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业城,吴宫。
今日,一种炽热的情绪弥漫在朝堂之上。
“捷报——!襄阳大捷——!”
传令兵几乎是连滚爬爬地冲入大殿,因极度兴奋而嘶哑的声音回荡在每一个角落,瞬间攫住了所有朝臣的呼吸。
他手中高举的,不是寻常的帛书,而是沾染着烟火气息、边缘甚至有些焦黑的战时急报。
端坐于御座之上的吴主孙休,身体微微前倾,原本沉静的面容上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
他接过内侍快步呈上的捷报,目光迅速扫过。
起初是平静,继而眉头微扬,眼中的光芒越来越盛,最终,那紧抿的唇角再也抑制不住地向上扬起,化为一阵酣畅淋漓的大笑。
“哈哈哈!好!好一个陆抗!好一个陆幼节!”孙休猛地站起身,扬着手中的捷报,声音因激动而格外洪亮。
“众卿!天佑我东吴!陆抗在襄阳,于汉水之上大破魏军,焚毁其艨艟斗舰无数,魏国水师主力,一朝尽丧!”
这石破天惊的消息如同在滚油中泼入冷水,整个朝堂先是一寂,随即轰然炸开!
“什么?魏国水师主力……尽丧?”丞相濮阳兴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快步上前,从孙休手中恭敬地接过捷报副本,只看几行,双手便微微颤抖起来。
“陛下!此乃惊天之功啊!”御史大夫孟宗激动得胡须直颤。
“自魏贼势大以来,我江东屡受其迫,合肥、濡须,多少将士血洒江岸!今日,终得一雪前耻!”
“陆将军真乃国之干臣!有其父之风范,更胜其父之悍勇!”施绩高声赞叹,他是军中老将,深知魏国水师虽非其长,但近年来在成济整顿下亦不容小觑,此战能将其主力摧毁,意义非凡。
大殿之内,颂扬之声、感慨之语、欢欣之笑交织在一起,往日里庄严肃穆的朝堂,此刻竟如市集般热闹。
每一位大臣的脸上都洋溢着发自内心的笑容,多年的压抑、隐忍、担忧,似乎都随着这场大胜而烟消云散。
孙休看着满朝文武的兴奋之态,心中亦是豪情万丈。
他重新坐下,手指轻轻敲击着御座扶手,朗声道:“陆抗此战,不仅焚船杀敌,更是彻底打断了成济南下的脊梁!魏国步骑虽强,然无强大水师护航,其大军如何渡过汉水?襄阳坚城,自此可保无虞!我江东基业,稳如磐石!”
他越说越是激动:“昔年曹操率百万之众南下,幸得周郎赤壁一把火,保我江东基业。今日陆抗汉水这一战,其功不下周郎!传朕旨意,擢升陆抗为镇军大将军,都督荆襄诸军事,赐金千镒,帛五千匹!襄阳前线将士,人人厚赏!”
“陛下圣明!”群臣齐声高呼。
散朝之后,这胜利的喜悦如同涨潮的江水,迅速淹没了整个建业城。
宫门内外,消息灵通的官员们早已将捷报内容传开。
“听说了吗?陆将军在襄阳把魏军的水师给全端了!”
“真的?怪不得今日朝上诸位公卿如此欢喜!”
“那是自然!没了船,魏军难道游过汉水来打我们?襄阳稳了!”
“陆家果然满门忠烈,先有陆逊大都督夷陵破蜀,今有陆抗将军汉水灭魏,真乃我东吴擎天之柱!”
