粉笔僵在讲台上,不知所措。
小陈老师呆呆站立在讲台上良久,随后,朝着一旁听课的方俊投来一道求主的眼神。
他冲着张老师使了个眼色,然后走到讲台前,笑着对台下的学员们说:“各位首长,张老师刚才讲的理论,其实非常重要。不过,理论确实有点枯燥。要不这样,我给大家出道实践题,看看能不能用张老师讲的这个‘作用力等于反作用力’的道理,来解决一个实际的战场难题。怎么样?”
“实践题?”赵阎王眼睛一亮,“行啊!你要是能解决难题,我们就服你!”
“好!”方俊拿起粉笔,转身在黑板上画了一个极其简陋的……碉堡。
“题目是这样的,”方俊说,“现在我是个爆破手,奉命炸掉五十米外的敌人碉堡。但我手里,只有一包炸药、一根二十米长的导火索,没有打火机,也没有秒表,只有一块老式机械手表。请问,在保证能安全撤退到一百米以外的前提下,如何精确定时引爆?”
这话一出,教室几乎同时安静下来。众人的眉头紧锁——他们都见过枪林弹雨,一眼就看出这事的危险。导火索二十米,炸药在五十米外;点火后要回跑五十米,再继续跑五十米才能到安全区。没有计时器,时间一早一晚都要命。
“这不可能!”李响参谋长第一个摇头,“导火索短、没计时工具,这是死局。”
“除非能飞。”赵阎王冷冷道,像是半句玩笑。
学员们七嘴八舌地出主意,但都被“只有这些东西”的限制否定了。赵振声沉了脸,他习惯于让人靠命去完成任务,但显然这题考的不是牺牲,而是想办法。
方俊看了看台下的人,淡淡一笑,把目光投向教室尽头的张老师。
“张老师,该你了。能不能把你刚才讲的物理原理用上,解决这道题?”
张老师愣了下,心里一紧。物理和爆破,能搭得上边吗?
方俊走回黑板,在“导火索”“手表”两词外画了圈,像把所有答案都圈在一起。
“关键就在这两样东西。”他画了一个单摆示意图,“物理里有个东西叫单摆。当摆长固定且振幅不大时,单摆的周期近似恒定,这就是等时性。公式是 t=2πL\/gt。”
“所以,我们可以把导火索当作摆绳,把一端系上有明显质心的重物,让它作摆动。通过数摆动次数,就有了一个稳定的时间单位。比如一次来回约九秒,两次约十八秒,正好落在撤离所需的时间量级。”
台下有人低声算着,脸色慢慢变了。方俊接着说:“还有一个问题:点火。我们没有打火机,也不打算现场自制复杂装置。只要我们把摆的机械动作同一个简单的触发机构连接上——摆到位,杠杆释放,触发器受拉起动,拉响引信引爆炸药。”
他没有描述任何改装细节,只点出来源和逻辑。又补了一句:“现场必须事先做一次校验:在安全距离用相同长度的导火索和相同摆长试验,测出导火索的平均燃速和摆的实际周期,修正计数,这样误差可以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
张老师的眼睛忽地亮了,瞬间抢过粉笔,在黑板上飞速写下公式和计算:
“t=2π√(L\/g),L=20 m,t≈9 s。两次全摆约 18 s,撤到一百米外来得及。”
教室里一时间鸦雀无声,随即像泄口的洪水一般爆出掌声。每个人都盯着那几行公式,像看见了从不可能到可能的一道桥。
“娘的!神了!”
“这……这他娘的就是文化啊!”
“老子今天算是开了眼了!”
赵阎王站起来,冲着方俊和张老师,由衷地竖起了个大拇指。李响参谋长则拿出个小本子,把黑板上的公式,一笔一划地抄了下来,嘴里还不停地念叨着:“t等于2π根号L比g……好东西,好东西……”
赵振声坐在角落里,看着那个在讲台上侃侃而谈、浑身都散发着自信光芒的方俊,眼神复杂到了极点。
他感觉,自己好像……真的有点落伍了。
这个世界,这场战争,似乎已经不再是他过去所熟悉的那个样子了。
而方俊,那个他曾经的兵,正站在一个他从未触及过的新领域里,向他展示着一种全新的、更加强大的……力量。
下课铃响了,可没有一个人离开。所有人都围在讲台前,围着方俊和张老师,七嘴八舌地提着各种问题。
一场物理课,硬是上成了一场军事技术研讨会。
而所有人,都在期待着下一堂课。
下一堂,就是那位神奇的“方教员”自己的——数学课。
大家都在好奇,他又会拿出什么样的“独门武器”,来震慑他们这群“阎王爷”。
喜欢奔腾年代里的躁动人生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奔腾年代里的躁动人生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