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则宏被软禁的第七日,京城的寒意更浓了。
可朱雀大街上,却涌动着一股灼热的暖流 ——
数百名身着青布长衫的学子,手举 “先生无罪” 的木牌,沿着街道缓缓走向皇宫,他们步伐整齐,神色坚定,口中反复高呼:
“靖川伯革新利民,何罪之有?恳请陛下释放先生,重开书院!”
为首的正是李墨。
他本已安全抵达江南,却在听闻陈则宏被软禁的消息后,连夜赶回京城。
他联络了二十余名留在京城的书院学子,又通过暗影找到了数十位曾受陈则宏恩惠的寒门学子 ——
那些因书院减免学费得以读书,因陈则宏推广新粮种得以饱腹的年轻人,此刻都愿为护住这位 “开蒙先生” 挺身而出。
“李兄,前面就是承天门了,锦衣卫拦着不让进怎么办?”
一位身材瘦小的学子攥紧木牌,声音带着一丝紧张。
李墨拍了拍他的肩膀,目光扫过身后的学子们:
“咱们不求冲撞宫门,只求陛下能听到我们的声音。只要我们跪着不走,总能让陛下知道,先生的学问不是异端,先生的为人绝非谋逆!”
抵达承天门外时,锦衣卫早已列阵等候,明晃晃的刀枪在阳光下泛着冷光。
“尔等学子,竟敢聚众闹事,可知这是谋逆大罪?”
锦衣卫指挥使得意洋洋地呵斥,手中的马鞭指着学子们,
“再不退去,休怪本官不客气!”
“我们不是闹事,是为靖川伯请愿!”
李墨上前一步,将木牌举过头顶,
“靖川伯办学启民智,治水安百姓,平定北疆护家国,他何罪之有?若说传播实学是罪,那让百姓吃饱饭、让学子有书读,也是罪吗?”
他的声音清亮,传遍了承天门外的广场,引来了不少围观的百姓。
起初,百姓只是远远观望,可当有人认出这些学子是格物书院的学生,想起陈则宏推广的新粮种让今年的收成多了三成,想起书院义诊救活了自家患病的亲人,人群渐渐骚动起来。
一位白发老农拄着拐杖,颤巍巍地走到学子们身后,对着宫门方向跪下:
“陛下,靖川伯是好官啊!俺家今年种了他推广的番薯,才没饿肚子,您可不能冤枉他!”
有了第一个,便有第二个。
卖布的商贩、开茶馆的掌柜、甚至街头的乞丐,都纷纷走到承天门外,与学子们一起跪下。
不到一个时辰,承天门外的广场上,已聚集了数千人,他们中有老人,有孩童,有男子,也有女子,齐声高呼:
“先生无罪!靖川伯无罪!”
声音如惊雷般响彻云霄,连皇宫内都能清晰听到。
御书房内,皇帝正对着奏折发呆,窗外的呼喊声却越来越近。
他皱着眉头,问身边的太监:
“外面何事喧哗?”
太监脸色发白,颤声道:
“陛下,是…… 是格物书院的学子,还有不少百姓,在承天门外请愿,要求释放靖川伯,重开书院。”
“什么?”
皇帝猛地站起身,走到窗边,撩起窗帘一角。
透过窗棂,他能看到承天门外黑压压的人群,能看到那些高举的 “先生无罪” 木牌,能听到那震耳欲聋的呼喊声。
他心中一震 —— 他从未想过,陈则宏在百姓心中竟有如此高的声望。
就在这时,徐太傅匆匆入宫,面色慌张:
“陛下,外面百姓聚众闹事,定是陈则宏暗中指使!此等煽动民心之举,更证明他图谋不轨,请陛下即刻下令,驱散百姓,将为首的学子下狱!”
“下令驱散?”
皇帝冷冷地看了徐太傅一眼,
“你没看到外面有多少人吗?若强行驱散,引发民变,你担得起这个责任?”
徐太傅被问得哑口无言,只能低着头,不再说话。
皇帝重新坐回龙椅,指尖轻轻敲击着案面。
他知道,此刻已不能再忽视民意。
若执意软禁陈则宏,甚至将其下狱,不仅会失去民心,更可能引发更大的动荡。
而保守派虽然势力强大,却也不敢公然与万民为敌。
他必须做出让步,既能平息民愤,又能保住皇室的威严。
沉吟片刻,皇帝对太监吩咐:
“传朕旨意:靖川伯陈则宏,虽行事过于激进,引发朝野争议,但其本心为国,并无谋逆之心。着即解除软禁,准其归家休养;格物书院可有限度恢复授课,然实学课程需削减,以儒学为主,不得再授‘异端’内容。”
他顿了顿,补充道:
“至于请愿的学子与百姓,念其无知,不予追究,令锦衣卫好生劝导,遣散归家。”
旨意传到承天门外时,广场上瞬间安静下来。
当听到 “解除软禁”“重开书院” 时,学子们与百姓们先是愣了愣,随即爆发出震天的欢呼。
李墨激动得泪流满面,对着宫门方向重重叩首:
“谢陛下!陛下圣明!”
百姓们也纷纷起身,对着皇宫的方向跪拜,口中高呼 “陛下圣明”。
靖川伯府内,陈则宏正坐在院中看书,听到院外传来 “解除软禁” 的旨意,手中的书猛地掉落在地。
他抬起头,看到锦衣卫指挥使亲自前来,脸上带着几分僵硬的笑容:
“靖川伯,陛下有旨,解除您的软禁,您可以自由出入府邸了。”
陈则宏缓缓站起身,心中五味杂陈。
他知道,这场危机之所以能化解,并非皇帝突然醒悟,而是民意的力量。
可他也清楚,皇帝虽解除了软禁,却也对他心存芥蒂 ——“行事过于激进” 的评价,“削减实学课程” 的限制,都在提醒他,君臣之间的隔阂已生。
不久后,李墨带着几位学子来到伯府探望。
看到陈则宏平安无事,学子们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李墨哽咽道:“先生,我们就知道,陛下一定会明白您的苦心,百姓也不会忘记您的恩情。”
陈则宏笑了笑,却难掩眼中的疲惫:
“辛苦你们了。只是书院虽重开,实学课程却被削减,未来的路,怕是更难走了。”
他顿了顿,目光变得坚定,
“但无论如何,只要书院还在,只要还有人愿意学实学,我们就不能放弃。”
消息传开,朝中改革派官员松了口气,保守派却心有不甘。
徐太傅看着承天门外渐渐散去的人群,心中满是怨恨 ——
他没想到,陈则宏竟能得到如此多的民心,这一次,终究是没能扳倒他。
然而,这场风波虽暂息,君臣之间的隔阂却已难以弥补。
陈则宏回到家中后,并未像往常一样立刻入宫谢恩,而是以 “身体不适” 为由,上书请辞国子监祭酒一职,只愿在家中休养。
皇帝虽未批准,却也未再召见他,只是让他 “好生休养”。
夜深人静时,陈则宏独自站在书房窗前,望着天边的明月。
他知道,这场危机的化解,只是暂时的。保守派不会善罢甘休,皇帝对他的忌惮也并未消失。
未来的革新之路,只会更加艰难。但他并不后悔 ——
只要能护住实学的火种,只要能让更多人受益于革新,哪怕前路布满荆棘,他也会继续走下去。
窗外的月光洒在他的身上,映出他坚定的身影。
这场与保守派的较量,这场与皇权的博弈,还远未结束。
而他,将以更沉稳的姿态,迎接未来的挑战。
喜欢打工女孩穿越认的干爹,豪横!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打工女孩穿越认的干爹,豪横!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