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后的伯爵府试验田里,陈则宏正蹲在地上,对着一幅手绘的图纸出神。
图纸上,两种陌生的作物栩栩如生 ——
一种是椭圆形、表皮粗糙的块茎,标注着 “土豆”;
另一种是穗状、颗粒饱满的谷物,标注着 “玉米”。
这是他凭借现代记忆,反复勾勒修改而成的图形,每一笔都承载着沉甸甸的希望。
“父亲,商队已经出发三个月了,不知道能不能找到这两种作物。”
小花端着水壶走来,轻轻浇在试验田的空地上。
这片田地已被深耕细作,划分成数十块小畦,就等新粮种子归来。
陈则宏站起身,望着远方:
“西域商路艰险,还要穿越沙漠戈壁,得有耐心。但我记得这两种作物耐旱耐贫瘠,产量又高,若是能引进,将来遇上灾年,就能救无数百姓。”
他之所以如此执着,是因为在翻阅前朝史料时,发现晟朝每十年便会遭遇一次大规模粮荒,而传统的稻麦作物对水热条件要求极高,一旦遭遇旱涝,便容易绝收。
为了寻找这两种 “救命粮”,陈则宏动用了异珍阁的全部资源,派出三支商队,分别前往西域、南洋及更远的西洋,每支商队都携带了他绘制的作物图、足够的黄金,以及暗影成员随行保护。
商队临行前,他特意叮嘱:
“不惜一切代价,务必找到这两种作物的种子,哪怕只带回一小袋。”
时光荏苒,半年过去,两支商队陆续归来,均一无所获,唯有前往西洋的商队,在经历了风暴、海盗、疫病等重重磨难后,终于在一个名为 “吕宋” 的岛国,找到了土豆和玉米。
带队的商人捧着沉甸甸的布袋,跪在陈则宏面前,声音哽咽:
“大人,不负所托!这是土豆的块茎,这是玉米的种子,我们足足找了三个月,才从当地土着手中换得!”
陈则宏颤抖着打开布袋,看到熟悉的土豆和玉米种子,眼中满是激动。
他立刻将种子分成数份,一份种在伯爵府的试验田,一份交给格物书院的农学馆,还有一份送到自己的封地 —— 皇帝因北疆之功赏赐的千亩良田。
他亲自指导工匠改良农具,教农户深耕土地、合理密植,还编写了《土豆玉米种植法》,详细记录播种、施肥、灌溉、收获的全过程,让学子们誊抄后,分发到封地与京郊的农户手中。
土豆和玉米的生长习性与本土作物截然不同。
土豆埋在地下结果,玉米长得比高粱还高,起初农户们纷纷质疑:
“这东西看着古怪,能吃吗?能高产吗?”
陈则宏与小花亲自下地示范,从播种到浇水,一步步耐心教导。
当第一批土豆成熟,农户们挖出沉甸甸的块茎,每亩产量竟达稻麦的三倍时,所有人都惊呆了;
玉米收获时,每株玉米穗都颗粒饱满,晒干脱粒后,产量也远超预期。
“靖川伯真是活神仙!这土豆埋在土里就能长,不用太多水也能活!”
“玉米磨成粉能做饼,还能喂猪,这下再也不用担心饿肚子了!”
农户们的赞誉传遍四方,越来越多的人主动前来学习种植技术,土豆和玉米的种植范围,从陈则宏的封地、京郊,逐渐扩展到周边州县。
天有不测风云,次年入夏后,晟朝多个州县遭遇特大旱灾。
自六月起,连续三个月滴雨未下,河流干涸,土地龟裂,稻麦等传统作物成片枯死,颗粒无收。
灾区百姓纷纷逃离家园,沿途乞讨,饿殍遍野,灾情急报如雪片般送往京城,皇帝忧心忡忡,连续多日失眠。
“陛下,灾区已出现人吃人的惨状,若再不调粮救济,恐生民变!”
户部尚书跪在御书房,满面愁容,
“可国库粮仓已空,各地藩王又拒不调粮,臣实在无计可施!”
