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风彻底染上了夏日的温度,带着一丝黏腻的燥热和不知疲倦的蝉鸣,席卷了附中校园。高考倒计时牌上的数字无情地跌破了三十,像一声声愈发急促的催征战鼓,敲得人心头发慌。空气里弥漫着一种混合了汗水、清凉油和纸张味道的、近乎饱和的紧张感。
宁晚感觉自己像一根被拉到极致的弦,随时都可能崩断。各科试卷雪片般飞来,错题本越来越厚,时间却像指间沙,怎么也抓不住。偶尔在深夜放下笔,看着窗外漆黑的夜空,一种巨大的茫然和无力感会瞬间将她吞没。
这天下午自习课,她正对着一道反复出错的化学平衡大题较劲,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嘴唇因为焦躁而被咬得发白。思路像是走进了一条死胡同,怎么也绕不出来。挫败感像潮水般涌上,几乎让她想要放弃。
忽然,一个厚厚的、用再生纸仔细包裹的笔记本,被轻轻放到了她堆满试卷的桌角。
宁晚愣了一下,抬起头。
江野不知何时停下了手中的笔,正看着她。他的目光沉静,带着一种能抚平焦躁的力量。“看看这个。”他低声说,示意了一下那个笔记本。
宁晚疑惑地解开再生纸的系绳。里面是一本略显陈旧的硬壳笔记本,封面是熟悉的深蓝色,右下角依旧是他那凌厉的“江”字。但当她翻开时,却惊讶地发现,里面并非他往常的竞赛笔记或大学先修内容。
而是高中物理、化学、数学三门主科,从高一到高三所有核心知识点的梳理、易错题型的深度解析,以及应对高考压轴题的独特思路和技巧。字迹依旧是他特有的干净利落,逻辑清晰,条分缕析。更让她震动的是,在每一章节的末尾,那些她曾经反复出错、询问过他的难点旁边,都用红色的笔,额外添加了更加详细易懂的批注和提醒,旁边甚至还画了一些帮助理解的简易示意图。
这根本不是他平时用的笔记。这更像是一本……专门为她整理的、倾注了心血的“备考宝典”。
宁晚的手指微微颤抖,一页页翻过去。那些曾经让她头疼不已的复杂模型,那些她总是混淆的公式应用条件,在这里都被拆解得明明白白,直指核心。他甚至预判了她可能遇到的思维障碍,用最简洁的语言在旁边标注出来。
这需要花费多少时间和精力?在他自己也需要深入学习更高阶知识的时候?
一股酸涩的热流猛地冲上她的眼眶,视线瞬间模糊。她用力眨着眼,不想让泪水掉下来弄花笔记,喉咙却哽得说不出话。
“时间不多了,”江野的声音在旁边响起,依旧平稳,却比平时多了一丝不易察觉的柔和,“抓大放小,回归基础。这里面标红的部分,是重中之重。”
他没有问“你怎么了”,也没有说“别怕”。他只是用这样一种最实际的方式,将他所有的经验和智慧,凝练在这本笔记里,塞到她手中,告诉她该往哪里走,该怎么走。
宁晚抬起头,泪眼朦胧地看着他。初夏的阳光透过窗户,在他周身勾勒出温暖的光晕,他深邃的眼眸里,没有怜悯,只有沉静的信任和一种“我知道你可以”的笃定。
她用力吸了吸鼻子,将那股汹涌的情绪压下去,重重地点头:“我知道了!谢谢……谢谢你,江野。”
江野几不可察地松了口气,目光在她泛红的眼圈上停留了一瞬,然后移开,重新拿起自己的书,低声道:“不用谢。”
自习课的铃声适时响起,打破了这一刻过于浓稠的情绪。
宁晚小心翼翼地将那本厚重的笔记抱在怀里,像抱着全世界最珍贵的宝藏。她开始按照他标注的重点,重新规划最后二十几天的复习计划。那些曾经觉得杂乱无章、无从下手的知识点,在他的梳理下,仿佛瞬间有了清晰的脉络和骨架。
接下来的日子,宁晚像是被打通了任督二脉。她不再盲目地刷题,而是反复研读那本蓝色笔记,吃透每一个标红的知识点,理解每一种解题思路的精髓。遇到实在不懂的地方,她会在课间或放学后简短地询问他,而他总能一针见血地指出关键。
她依旧会疲惫,会焦虑,会在深夜里对着模拟卷的错题感到沮丧。
但每当这时,她只要摸一摸那本放在手边的、带着他字迹和温度的笔记,想起他沉静信任的眼神,心里就会重新涌起一股力量。
他不是帮她做题,而是教会她如何思考。
他不是替她走这条路,而是为她点亮了路上的灯。
初夏的蝉鸣依旧聒噪,倒计时的数字依旧刺眼。
但宁晚的心,却因为这本写满批注的笔记和身边无声的陪伴,而变得越来越沉静,越来越坚定。
最后的冲刺,注定是孤独的跋涉。
但她知道,她并非孤身一人。
有人将她可能走过的弯路一一标出,将她需要的武器精心打磨,然后默默放在她触手可及的地方。
这份藏在知识点与红笔批注下的、不动声色的守护,比任何轰轰烈烈的誓言,都更让她有勇气,去面对即将到来的一切。
喜欢别在我的世界里降温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别在我的世界里降温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