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华中医药贸易公司”的正式成立,在省中医药系统内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作为省内首例与港资在境外设立的合资企业,它承载着探索国际市场、提升品牌影响力的重任。林枫作为项目的实际推动者和中方核心负责人,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合资公司注册在泰国曼谷,赵国豪担任董事长,林枫被任命为董事兼副总经理,常驻省城,负责国内货源组织、质量把控和与总公司的协调。港方派驻了一名经验丰富的经理负责曼谷的日常运营和本地市场开拓。公司甫一成立,便面临严峻的挑战。首要问题便是如何将林枫在国内精心组织的优质药材,高效、合规地出口到泰国,并适应其严格的海关、检疫和市场监管要求。林枫吸取了第一次试单的经验教训,将工作做得更加细致。他亲自牵头,与省外贸进出口公司、商检局、海关建立了更紧密的协作关系,严格按照泰国最新标准准备所有单证,并针对性地对出口药材进行更精细的加工和包装,确保万无一失。同时,他加强了对黑石峪合作社等原料基地的技术指导和品质管控,引入了部分在德国学到的质量管理理念,建立了更严格的溯源体系,从源头上保证药材的稳定和可靠。在销售端,他通过赵国豪和曼谷的陈先生,积极拓展渠道,不仅面向传统中药店,还尝试进入当地的一些现代化药房和健康产品连锁店。他要求曼谷方面定期反馈市场信息、客户评价和竞争对手动态,以便及时调整策略。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几个月的艰苦努力,“泰华公司”的业务逐渐走上正轨。来自中国的优质黄芪、丹参、当归等道地药材,凭借其过硬的质量和合理的价格,慢慢在泰国市场打开了销路,获得了一批稳定的客户,甚至开始有新加坡、马来西亚的商家前来询价。首战告捷,林枫并没有沾沾自喜。他深知,单纯的原料出口利润有限,且易受市场波动和政策变化影响。他脑海中酝酿着更深远的计划:?利用泰华公司这个平台,逐步实现从原料出口到成品销售的转型,甚至将来可以考虑在东南亚建立小型加工厂,实现本地化生产,提升产品附加值。他将这个想法与赵国豪进行了沟通,赵国豪非常赞同,但也指出这需要更雄厚的资金、更成熟的技术和更复杂的本地化运营能力,绝非一日之功。两人约定,将此作为公司的长期战略方向,逐步推进。就在林枫全力经营泰华公司、事业蒸蒸日上之际,省公司内部的人事调整终于尘埃落定。孙部长正式退休,王副总兼任原料供应部部长,而林枫,凭借其在泰华项目上的卓越贡献和公认的业务能力,被破格提拔为原料供应部常务副部长?(正处级),主持部门日常工作!年仅二十四岁的正处级干部,在全省系统内都属凤毛麟角!这项任命,无疑是对林枫能力和业绩的最大肯定,也彻底奠定了他在公司年轻一代中的领军地位。然而,职位越高,权力越大,觊觎和挑战也随之而来。公司里一些资历更老、但对林枫晋升速度心存不满的中层干部,开始抱团,在工作上时有掣肘,甚至在私下散布一些关于林枫“任人唯亲”、“好大喜功”的流言。林枫对此心知肚明,但他采取了更加务实和低调的策略。他将主要精力放在泰华公司的业务和部门的管理提升上,用实实在在的业绩说话。对于不配合的同事,他尽量沟通协调,必要时则通过王副总进行协调,避免正面冲突。他深知,在体制内,稳定和团结是压倒一切的基调,个人恩怨必须服从于大局。就在他努力平衡内外关系、推动事业前进时,一个突如其来的消息从泰国传来——曼谷的港方经理紧急汇报:一批价值近百万元人民币的当归药材,在运抵曼谷仓库后,被发现部分严重霉变!泰国药监部门已介入调查,客户要求退货赔偿,公司声誉面临严重危机!林枫接到电话时,正在主持部门会议。他的脸色瞬间沉了下来。这批货是他亲自盯着出库的,出厂检验完全合格,怎么会突然霉变?是运输环节出了问题?还是仓库保管不当?亦或是……有人暗中做了手脚?无论是哪种情况,这都是一场严峻的危机!处理不当,不仅泰华公司可能夭折,他个人的前途也将受到毁灭性打击!林枫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他立刻中止会议,向王副总做了紧急汇报,然后果断下达指令:第一,立刻暂停所有向泰国的发货;第二,他亲自带队,连夜飞赴曼谷,现场处理危机!一场关乎生死存亡的考验,骤然降临。
喜欢激荡1983:从负开始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激荡1983:从负开始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