就在满朝文武束手无策时,陈则宏带着一封奏折入宫。
奏折中,他详细说明了土豆和玉米的耐旱特性,并汇报:
“臣封地及京郊种植的土豆玉米,虽遇大旱,仍可收获,预估总产量可救济十万灾民。臣愿将所有收成捐献朝廷,同时已令格物书院学子前往灾区,指导灾民紧急种植晚熟土豆,可解燃眉之急!”
皇帝看完奏折,大喜过望,当即下旨:
“准奏!加封靖川伯为靖川侯,节制灾区粮运,即刻调运土豆玉米前往灾区,务必保住百姓性命!”
陈则宏与小花亲自坐镇灾区,组织人手分发粮食。
蒸熟的土豆、玉米饼源源不断地送到灾民手中,那些饿了数日的百姓,捧着热气腾腾的食物,泪流满面,对着陈则宏父女的方向连连跪拜。
小花带着书院的医女和学子,在灾区开设临时粥棚,一边分发食物,一边教导灾民开垦荒地,种植晚熟土豆。
令人惊叹的是,即便是在龟裂的土地上,土豆也能顽强生长。
一个月后,晚熟土豆收获,灾区的粮食压力大大缓解。
这场特大旱灾中,种植了土豆玉米的地区,百姓无一饿死;
而未种植的地区,在陈则宏调运的粮食救济下,也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伤亡。
据事后统计,土豆玉米共救活了近百万灾民,创下了晟朝救灾史上的奇迹。
灾情过后,百姓的感恩之情如潮水般涌来。
各地灾民自发为陈则宏父女修建生祠,供奉他们的牌位,称他们为 “活神仙”“万家生佛”;
民间传唱着新的童谣:“靖川侯,活菩萨,送新粮,救万家;土豆香,玉米甜,百姓不再受饥寒。”
甚至有灾民千里迢迢来到京城,只为在伯爵府前磕几个头,表达谢意。
朝野上下,对陈则宏的评价也达到了顶峰。
之前一直反对他的保守派,此刻也哑口无言 —— 毕竟,活人无数的功德,远比学术之争重要得多。
徐太傅虽心中不甘,却也不得不承认:“陈则宏此举,功德无量,实乃国之柱石。”
皇帝更是对陈则宏恩宠至极,亲自在太和殿举行庆功宴,当着满朝文武的面,赐予他丹书铁券:
“靖川侯陈则宏,引进新粮,救万民于水火,功德昭着。特赐丹书铁券,免死三次,其后代可世袭爵位,永享荣华!”
此外,还赏赐黄金万两、绸缎千匹,并将京郊万亩良田赏赐给他,作为新粮推广的试验基地。
庆功宴上,陈则宏手持丹书铁券,心中却异常平静。
他知道,这份荣耀不是为了个人,而是为了那些在灾荒中存活下来的百姓,为了土豆玉米这两种 “救命粮”。
他起身叩首:“陛下谬赞,臣不敢居功。此乃陛下圣明,百姓齐心,方能渡过难关。臣愿继续推广新粮,让天下百姓皆能温饱,不再受饥馑之苦。”
小花站在人群中,看着父亲的身影,眼中满是骄傲。
她知道,父亲的初心从未改变 —— 从治水到办学,从革新到引种新粮,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让这个时代的百姓能过上更好的生活。
而这份活人无数的功德,也让他们在这个异世,真正站稳了脚跟,获得了无可撼动的地位。
消息传遍天下,陈则宏父女的声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无论是民间百姓,还是朝中官员,都对他们敬重有加。而土豆玉米的种植,也在全国范围内迅速推广开来,成为晟朝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
这场大饥荒,因新粮的出现而化解;而陈则宏父女,则因这份功德,被永远铭记在百姓心中。
夜色渐深,庆功宴结束后,陈则宏与小花并肩走在回宫的路上。
月光洒在他们身上,映出长长的身影。“父亲,我们做到了。” 小花轻声说。
陈则宏点点头,眼中满是坚定:“这只是开始。未来,我们还要推广更多新作物,改良更多农具,让这个国家越来越强,让百姓越来越幸福。”
他知道,有了丹书铁券的庇护,有了百姓的支持,未来的革新之路,将会更加顺畅。
而他与小花,也将在这个异世,继续书写属于他们的传奇。
喜欢打工女孩穿越认的干爹,豪横!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打工女孩穿越认的干爹,豪横!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