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恒静滞方舟”内部的时间仿佛被拉长、稀释,与外界“蓝图”统治下的死寂世界形成了两个截然不同的时空泡。暗红色的恒定光芒笼罩着一切,厚重的沉寂如同无形的襁褓,庇护着这群来自不同时代、不同命运的“遗民”。
“破晓”的幸存者们在这片陌生的庇护所中安顿下来。孩子们在绝对安全的环境中,终于露出了属于他们年龄段的、带着些许茫然的好奇与困倦,在父母的怀抱中沉沉睡去,这是他们许久未曾有过的、无需担惊受怕的睡眠。大人们则强忍着劫后余生的疲惫,在杨振南的指挥下,开始小心翼翼地探索这片有限的活动区域,并利用携带的少量工具,试图建立更可持续的临时居所。他们不敢触碰那些排列整齐的暗金属“茧”,那些属于上一个纪元的“火种”散发着令人敬畏的疏离感。
林溪的恢复速度在这片与她力量本源共鸣的环境中快得出奇。那无处不在的“沉寂”非但没有压制她,反而如同最纯净的养料,滋养着她因过度消耗而受损的归墟本源。她甚至能感觉到,自己对“终结”与“开端”循环的理解,在这片“锈蚀纪元”的终极造物内部,变得愈发清晰和深刻。
顾临手背上的锈痕也平静下来,不再有灼痛或异常的脉动,只是如同一个冰冷的纹身,与整个方舟的韵律同步呼吸。他利用这段时间,更加专注地对抗着锈痕对自身秩序之力的侵蚀,并尝试理解这种极端规则的特性。他发现,当他不去试图“净化”或“驱逐”它,而是以自身秩序之力去“引导”和“约束”那冰冷的“凋零”之意时,反而能达成一种微妙的平衡,甚至能让锈痕在特定情况下,成为感知外界“收割者”或类似存在的预警器。
陈浩则成了沟通两方的润滑剂。他天生的乐观和适应力,让他很快与“破晓”中的一些年轻人打成一片,同时也将幸存者们对外面世界的恐惧、对未来的迷茫,以及一些零碎的、关于“蓝图”和“收割者”的观察信息,反馈给林溪和顾临。
苏晚通过那极其不稳定、时断时续的共鸣链接,艰难地接收着来自方舟内部的数据碎片。她试图解析这艘方舟的构造原理、能量系统,尤其是关于“源初之镜碎片”道标的更多信息。然而,方舟的规则加密等级高得令人绝望,她所能破译的,仅仅是冰山一角。
“方舟的核心能量回路……与我们所知的任何体系都不同。”苏晚的声音夹杂着大量的干扰噪音,在林溪和顾临的意识中响起,“它似乎……直接抽取某种……‘规则真空’或者说‘绝对静止’层面的能量。这解释了为何它能在能量储备如此低的情况下,维持这庞大的静滞场。但为其充能……我们现有的技术……无法理解。”
这意味着,寻找“源初之镜碎片”几乎是唯一可行的充能方案。
林清的声音也偶尔会穿透层层壁垒,直接与林溪进行短暂的精神交流。她的语气依旧冷静,但林溪能感觉到,姐姐对这座“锈蚀纪元”的方舟抱有极大的兴趣,甚至可以说是……警惕。
“小心,林溪。”林清的声音如同冰冷的溪流,“‘永恒静滞’……这本身就是一个悖论。极致的静止,最终只会导向存在的消解。这方舟庇护了你们,但也在无形中同化着一切。不要过于沉迷于这片‘死海’的安宁。”
林溪明白姐姐的担忧。这片空间的沉寂,确实带有一种潜移默化的催眠效果,让人不由自主地想要放弃思考,放弃挣扎,融入这永恒的平静。这何尝不是另一种形式的“终结”?
她不能允许自己和其他人沉溺于此。他们需要行动,需要找到激活方舟、甚至最终打破“蓝图”统治的方法。
几天后(或者说,在方舟内失去了确切时间概念的某个时刻),林溪站在那幽蓝色的中枢控制台虚影前,再次调出了那个闪烁着“源初之镜碎片”道标的界面。经过休养和感悟,她的状态达到了一个新的巅峰,灰白的眼眸中仿佛有星璇生灭。
“能尝试增强这个道标的信号吗?”林溪询问控制台,“或者,方舟内部是否有关于这些碎片更详细位置记录的‘记忆’?”
