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局大楼还是那栋大楼,灰扑扑的外墙在阴沉的天空下显得格外肃穆。但林浩再次踏进这里时,感觉却已截然不同。
上一次离开,他是以抽调巡察组成员的身份,带着几分探索未知的锐气;如今回归,却是被一纸调令“请”了回来,肩上还压着一份需要“说明情况”的隐形审查。空气里弥漫着一种心照不宣的静默,办公室小姑娘看到他,眼神闪烁了一下,才挤出一个职业化的笑容:“林哥,回来啦?”
“嗯,回来报到。”林浩点点头,脸上没什么表情,径直走向人事股。
通知签收完毕,人事股长老王热情得有些过分,亲自给他泡了茶,嘴里说着“欢迎回家”、“巡察辛苦”,眼神却时不时瞟向门口,仿佛在等待什么指示。工作交接清单早已准备好,他在巡察组期间接触过的非密文件目录整理得清清楚楚,仿佛早就预料到他会在这个时间点回来。
“林浩啊,”老王最后压低声音,带着几分“推心置腹”的语气,“回来就好,审计局才是你的根。外面风风雨雨的,复杂得很,有些事啊,过去了就让它过去,别太较真,安心工作最重要。”
林浩听出了弦外之音——这是提醒,也是警告。他接过交接单,淡淡一笑:“谢谢王科,我明白。我会尽快熟悉手头的工作。”
他的工位还在原处,积了一层薄灰。隔壁工位的同事看到他,欲言又止,最终只是尴尬地笑了笑,便埋头继续处理文件。整个办公室的气氛微妙而压抑,像一张无形的网,将他与其他人生生隔开。
他打开电脑,内部oA系统弹出一条通知,是关于他回来后工作安排的:暂时不参与具体审计项目,主要负责协助整理近年来历史档案和凭证电子化录入工作,同时“配合”局办公室完成一些综合性材料的撰写。
“整理历史档案”、“综合性材料”——这几乎是将他边缘化到了后勤文秘的岗位。唐正的手段,果然精准而老辣,不仅把他调离风暴中心,还要在他最擅长的审计业务上缚住他的手脚,让他有劲没处使。
林浩没有流露出任何不满。他平静地接收了工作安排,开始清理工位,将那些尘封的档案箱一一打开。纸张特有的霉味扑面而来,带着年代感的凭证和报表静静地躺在里面,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过去。
他知道,唐正希望他在这里消磨掉锐气和时间,希望他在繁琐的事务性工作中逐渐被遗忘,或者在被“配合调查”中耗尽精力。
但他偏偏要从这看似无用的“故纸堆”里,找到能刺穿黑暗的锋芒。
中午在食堂吃饭时,他刻意选了个角落。几个平时还算熟悉的同事看到他,眼神交流一番,最终只有资历最老、即将退休的张工端着餐盘坐了过来。
“回来了?”张工扒拉着碗里的饭菜,头也不抬地问。
“嗯。”林浩应道。
“档案室那堆老黄历,不好翻吧?”张工像是随口一提,“有些账啊,当年做得就糊里糊涂,现在想理清楚,更难喽。”
林浩心中一动,抬起头:“张工,您是说......”