街头巷尾,酒肆茶楼,无论是士人还是平民,都在兴奋地议论着这场来之不易的大胜。
对于普通百姓而言,他们或许不懂复杂的战略局势,但他们明白,前方的将军打了胜仗,意味着江北的魏国铁骑短时间内无法威胁到他们的家园,这意味着安宁。
而在世家大族的深宅内院里,这场胜利则被赋予了更多政治和家族利益的考量。
顾、陆、朱、张等江东大姓的家主们,一边为陆抗的胜利感到与有荣焉(陆家本就是江东世族代表),一边也在暗自盘算着如何借此机会,在朝中、在军中为自家子弟谋取更多的利益。
胜利,总是能带来更多的权力和资源重新分配的机会。
合肥,与建业朝堂上近乎沸腾的欢庆不同,身处前线、与魏军对峙的老将丁奉,在接到这份详尽的战报时,反应要复杂得多。
书房内,灯烛安静地燃烧着。
丁奉独自一人,将战报反复看了三遍。他那张饱经风霜、刻满皱纹的脸上,先是露出了由衷的欣慰笑容,抚掌轻叹:“好一个陆幼节!此战打得漂亮!扬我东吴水军之威,壮我三军将士之胆!后生可畏,后生可畏啊!”
他起身走到窗前,望向远方,那是襄阳,也是魏国中原腹地。
作为沙场老将,他比建业那些文臣更清楚这场胜利的价值。
摧毁魏国水师主力,不仅仅是保住襄阳那么简单,它更意味着在未来数年内,魏吴之间的战略态势将发生微妙转变。
东吴掌握了汉水乃至长江中游的绝对控制权,进可窥视魏国荆北、南阳,退可保江汉防线无忧。
成济策划的这次南下攻势,被陆抗彻底挫败了。
然而,欣慰与赞叹过后,一丝难以言喻的落寞悄然浮上丁奉心头。
他缓缓坐回案前,看着自己那双布满老茧、青筋毕露的手。
这双手,挥舞过刀剑,开过强弓,曾在冰雪中紧握长矛,也曾在战船上勒紧缆绳。
他丁奉,出身寒微,凭着不怕死的悍勇和一点一点积累的军功,从一个小小的士卒,一步步爬到今天的高位。
他深知自己的长处在于冲锋陷阵,在于把握战场瞬息万变的机会,若论运筹帷幄、深谋远虑,他自问远不及当年的周瑜、鲁肃,也不及后来的陆逊,甚至……不及今日的陆抗。
“丁奉啊丁奉,人不服老不行喽。”他低声自语,语气中带着几分自嘲,几分感慨。
“陆抗此子,确有其才,沉稳果决,深谙水陆战法,观此汉水一役,其韬略……恐不下其父之下。”
他想起自己能被封为大将军,更多是凭借资历、忠诚和往日的战功,是陛下对老臣的抚慰与倚重。
若真论起经天纬地之才、统帅全局之能,他内心清楚,陆抗才是更能担当起支撑东吴未来危局重任的人选。
但这丝落寞并未持续太久。
丁奉毕竟是丁奉,那个以国家社稷为重的老将军。
他深吸一口气,将心中那点个人的怅然压下,眼神重新变得坚定和明亮。
“无论如何,此乃国家之幸!江东有陆抗在,对抗曹魏,便多了几分底气,几分胜算!”他提起笔,准备亲自给陆抗写一封贺信,也为陛下上一道奏疏,极力褒奖陆抗之功,并建议趁此良机,巩固防线,甚至可以考虑在局部进行一些试探性的反击。
他仿佛已经看到,在陆抗这样的新一代栋梁的支撑下,东吴的国祚得以延续,江东的繁华得以保全。
这对于一生戎马、为国征战的他来说,便是最大的安慰。
建业的欢歌,合肥的慨叹,都汇聚成了东吴面对这场大胜的不同音符。
朝野上下,沉浸在魏国水师覆灭、襄阳转危为安的巨大喜悦之中。
他们确信,失去了渡河利器的魏军,只能望汉水而兴叹,至少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来自北方的威胁已经大大降低。
江东的天空,似乎从未如此晴朗过。
然而,无论是狂喜的孙休,还是冷静的丁奉,亦或是那些欢欣鼓舞的朝臣百姓,此刻都未能完全预见,北方的那个对手,那个名叫成济的魏国统帅,在遭遇如此重创之后,并未就此沉沦,他正在酝酿着另一场超出所有人意料的反击。
汉水的波涛,暂时平息,但决定两国命运的战云,远未到散去之时。
喜欢穿成成济:保曹髦定三国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穿成成济:保曹髦定三国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