【道标信号增强,需要消耗额外能量,将加速方舟能源枯竭。】控制台冰冷地回应,【方舟核心数据库因能量不足及部分模块永久性损伤,超过99.8%信息无法读取。现存可访问信息,已展示。】
希望再次变得渺茫。
就在这时,顾临走了过来,他抬起手,手背上的锈痕在控制台幽蓝光芒的映照下,显得格外清晰。
“或许……不需要方舟主动增强。”顾临看着林溪,眼神锐利,“我的锈痕,还有你的归墟之力,我们都与‘源初之镜’存在联系。我们能不能……主动去‘倾听’道标? 不是在这里,而是在方舟的边界,在尽可能靠近现实世界,但又受方舟庇护的位置?”
这是一个大胆的想法!利用他们自身作为媒介,去放大和感知那微弱的道标信号!
林溪眼中一亮:“就像我们在镜域寻找节点一样?但这次的目标更遥远,信号更微弱……”
“值得一试。”顾临语气坚定,“总比在这里等待能量耗尽,或者被永恒的静滞同化要好。”
计划很快确定。他们选择了一个位于方舟边缘、据说曾经是观测外部环境的舱室。这里依旧被静滞场保护,但规则壁垒相对“稀薄”,更易感知外界。
杨振南派了几名最得力的手下协助警戒,虽然在这绝对安全的方舟内,警戒更像是一种形式。
林溪和顾临相对盘坐在舱室中央。陈浩和苏晚(通过远程链接)负责监控他们的状态和数据变化。
林溪闭上双眼,将归墟之力缓缓扩散开来,不再像之前那样形成力场,而是化作无数极其细微的、无形的“感知触须”,如同水母的触手,轻柔地探向方舟的规则壁垒,探向那之外被“蓝图”统治的、死寂的现实世界。她努力排除“蓝图”秩序带来的干扰,专注于寻找那一丝与自身、与锈痕同源的、属于“源初之镜”的独特“锈冷”共鸣。
顾临则集中精神于手背的锈痕之上。他不再压制它,而是引导着自身的秩序之力,如同给这冰冷的印记“充电”,使其变得更加“敏锐”。那暗红色的纹路微微发光,散发出愈发清晰的“凋零”波动,主动与外界可能存在的同源碎片产生呼应。
过程极其艰难。外界的“蓝图”规则如同厚重的铅云,屏蔽着一切“异常”。那“源初之镜”的道标信号微弱得如同宇宙背景辐射,时隐时现。
时间一点点流逝。林溪的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顾临的脸色也愈发苍白。这种精微的、跨越规则壁垒的感知,对心神的消耗巨大。
就在两人都感到有些力不从心,准备暂时放弃时——
嗡!
顾临手背上的锈痕,猛地剧烈刺痛了一下!并非危险的预警,而是一种……被清晰拨动的琴弦般的共鸣感!
几乎同时,林溪那扩散出去的无数“感知触须”中,有一条极其遥远的“丝线”,仿佛触碰到了某种冰冷、古老、却又无比亲切的存在!
那感觉转瞬即逝,如同黑暗中划过的一丝微弱星火。
但足够了!
两人猛地睁开眼睛!
“东北方向!距离……极远!但信号……很清晰!”林溪的声音带着一丝激动后的沙哑。
“坐标已捕获!”苏晚的声音几乎同时响起,带着难以置信的振奋,“信号源强度远超预期!并非完全沉寂!它……它似乎在被某种力量……缓慢激活?!”
什么?!
这个发现让所有人心头巨震!
“源初之镜”的碎片,并非完全死寂?还在被激活?被谁?难道是……“蓝图”?它在吸收利用这些碎片的力量?
还是……另有其人?
无论如何,一个明确的目标,一个可能蕴含着巨大能量和秘密的坐标,终于被他们捕捉到了!
沉寂的方舟,仿佛也因此注入了一丝新的活力。
他们不再是被动躲避的逃亡者。
他们找到了第一个……可以主动出击的目标。
静滞之海中,回响的锚点,已然抛下。
喜欢镜域:无序宣言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镜域:无序宣言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