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士顿归来的日子,像被按下了加速键。A大的深秋在几场冷雨中迅速滑向初冬,枝头最后的倔强也被寒风卷落,只剩下遒劲的枝干直指灰蒙蒙的天空。宁晚和江野的生活重新被图书馆、实验室和各自未来的申请准备工作填满,空气里仿佛都漂浮着一种无形的、与时间赛跑的紧迫感。
宁晚的书架上,那本波士顿带回的英文专着旁边,迅速堆起了厚厚一沓打印出来的海外高校博士项目介绍、教授论文和申请指南。她的“未来路径可行性分析”文档日益丰满,里面充满了彩色标注、对比表格和待办事项清单。筛选学校、研读教授论文、构思研究计划、准备语言考试……每一项都耗时耗力,常常让她在图书馆待到深夜。
江野同样忙碌。他的博士后申请目标更为集中,但要求也更高。精心撰写的研究计划需要反复打磨,与潜在导师的邮件往来需要字斟句酌,同时还要兼顾手头尚未完结的实验室项目。两人在图书馆常坐的那个靠窗位置,常常只能看到对方埋首书堆或屏幕的头顶。
交流变得愈发高效且目标明确。
宁晚会将筛选出的、与自己研究方向契合的教授信息整理成摘要发给江野:“看看这几个‘潜在合作者’的‘研究方向匹配度’如何?”
江野会快速浏览后回复:“A教授近期工作‘创新性’不足,b教授方法论‘稳健’,但与你关注的‘异质性’问题‘交叉性’较弱。c教授可重点跟进。”
或者,宁晚在撰写研究计划时卡在某个技术细节,会将草稿发给他请求“同行评议”。他的回复往往一针见血,直接指出逻辑链条的薄弱处或引用文献的不足,附上几句关键的修改建议或更相关的参考文献。
他们像是彼此最严格也最可靠的审稿人,在对方通往未来的道路上,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质量控制器”角色。
然而,在这理性与效率至上的表象下,某些“参数”正在悄然发生跃迁。
一次,宁晚因为连续熬夜准备语言考试,加上心理压力,在图书馆里感到一阵剧烈的偏头痛。她脸色苍白,额角渗出细密的冷汗,不得不放下笔,用手按压着太阳穴。
对面的江野几乎立刻察觉到了她的异常。他放下手中的论文,绕过桌子走到她身边,俯下身,低声问:“怎么了?”
“头有点疼。”宁晚闭着眼,声音虚弱。
他没有再多问,伸手探了探她额头的温度,随即拿起她桌上的水杯和自己的校园卡,快步走向图书馆的热水间。不一会儿,他端回一杯温水和一瓶刚在自动贩卖机买的止痛药。
“先把药吃了。”他将水和药递给她,语气是不容置疑的平稳。
宁晚依言服下药片。他站在她身边,没有立刻回到座位,只是静静地看着她。直到她紧蹙的眉头稍稍舒展,脸色也好转一些,他才低声说:“今天到此为止,我送你回去休息。”
“可是我的计划还没……”
“‘迭代’暂停。”他打断她,语气带着一种罕见的、近乎强硬的温柔,“‘系统’需要维护。”
最终,宁晚在他的“强制”下,提前离开了图书馆。他送她到宿舍楼下,看着她走进门厅,才转身离开。那天晚上,他每隔一小时会发一条消息,内容极其简洁:“感觉如何?” 直到宁晚回复“好多了,睡了”,他才停止。
类似这样超越纯粹学术伙伴界限的关怀,开始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他们的日常里。他会记得她不喜欢吃香菜,在食堂点餐时会提前跟阿姨说明;她会在天气骤然转冷时,提醒他添一件外套;他们开始共享一些更私人化的“资源”,比如他那个包含了大量珍贵电子文献的云端硬盘,或者她整理的关于如何应对海外生活不适的实用贴士。
物理距离的迫近,非但没有带来不安,反而催生出一种更深层次的信任与依赖。他们开始具体地讨论未来可能面临的挑战——不同学校的申请策略、可能的时间线、甚至异国恋中保持联系的最佳方式。这些讨论不再是模糊的担忧,而是变成了需要共同面对和解决的实际问题。
一个周末的晚上,两人在实验室加班。窗外下起了今冬的第一场雪,细碎的雪花在夜色中静静飘落。江野终于调试通了一个困扰他许久的模型模块,保存好数据,他靠在椅背上,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宁晚也刚好完成研究计划的一个章节,抬起头,正好对上他望过来的目光。实验室里只开了他们这一区的灯,光线昏黄而温暖,将飘飞的雪花映照得像是一场无声的室内表演。
“如果,”江野忽然开口,声音在寂静中显得格外清晰,“我是说如果,我们接下来的‘坐标’暂时不重合……”
他没有说下去,但宁晚明白他的意思。申请结果充满不确定性,他们很可能需要经历一段时间的异地。
“那就保持‘通信协议’畅通,‘数据同步’频率提高。”宁晚看着他,眼神平静而坚定,“而且,‘收敛’是长期趋势。暂时的‘相位差’不影响最终结果。”
她用了他们最熟悉的语言,给出了她的答案。距离可以存在,但引力恒定。只要目标一致,路径终将交汇。
江野看着她,昏黄的灯光下,他的眼眸深邃如潭,里面清晰地映着她的身影,和一种难以言喻的、深沉的信赖。他朝她伸出手。
宁晚将自己的手放入他的掌心。
他的手温暖而有力,紧紧包裹住她的。两人隔着摆放着电脑和文献的书桌,手牵着手,静静地看着窗外越下越大的雪。
参数的跃迁已然发生,关系的维度悄然提升。
未来的坐标或许尚未完全锁定,但彼此之间那股强大的、恒定的引力,已足以穿越任何即将到来的时空距离,确保他们始终在同一个“参照系”内,向着共同的目标,协同运行。
喜欢别在我的世界里降温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别在我的世界里降温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