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子驶离图书馆,窗外的街景飞速倒退,冬日的阳光透过车窗洒在贺礼脸上,却驱不散他心头翻涌的复杂情绪。
心情久久不能平复,孙殿英盗掘东陵的画面在脑海中挥之不去。乾隆裕陵的精美石刻被炸药炸毁,慈禧定东陵的棺椁被劈开,无数价值连城的珍宝被洗劫一空——那些镶嵌着珠宝的朝珠、雕刻精美的玉器、流传千年的古籍字画,本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却在乱世中惨遭劫掠,有的被变卖流失海外,有的在争抢中损毁,有的至今下落不明。
贺礼握着方向盘的手指微微收紧,心里泛起一阵刺痛。他想起前世在海外博物馆看到的那些中国文物,每一件都带着故土的印记,却只能隔着玻璃橱窗遥望故土。敦煌壁画的残片被陈列在异国展厅,商周青铜器的铭文诉说着被掠夺的屈辱,还有那些被非法倒卖的书画、瓷器,背后都是一段段民族伤痛的记忆。在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山河破碎,生灵涂炭,有多少中华瑰宝像这枚怀表一样,在战乱中颠沛流离,脱离了原本的归宿?又有多少热血同胞,为了守护这片土地,为了扞卫民族尊严,倒在了侵略者的枪炮之下?
作为一名重生者,他拥有超越时代的眼光和对文物的深刻认知,更有幸在鬼市中捡漏到《局事帖》这样的国宝,还有这枚可能源自东陵的“魁元”怀表。这不仅仅是运气,更是一种使命。“我不能让那些先辈的努力白费。”贺礼在心里暗暗发誓,“有生之年,我一定要尽可能多地把属于我们民族的东西拿回来,让它们回到故土,回到真正的家。”
车子驶过一片老城区,路边的墙面上还留着斑驳的标语,仿佛在诉说着那个年代的故事。贺礼深吸一口气,前世的无力感与今生的使命感交织在一起,化作一股坚定的力量。他知道,这条路注定不会平坦。海外文物的追索困难重重,非法倒卖文物的黑手依然存在,还有许多珍宝被藏在隐秘的角落,等待着被发现。但他有信心,凭借自己的专业知识和重生的优势,一定能在收藏界站稳脚跟,一步步积累实力,让那些流失的国宝重现光彩。
他想起地下宝库里的那些藏品,每一件都承载着历史的重量。那枚两元钱淘来的《局事帖》,是北宋文人的风骨传承;这枚十元钱捡漏的“魁元”怀表,是乱世沧桑的见证;还有那些鼻烟壶、玉器、瓷器,都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缩影。
车子渐渐驶入熟悉的胡同,四合院的轮廓映入眼帘。他转头看向窗外,阳光正好,胡同里有老人在晒太阳,孩子们在追逐打闹,一派祥和安宁的景象。
推开四合院的门,阳光顺着门廊铺进来,落在青砖地上,映出斑驳的光影。贺礼径直走到客厅,拿起那枚“魁元”怀表,在掌心轻轻摊开。
历经近百年风霜,怀表的黄铜外壳带着温润的包浆,十二颗宝石在阳光下依旧熠熠生辉,八颗珍珠圆润饱满,指尖摩挲过表盘的珐琅面,能感受到岁月沉淀的细腻。他轻轻拨动表冠,清脆的“滴答”声在安静的客厅里回荡,像是在诉说着一段尘封的往事。
贺礼将怀表凑到眼前,目光落在“魁元”二字上,脑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现出孙殿英跌宕起伏的一生。他仿佛看到,在那个军阀混战的年代,孙殿英身着军装,将这枚怀表揣在怀中,指挥着部队在战场上厮杀;又仿佛看到,东陵盗宝之夜,火光冲天,这枚怀表在混乱中随着主人一同见证了那场文化浩劫;更看到,他用盗来的珍宝贿赂高官、周旋于各方势力之间时,这枚怀表始终陪伴左右,见证着他的得意与落魄、辉煌与沉沦。
从草莽崛起,到拥兵自重,再到投敌叛国,最终沦为战犯病逝,孙殿英的一生充满了争议与传奇。而这枚怀表,就像是一位沉默的见证者,跟着他经历了烽火连天的岁月,躲过了无数次劫难,最终从皇陵珍宝或奢华定制,流落到鬼市的旧货摊,再到自己手中。
贺礼轻轻转动怀表,感受着它的重量与温度。他的收藏不仅仅是一件件工艺珍品,更是一段历史的载体,一个时代的缩影。每一道划痕,每一处包浆,都藏着不为人知的故事,都承载着岁月的沧桑。
收藏的乐趣,从来不在于文物本身的价值高低,而在于透过它们,与历史对话,感受那些逝去的岁月、那些鲜活的人物。这枚“魁元”怀表,让他触摸到了乱世军阀的野心与无奈,感受到了那个年代文物的颠沛流离,更让他坚定了守护中华瑰宝的决心。
贺礼将怀表贴在胸口,听着它沉稳的滴答声,仿佛与历史的脉搏同频共振。他知道,这枚怀表的故事还未结束,它将在自己的收藏中,继续承载着那段特殊的历史,向未来诉说着中华民族的沧桑与坚韧。而他,也将在收藏与守护的道路上,不断探寻更多文物背后的故事,让更多流失的瑰宝回归故土,重放光彩。
喜欢收古董成为大佬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收古董成为大佬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