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7年初,上海的冬夜冷得刺骨。
沪上银保监局顶楼指挥中心的热气却裹着焦糊味——打印机吐着风险预警单,咖啡杯在会议桌上东倒西歪。大屏上,“汇鑫财富”的资金流向图像团乱麻,红色警示线缠得人眼晕。
“局、局长!”年轻分析师小吴的声音带着颤音,“‘汇鑫’资金池兑付缺口47%!底层资产全是空壳公司嵌套,境外账户来回倒腾……这是要崩!”
监管局局长老周拍着桌子站起来,茶缸子“哐当”撞在桌角:“狗娘养的!敢拿老百姓养老钱耍花样!”他转身盯着一直盯着屏幕的沈逸风,方言里带着急火:“逸风,咱是等经侦上门抄家,还是现在就抽丝剥茧?”
沈逸风没应声。他摘下眼镜,指腹蹭过镜腿那道磨得发亮的凹痕——这是他二十年来每天扶眼镜留下的印记。屏幕蓝光映着他眼下的青黑,他重新戴上眼镜,声音哑得像砂纸:“急什么?现在冲进去,资金早跑了。要做剥洋葱的刀,一层一层剔干净。”
激光笔点在屏幕上一个标着“离岸壳公司”的红点,“就从这家‘金蝉脱壳’的玩意儿查起,跨境通道、实际控制人,一个都别放过。”
接下来三个月,监管局走廊的咖啡味就没散过。
沈逸风的办公室堆成了战壕:墙角是成摞的银行流水单,桌上摊着刚打印的资金穿透图,连地毯缝里都塞着标注“可疑账户”的便利贴。他每天只睡四小时,眼镜片上的茶渍洗都洗不掉。
“沈老,‘汇鑫’在三亚有个度假山庄,说是‘资产抵押’,实际是洗钱据点。”下属小陈抱着文件夹冲进来,袖口沾着打印机碳粉,“我们查到他们用会员费充作‘投资收益’,哄了上千个老头老太太!”
沈逸风揉了揉发涨的太阳穴,指节敲了敲穿透图:“把山庄的流水和‘汇鑫’主账户做个比对,再调三亚税务的发票数据——敢造假,就让他们连本带利吐出来。”
他摸出兜里的薄荷糖,糖纸窸窣作响,是早上在食堂顺的,“记住,穿透不是扒层皮,是要把根挖出来。”
风暴刮到“汇鑫”总部那天,飘着冻雨。
曾经金碧辉煌的大堂冷冷清清,前台小姐抱着纸箱缩在墙角。创始人李总被请进会议室时,西装皱得像咸菜干,领带歪在锁骨处。
“我们真没违法……”他声音发虚,手指绞着袖扣,“客户要高收益,我们给找了‘优质项目’,谁知道那些公司……”
办案人员甩出一沓资金流水:“优质项目?你给客户看的‘新能源产业园’,注册地址是共享办公间!你收的管理费,够买十辆保时捷了!”
李总的脸“唰”地白了,瘫在椅子上直喘气。
半年后,监管局大厅的锦旗墙多了面新旗子。
“为民除害 金融卫士”八个烫金大字下,头发花白的大妈攥着锦旗角,袖口磨得起了毛边——这是她卖早点攒钱买的布料。“我那五万块养老钱,”她抹着眼泪笑,“现在连本带息都回来了!多亏你们没放弃!”
周围自发鼓起掌来。有位拄拐杖的大爷挤到沈逸风跟前,递来个皱巴巴的笔记本:“沈领导,我记了半年账,就等今天还您!”本子里夹着张便签,字迹歪扭——是沈逸风某次熬夜记线索时,钢笔蹭在纸上的墨痕。
庆功宴上,老周端着茶缸碰沈逸风的保温杯:“你这‘剥洋葱’的法子,真把这群老鼠揪出来了。”
沈逸风喝了口枸杞茶,杯壁还留着早上泡的温度:“哪是我厉害?是老百姓信任咱们。他们把钱交过来,咱们就得把心搁在这儿。”
他摸了摸口袋,里面还装着张便签纸,是今早整理卷宗时随手记的:“严管不是目的,是让好人能安心赚钱,坏人不敢伸手。”
走出监管局,冷风卷着梧桐叶打旋儿。
沈逸风望着大楼顶端的国徽,在暮色里闪着微光。他知道,清退了“汇鑫”,还有更隐蔽的影子在暗处。但至少今天,那些被骗的老百姓,能睡个安稳觉了。
口袋里的便签纸被风吹得簌簌响,他轻轻按了按——那是他给自己的提醒:金融的根,永远扎在老百姓的信任里。
喜欢沪上银窟龙虎斗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沪上银窟龙虎斗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