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明朝修铁路

tintin拂拂

首页 >> 我在明朝修铁路 >> 我在明朝修铁路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穿越明朝,开局觉醒华夏文明抗日之兵魂传说大明好舅子:拯救皇帝崇祯三国:开局获得英雄能力帝国皇太子,老子不干了!大唐:吃货将军本王一心求死,为何逼我做皇帝生子当如孙仲谋将军好凶猛三国之召唤梁山好汉
我在明朝修铁路 tintin拂拂 - 我在明朝修铁路全文阅读 - 我在明朝修铁路txt下载 - 我在明朝修铁路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86章 薪火相传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秋意渐浓,西山格物书院内的争论与实践,如同大熔炉中的火焰,在碰撞与交融中淬炼出新的形态。沈云漪倡导的“技艺融合”研讨班,起初气氛凝滞,老匠人与年轻学员分坐两边,壁垒分明。

打破僵局的,是一次关于铸造砂型的讨论。年轻学员依据格物院的材料学手册,提出了一套精确的砂土配比和夯实标准,以确保铸件表面光洁、减少气孔。胡匠头起初只是冷眼旁观,直到一位学员在演示时,严格按照标准操作,却因对当地砂土特性了解不足,导致砂型强度不够,在浇铸时险些坍塌。

“哼!”胡匠头终于忍不住,站起身走到操作台前,抓起一把砂土在指间捻了捻,又看了看湿度,“后生崽,只知死守本本,却不知‘看天吃饭’!这西山左近的砂土,性偏黏,你那套江南水畔的配比,在这里就得变通!”他也不用尺量,全凭手感,快速调整了砂土比例和夯实力道,又加入少量他秘而不宣的植物纤维作为增强筋。重新制作的砂型,坚固而富有韧性。

年轻学员们看得目瞪口呆。石柱忍不住问道:“胡师傅,您这……这加入的是何物?比例如何掌握?”

胡匠头脸上露出一丝得意,随即又板起脸:“这是老辈传下来的法子,加的是捣碎的麻丝!比例?全在手感!火候到了,自然就知道!”

沈云漪适时开口:“胡师傅的经验,正是我们标准所欠缺的‘地方性知识’。若能将‘麻丝增强’这个原理,以及如何根据砂土黏性判断‘手感’的方法,加以总结、量化,纳入我们的标准体系,那么无论在哪里施工,都能做出合格的砂型。”她转向学员们,“标准不是枷锁,而是基础。在此之上,需要你们像胡师傅一样,去观察、去适应、去创造。”

这番话,仿佛一道桥梁,沟通了两岸。老匠人们发现,他们的“手感”和“秘方”并非要被抛弃,而是可以被理解、被尊崇,甚至被提升为更普适的“道理”。年轻学员们则意识到,标准之外,还有广阔的、需要向实践学习的天地。

研讨班的气氛逐渐活跃起来。老匠人开始尝试理解图纸上的公差符号,学员们也虚心请教如何通过听音辨别炉火温度,如何通过观察铁水颜色判断含碳量。一种基于相互尊重和实践验证的新型师徒关系,在书院内悄然形成。胡匠头甚至主动找到沈云漪,希望能将一些他认为是“压箱底”的技艺,用“书院能懂的方式”记录下来。

这股融合之风,也吹到了清苑县。韩承并未坐等王知县“商议”的结果,他拿着格物院刚刚整理下发的《地方性物料适应性应用指南(初稿)》,再次拜会了王知县和本地匠作行会的会长。指南中,既强调了核心标准不可动摇,也列出了一些非关键部位,在满足基本性能要求的前提下,可以考虑采用本地已验证可靠的替代材料和工艺,并附上了详细的检测方法和认证流程。

“县尊大人,会长,请看。”韩承指着指南中的条款,“并非一刀切。若贵地匠户能打造出符合强度要求的道钉,并通过格物院认可的简易检测,便可列入核准名录,参与供应。甚至,若能有工艺创新,降低成本,格物院还会予以嘉奖。”

王知县和行会会长看着这份比之前灵活许多的指南,脸色缓和了不少。这不再是赤裸裸的夺权,而是留下了一条合作与提升的路径。利益的坚冰,出现了一丝融化的迹象。

然而,并非所有地方都能迎来这般转机。

在更偏远的晋地,负责勘测一条连接煤矿支线的稽查小队,遭遇了比通州更原始、更顽固的抵抗。当地豪强与窑主勾结,视矿山为私产,根本不屑于朝廷的《通则》与利益计算。他们煽动矿工,以“铁路惊扰山神,断龙脉,会引来塌方渗水”的迷信为由,暴力驱逐勘测队,甚至扣押了两名队员。

消息传回京城,林昭震怒,却并未立刻请求杨涟式的雷霆镇压。他意识到,在那些王化不及的角落,单纯的法规和利益诱导,力量有限。

“需要不一样的火种。”林昭对沈云漪说道。他想起书院里正在发生的改变。

几日后,一支特殊的小队从西山格物书院出发,奔赴晋地。带队的是石柱,成员中除了几名护卫,主要是几位在“技艺融合”中表现突出的年轻学员和一位自愿前往的、精通矿脉勘测的老匠人。他们没有携带太多的勘测仪器,反而带了许多易于演示的矿灯安全改进模型、小型通风装置示意图,以及用浅显图画和方言编写的《铁路运煤利好处》小册子。

