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默的生活,也如同这蓄势待发的季节,在两条并行的轨道上,满载着充实与收获,稳健地向前飞驰。
武术协会的爆火,带来了喜悦,也带来了“甜蜜的负担”,仅凭陈默一人之力,已难以满足所有会员,尤其是大量零基础新会员的教学需求,培养新人教练,迫在眉睫。
他从老会员中精心挑选了三位人选:一位是物理学院大三的男生张弛,练过几年长拳,功底扎实,性格沉稳,一位是中文系大二的女生苏婷,虽然武术基础薄弱,但领悟力极强,对太极理论有着超乎常人的理解,教学耐心细致,还有一位是体育特长生赵强,专攻散打,爆发力好,陈默看中了他对身体的掌控能力和潜在的教学热情。
第一次内部培训,选在周末清晨的训练馆。晨光熹微中,四人相对而立。
“今天开始,我们不仅是师兄妹,更是未来要并肩教学的伙伴。”陈默开门见山,目光扫过三人,沉静而有力,“教拳,不是简单地重复动作。首先要明理,自己身上要懂劲,才能把道理讲明白,把感觉带出来。”
他没有急于让他们学新套路,而是从最基础的“无极桩”开始,细致入微地讲解、调整。他让张弛体会“虚灵顶劲”时颈椎的微妙拉伸,让苏婷感知“气沉丹田”时小腹的放松与充实,纠正赵强因习惯发力而导致的肩部僵硬。
“教学时,眼睛要毒,要能看到学员最细微的别扭处;下手要轻,调整姿势时要用引导的劲,不是生掰硬拽;讲解要活,可以用他们熟悉的例子打比方。”陈默一边示范,一边将自己摸索出的教学心得毫无保留地分享。
他更强调“武德”为先。“我们是教人强身健体、修养心性的,不是培养斗殴之徒。对待学员,尤其是不懂的新人,一定要有耐心,切忌骄躁,更不允许有任何轻视或侮辱的言行。”
接下来的几周,陈默投入了大量时间。他让三人轮流带准备活动,自己在旁边观察、记录,安排他们辅助指导新会员的基本功,及时点评纠正,甚至模拟各种教学场景,锻炼他们的应变能力。过程中,张弛的严谨、苏婷的细腻、赵强的热情都逐渐显现出来,但也暴露出各自的不足,陈默因材施教,对张弛强调教学的生动性,对苏婷加强其自身功架的稳定性,对赵强则引导他理解传统武术“以柔克刚”的深层逻辑。
汗水与努力浇灌出成长的幼苗。一个月后,三位新人教练已经能够独立带领初级班进行有模有样的训练。会员们的反馈普遍良好,武协的教学压力得到了有效缓解。看着训练场上那三个认真投入的身影,听着他们逐渐自信洪亮的口令声,陈默心中涌起一股欣慰。这不仅仅是分担了他的工作,更意味着他所珍视的这份传统,有了新的火种,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传承。
与此同时,陈默经营的网店,也迎来了一次重要的飞跃。
经过长时间的沉淀和无数次的失败与尝试,陈默感到自己在微雕技艺上,尤其是在将太极的圆转意境与微雕结合方面,有了新的突破。他决定上架一个新品系列——“太极意象”微雕。
首批作品只有三件,却件件是心血结晶。
第一件,是在一枚打磨得温润如玉的橄榄核上,雕刻“云手”的连绵气韵。没有清晰的人形,只有通过深浅不一的刀痕和流畅的弧线,勾勒出似云非云、似水非水的动态轨迹,观之仿佛能感受到那种周而复始、循环不息的劲力流动。
第二件,是在一小片色泽沉静的紫光檀木片上,表现“单鞭”的开合。寥寥数刀,刻画出一种极致的舒展与凝练,线条刚劲如铁画银钩,却又在转折处蕴含圆活,将“放开如鞭,收住如弓”的意境表达得淋漓尽致。
第三件,最为精妙,是在一颗仅有小指指甲盖大小的蜜蜡随形石上,雕琢“揽雀尾”的轻灵。蜜蜡的温润质感与“雀尾”的轻柔意象相得益彰,那鸟儿回眸的姿态,羽翼的细微颤动,与隐含的掤、捋、挤、按之势,共同构成了一幅静中有动、生机盎然的微小画卷。
这三件作品,已超越了单纯的技艺展示,进入了艺术表达的层面。陈默为它们拍摄了细节极其丰富的照片和一段简短的、展示在不同光线下光影变化的视频。产品描述也摒弃了商业套话,而是由他亲自撰写,简要阐述了创作灵感源于太极体悟,并附上了每一件作品所对应的太极内涵解析。
新品上架当晚,陈默几乎没抱太大期望。毕竟价格不菲,目标群体更是小众中的小众。
然而,第二天清晨,当他打开电脑时,被后台的数据惊呆了。三件新品全部显示“已售罄”,店铺留言区和商品评价里,涌入了大量热情洋溢的评论。
“卧槽!这才是真正的微雕艺术!把太极的神韵刻活了!”
“老板绝对是高人!这不仅仅是雕刻,是修行啊!”
“等了这么久终于上新了,果然没让人失望!已收藏店铺,求抱大腿!”
“收到‘云手’核雕了,实物比照片还震撼!手感太好了,感觉心都能静下来。”
“作为太极拳爱好者,看到这件‘单鞭’木雕,瞬间泪目。这才是我们传统文化该有的样子!”
“求量产!求定制!多少钱都愿意等!”
好评如潮水般井喷,不仅针对新品,也带动了店铺其他库存作品的销售。之前积累下的良好口碑和客户粘性,在这一刻彻底爆发。人们购买的,不仅仅是一件精巧的工艺品,更是一种文化的认同,一种精神的共鸣,一种在浮躁时代里对“匠心”和“静气”的向往。
陈默来不及欣喜,立刻投入到繁重的发货和客服工作中。他坚持每一件作品都亲手仔细包装,附上一张他亲手书写的、盖有“默然匠心”小印的感谢卡。对于顾客的咨询,无论多晚,他都耐心回复,交流对作品的理解,甚至探讨太极心得。
月底盘账,结果让陈默自己都感到有些难以置信。网店月流水首次突破两万五千元大关,扣除材料成本、平台佣金和快递费用,净利润达到了一万六千元!这远远超出了他最初的预期。
他将一部分利润再次投入,升级了雕刻工具和拍摄设备,预留了下一批作品的原材料采购资金,给父母和小妹分别转了账,分享了这份喜悦。
站在春暖花开的校园里,陈默感到一种脚踏实地的充盈。武协的新人教练们逐渐独当一面,让他看到了传承的希望;网店的稳健发展,不仅带来了经济上的独立,更印证了他将技艺与时代结合的道路是可行的。
学术上的探索,武协的教学,微雕的创作,三条线看似平行,却在他内心深处交织成一股强大的力量。它们共同滋养着他的精神世界,也塑造着他独特的人生轨迹。他没有被眼前的成绩冲昏头脑,反而更加清醒。无论是教学还是创作,核心从未改变——那是源自古老文化的深厚底蕴,是沉入极致的专注,是“匠心”二字背后那份沉甸甸的坚守与热爱。
喜欢京华墨韵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京华墨韵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