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归霉变危机的成功化解,让林枫在江南省药材公司鹏城办事处的地位发生了微妙而深刻的变化。钱主任虽然仍是领导,但在很多具体业务上,开始更多地倚重林枫的意见。小刘等同事更是对林枫心服口服,主动配合他的工作。林枫没有居功自傲,反而更加勤勉。他利用这次危机中展现出的能力,顺势向钱主任提出了一个更系统化的建议:改革仓库管理制度,建立严格的入库、在库、出库质检流程;同时,主动调整市场策略,在维护现有大客户的同时,大力开拓对药材品质有要求、但采购灵活的中小企业和新兴贸易商。钱主任见林枫的建议确实行之有效,又能提升业绩,便顺水推舟地同意了。林枫获得了更大的自主权。他并没有满足于此。那个关于“双向贸易”的大胆想法,在他心中日益清晰。特区与内地之间巨大的商品差价和信息差,是一座等待挖掘的金矿。但如何安全、隐蔽地操作,是关键。他首先需要可靠的“内应”。他想到了黑石峪的赵大山和合作社。赵大山绝对可靠,黑石峪地处偏远,行动隐蔽。而且合作社现在有了初步加工能力,可以接收和分发一些货物。他给赵大山写了一封长信,没有明说“投机倒把”,而是以“探索多种经营、为集体增收”为名,详细描述了特区一些轻工产品(如电子表、尼龙布、折叠伞等)在内地的紧俏情况和巨大差价,并附上了一些样品照片和参考价格。他建议,可以由黑石峪合作社出面,用小额资金尝试购进一批特区商品,在周边县市试探性销售,看看反响。赵大山收到信后,反复思量。他明白林枫的意图,这确实风险不小,但利润也极其诱人。看着信里那些在黑石峪从未见过的新奇商品和惊人的差价,想到合作社进一步发展需要的资金,这个胆大包天的老支书心动了。他与几个绝对核心的社员秘密商议后,回信给林枫:“可小试,务必谨慎,安全第一。”有了赵大山的支持,林枫心中大定。接下来是资金。办事处的公款绝对不能动。他动用了自己从黑石峪带来的全部积蓄,这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但相对于大宗贸易来说,仍是杯水车薪。他需要以小博大,快速周转。最后是渠道。他在跑药材业务的同时,开始有意识地接触一些做小商品批发的潮汕商人,了解他们的货源和价格,并谨慎地建立关系。他伪装成内地某单位采购员的身份,出手大方,信誉良好,渐渐赢得了几位批发商的信任。时机成熟后,林枫开始了第一次小心翼翼的尝试。他用自己所有的积蓄,加上从一位相熟的潮汕批发商那里赊欠的一部分,购进了一批电子表、尼龙袜和打火机。然后,他通过关系找到一家往返于鹏城与江南省城的货运车队,以“托运样品”的名义,将这批货秘密发往黑石峪。货物发出后,林枫度过了最难熬的几天。他深知,一旦任何一个环节出错,都将万劫不复。一周后,赵大山的加密电报到了:“货安,市俏,速回款。”短短六个字,让林枫悬着的心彻底落下,随之而来的是巨大的喜悦!成功了!第一批货安全到达并且销售火爆!他立刻将回款连同利润,通过隐秘渠道汇给赵大山,指令其继续进货,并扩大销售范围到邻近县城。同时,他将属于自己的第一笔可观利润再次投入,购进第二批货,种类和数量都略有增加。一条连接特区与内地的地下贸易通道,就这样在林枫缜密的操作下,悄然打通并运转起来。药材生意是他的“明线”,为他提供合法身份和办事处平台的掩护;而小商品贸易则是他的“暗线”,在隐秘中为他快速积累着巨额的资本。林枫行事极其谨慎,每次交易都化整为零,使用不同的运输渠道和联系人,绝不留下任何把柄。在办事处,他依然是那个勤奋、低调、能力出众的业务员林枫;而在暗处,他已是手握两条财路、资本快速膨胀的隐形商人。他的目光,已经投向了更远的地方。特区只是跳板,他的目标,是积累足够的资本和人脉,最终返回那个生他养他、却也让他家破人亡的地方,去讨回血债。
喜欢激荡1983:从负开始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激荡1983:从负开始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