张工慢悠悠地喝了口汤,依旧没看他:“我老了,记性不好。就记得以前跟城投那边对账,有些往来款项的审批流程,快得很,签字的人也杂。好像有个什么‘安’字打头的咨询公司,出现过几次,后来就没影了。”
安顺咨询!林浩精神一振。张工这是在用他的方式,给他指方向。
“谢谢张工提醒。”林浩低声道。
张工这才抬眼看了看他,浑浊的眼睛里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微光:“年轻人,沉住气。账是死的,人是活的。有时候啊,最快的刀,不一定非要开刃。”他说完,便端起餐盘,晃晃悠悠地走了。
最快的刀,不一定非要开刃......林浩咀嚼着这句话,目光落在食堂墙壁上挂着的审计准则宣传栏——“客观、公正、严谨、细致”。
他忽然明白了张工的暗示。唐正等人防着他利用审计权限进行主动调查,所以把他按在档案整理这种被动工作的位置上。但如果,他只是“严格遵守”审计档案管理规范,对历史凭证进行“标准化、精细化”的整理和电子化录入呢?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偶然”发现一些过去未被重视的、程序不合规或者逻辑存在疑点的凭证关联,并将其“如实”记录在电子档案的备注信息中,这完全是本职工作,任谁也挑不出毛病。
这些分散的、看似微不足道的“备注”,就像一颗颗散落的珍珠。一旦有人(比如陈锋)能够将这些珍珠串联起来,或许就能拼凑出完全不同的图景。
这不再是直接的冲锋陷阵,而是化身为一根探针,深入历史数据的底层,进行一场静默的信息重构。
下午,林浩便全身心投入到档案整理中。他不再急于寻找明确的证据,而是像一个最恪尽职守的档案管理员,一丝不苟地扫描、录入、分类、标注。但在建立电子索引时,他对每一份涉及大额资金往来、异常审批流程或关联方模糊的凭证,都添加了极其专业和客观的关键词备注和交叉引用链接。
例如,一份五年前城投向“安顺咨询”支付项目评估费的凭证,附件缺少详细的评估报告。他在备注中写道:“凭证号xxx,支付对象‘安顺咨询’,事项‘xx项目评估’,缺附具体评估报告及成果文件。据《审计档案管理细则》第x条,重大支出需保留完整决策及成果依据。”
他没有直接说这笔钱有问题,只是指出它“缺少”必要的文件。但任何一个专业的审计人员看到这条备注,都会自然产生疑问。
同时,他利用审计局内网相对宽松的数据查询权限(仅限于历史数据),开始系统性地检索与“康泰医疗器械”、“安顺咨询”以及几个唐正关系密切人员名下其他企业有过交集的全部项目审批记录和资金流向。这些查询记录混杂在大量常规档案检索中,并不起眼。
下班时,他已将两个大箱子档案电子化完毕,并在内部系统生成了详细的索引和备注报告。他知道,这份报告会按流程被相关领导看到,包括那位可能已被唐正渗透的副局长。
他不在乎对方是否能看到。他甚至希望对方看到——看到他的“安分守己”和“拘泥细节”,从而放松警惕。真正的杀招,藏在那些看似枯燥的备注和需要特殊权限才能调取的底层数据关联之中。
走出审计局大门,晚风带着凉意。他拿出加密手机,陈锋的信息已经传来:
“浩哥,你录入系统的备注已同步捕获!正在构建关联图谱,已发现三笔通过不同壳公司流向‘康泰’的资金,时间点与医院大型设备采购高度吻合!另外,苏蔓有动静,她订了一张明早去邻省的动车票。”
苏蔓要去邻省?是去找秦清,还是另有任务?林浩眉头微蹙。
他回复陈锋:“继续深挖资金链。苏蔓的行踪保持关注,但不要惊动。”
随后,他拨通了老陈的电话:“老陈,我这边已经就位,开始从档案底层入手。李响的手机数据和医疗设备鉴定有进展吗?”
“设备鉴定初步结果出来了,那台血气分析仪的固件被人为植入后门程序,可以在特定条件下篡改关键检测数值!”老陈的声音带着压抑的愤怒,“这已经涉嫌故意杀人了!李响还是死不开口,但我们查到他妻子账户近期有一笔来自海外的、无法说明来源的大额汇款。正在追查汇款路径。”
“好。我这边也会从历史账目里找找,看有没有为这类‘技术服务’付费的记录。”林浩沉声道。
挂掉电话,林浩回头看了一眼夜幕中沉寂的审计局大楼。这里不再是避风港,也不是终点,而是他精心选择的、一个新的战场。
唐正以为一招“回马枪”能把他逼入绝境,却没想到,他正好借此机会,杀了一个更隐蔽的“回马枪”。
喜欢官场暗格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官场暗格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