他们的任务,不是强行勘测,而是“交流”与“展示”。

到达晋地后,石柱没有直接去找豪强谈判,而是先深入矿工居住的窝棚区。他们演示如何用简单的护罩防止煤灯引燃瓦斯,如何利用废弃坑木搭建更稳固的支撑。那位老匠人则凭着经验,帮矿工们辨认矿脉迹象,避免无效挖掘。起初,矿工们充满戒备,但看到这些京城来的“官家人”真的在解决他们切身的危险和困难,态度渐渐软化。

石柱趁机拿出小册子,用当地土话讲解:“铁路通了,煤块能更快运出去,卖更好的价钱。东家赚多了,说不定能给大伙涨工钱。就算不涨,路上损耗少了,东家成本低了,也不会总想着克扣咱们的救命钱了不是?再说了,这铁路修过来,本身就要用人,挖土、铺路、维护,都是活计……”

他没有空谈大道理,句句围绕着矿工最关心的安全和生计。信任,在这一点一滴的务实帮助和贴近利益的沟通中,慢慢建立。

与此同时,韩承在清苑的成功经验,也通过铁路调度衙门的内部通报,传递到其他正在艰难推进的稽查队手中。灵活的策略,结合地方实际的应用指南,仿佛给了他们一把万能钥匙,虽然不能打开所有的锁,却大大增加了破局的可能。

秋深时节,西山格物书院的第一批学员迎来了结业考核。考核不再是单纯的试卷答题,而是在真实工坊环境下,完成一个综合性的项目——设计并制作一个符合标准、又能解决某个实际问题的铁路小部件。

陈芸所在的小组,选择改进一种货物捆扎装置。她们既运用了力学计算确保强度,又借鉴了老匠人推荐的、一种本地特产的藤蔓材料,使其兼具韧性与成本优势。胡匠头作为评审之一,看着她们的作品,虽然嘴上依旧挑剔了几句“花架子”,但眼底深处,却藏着一丝难以掩饰的赞赏。

结业典礼上,沈云漪看着台下这些肤色黝黑、眼神却明亮坚定的年轻人,心中感慨万千。他们不再是只知书本的学子,而是经历了理论与实践碰撞,懂得尊重传统也敢于拥抱变化的火种。

“今日你们从此地离开,带走的不仅是技艺,更是一份责任。”沈云漪的声音在秋风中清晰传出,“铁路之兴,非一人一司之功,乃天下人之业。望你们如星火,散于四方,不仅能铺就钢铁轨道,更能点燃人心向新、向实、向公之念。”

学员们肃然聆听,他们知道,前路依旧漫漫,但他们已不再是孤军奋战。他们身后,有书院,有《通则》,有无数正在尝试改变的同路人。

林昭站在书院的高处,望着学员们背负行囊,奔赴各地的身影,对身边的孙幕僚轻声道:“看,这才是真正的星火。它们或许微弱,但它们扎根于土,连接着地气,懂得如何与脚下的土地共生。这样的火,风吹不灭,雨打不熄。”

薪火相传,不在于一时烈焰冲天,而在于无数微光的执着蔓延。帝国的根基,正在这新旧知识的交融与无数微小个体的实践中,悄然发生着虽缓慢却不可逆的蜕变。

喜欢我在明朝修铁路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我在明朝修铁路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婚婚欲睡:腹黑老公请节制魔法史记苏泽列传肌肉影帝九十年代小奋斗斩神:攻略林七夜,青梅竹马很香妖妃其实是药引绝色嫡女一睁眼,禁欲太子掐腰宠锦鲤嫁到:重生极品农家今天大佬也不想开门和离后王爷真香了离婚女人图鉴江总,夫人又闹离婚了兵锋王座穿进少女漫后被全员团宠了气御千年龙翔仕途九州我为王最强农女之首辅夫人虐他成瘾,宠她成性大清之祸害
经典收藏糜汉红楼从迎娶秦可卿开始六国派我当间谍,接头人是秦始皇老子就是要战争三国:一切从大秦传承开始三国之极品富二代夫君!生娃这种事不能靠走量啊没想到吧我是重生的一天拯救大明,我自己也没底秦时韩公子特工狂婿太能搞事满朝文武愁疯了被女帝退婚后,我捡走了她妹妹南唐晚来风三国纵横之凉州辞开局结交孙坚,截胡传国玉玺大宋祖王爷我于历史中长生那年,那雪,那个执戟书生!歃血朱门华章录
最近更新联的江山,全是梗!!!挽大明天倾:从驿卒开始三国:我在三国支教不灭战魂:五帝全球攻略饥荒年,我来拯救快饿死的少女大唐:我成了什么都能卖神秘商人庶子闲云志:穿回古代后只想躺平穿越朱元璋,率大明军队征伐天下穿越大秦之我和始皇帝抢下班穿越917,巨舰重炮横扫两大洲穿越世子贴贴冰山美人铁器时代:从零开始的工业革命开局废柴少爷华夏兵王杀疯了社畜?不,系统说我是天选之子桃花酒赠君,往愿君安康书虫眼中的历史明末,你让我一只狗拯救大明朝财倾山海大秦:扶苏的两千年救赎!三国:一代谋圣陈渡
我在明朝修铁路 tintin拂拂 - 我在明朝修铁路txt下载 - 我在明朝修铁路最新章节 - 我在明朝修铁路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