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雾散去时,朝阳正穿透云层,在小院的泥地上投下暖融融的光斑。张茜刚把芽儿交给李翠,就听见院门口传来徐嘉和王彬的说话声,两人已经扛着镰刀、背着渔竿站在那里,竹篓里还放着块叠好的粗麻布。
“茜姐,我们去河边割芦苇,顺便试试能不能钓几条鱼。”徐嘉扬了扬手里的渔竿,那是他前几天用桦木枝打磨的,线是拆了旧衣物搓成的粗线,鱼钩则是用磨尖的铁钉弯成的,“你要是得空,要不要一起去?河边风凉,正好散散心。”
张茜看了眼灶房里正忙着蒸馒头的李翠,又低头摸了摸芽儿软乎乎的头发,笑着点头:“好啊,我跟你们去,正好帮着拾掇芦苇。”她转身回屋拿了顶草帽,又从墙上摘下块布巾,“芽儿要是醒了,让她先吃点馒头垫垫,我早点回来。”
李翠从灶房探出头来,手里还拿着块揉好的面团:“放心去吧,我看着她呢。你们要是钓着鱼,中午就做清炖鱼汤,给芽儿也补补。”
三人刚走出小院,就看见小石头举着个小竹篮追了出来,篮子里装着几块昨天剩下的玉米饼:“我也要去!我帮你们拾芦苇,还能帮着看鱼竿!”他跑到徐嘉身边,仰着小脸满眼期待,“周爷爷说他要在家给芽儿做小床的栏杆,让我跟你们去见识见识怎么钓鱼。”
徐嘉笑着揉了揉他的头发:“行啊,跟紧点,河边的泥滑,别乱跑。”
往河边去的路比山林里平坦些,路边的野草沾着晨露,踩上去软软的。走了约莫半个时辰,就听见潺潺的流水声,眼前渐渐开阔起来——一片青绿色的芦苇荡顺着河岸蔓延开,芦苇秆有一人多高,穗子轻飘飘的,在风里轻轻摇晃,像一片绿色的波浪。河水清澈见底,能看见水底圆润的鹅卵石,偶尔有几尾小鱼摆着尾巴游过,惊起一圈圈涟漪。
“哇,好多芦苇!”小石头兴奋地冲进芦苇荡,伸手去够芦苇穗,却被芦苇叶划了下胳膊,疼得他皱了皱眉。
“慢点,芦苇叶边缘锋利,别割着手。”王彬赶紧跟过去,从背包里拿出手套递给小石头,“戴上这个,再帮我们割芦苇。”他转头对徐嘉和张茜说,“咱们先割些粗壮的芦苇,选那些没开花的,编出来的垫子才结实。”
徐嘉点点头,挥起镰刀开始割芦苇。镰刀落下,“咔嚓”一声,粗壮的芦苇秆就应声倒地。张茜则蹲在旁边,把割下来的芦苇秆整理好,去掉叶子,捆成一小捆一小捆的。小石头戴着手套,学着张茜的样子整理芦苇,虽然动作笨拙,却做得格外认真,时不时还会捡起地上掉落的芦苇穗,插在自己的草帽上,引得张茜和王彬直笑。
割了约莫一个时辰,已经捆好了十几捆芦苇。徐嘉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指着河边一块平整的石头说:“先歇会儿,我去试试钓鱼。”他从竹篓里拿出渔竿,又从怀里掏出个小布包,里面装着碾碎的玉米饼和几条蚯蚓。“用玉米饼钓鲫鱼,蚯蚓钓鲤鱼,看看今天运气怎么样。”
他在石头上坐下,把鱼饵挂在鱼钩上,轻轻一甩渔竿,鱼线带着鱼饵落入水中,溅起一朵小小的水花。小石头赶紧凑过去,趴在石头边,眼睛紧紧盯着水面上的浮漂,大气都不敢喘。
张茜坐在旁边的草地上,看着眼前的芦苇荡和清澈的河水,心里格外平静。风吹过芦苇荡,发出“沙沙”的声响,混合着河水的流淌声,像一首温柔的歌谣。她想起以前在城里,从来没有见过这样开阔的自然景象,每天都是钢筋水泥的丛林和匆匆忙忙的人群,哪里有这样的宁静和自在。
“动了动了!浮漂动了!”小石头突然激动地喊起来,指着水面上微微晃动的浮漂,“徐嘉哥,快提竿!”
徐嘉屏住呼吸,眼睛紧紧盯着浮漂,等到浮漂猛地往下一沉,他猛地一扬渔竿,渔线瞬间绷紧,传来清晰的拉扯感。“上钩了!”他喊了一声,慢慢往回拉渔线,只见一条巴掌大的鲫鱼在水里挣扎着,银灰色的鳞片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小石头兴奋地跳起来,伸手想去抓鱼,却被徐嘉拦住:“别急,等拉到岸边再抓。”徐嘉慢慢收线,将鲫鱼拉到岸边,王彬赶紧伸手按住鱼身,摘下鱼钩,把鱼放进早就准备好的水桶里。
“太好了!钓到鱼了!”小石头围着水桶转来转去,看着桶里游动的鲫鱼,笑得合不拢嘴,“我也要钓!我也要钓!”
徐嘉把渔竿递给小石头,耐心地教他怎么挂鱼饵、怎么甩竿。小石头学得有模有样,虽然第一次甩竿把鱼饵甩到了芦苇丛里,却一点也不气馁,重新挂好鱼饵,再次尝试。这一次,渔线稳稳地落入水中,浮漂在水面上轻轻漂浮着。
接下来的一个时辰里,几人轮流钓鱼,运气格外好,一共钓了五条鲫鱼和两条鲤鱼,最大的一条鲤鱼足有两斤重。小石头也亲手钓上了一条小鲫鱼,高兴得逢人就说:“我钓的!这是我钓的鱼!”
临近中午,太阳渐渐升高,几人收拾好渔竿和芦苇,背着沉甸甸的收获往回走。小石头拎着水桶,脚步轻快,嘴里还哼着不成调的歌。
回到小院时,一股木头的清香扑面而来。只见老周正坐在院中的板凳上,手里拿着锤子,正在给芽儿的小床钉栏杆。小床已经基本成型,床架是用结实的桦木做的,床板铺得平平整整,四周的栏杆打磨得光滑圆润,没有一点毛刺。芽儿坐在旁边的竹椅上,由李翠抱着,正好奇地看着老周干活,小手时不时伸出去,想摸摸床上的木板。
“周爷爷,我们回来啦!还钓了好多鱼!”小石头兴奋地跑过去,把水桶放在地上,“你看,这是我钓的小鲫鱼!”
老周放下锤子,抬头看了看他们,又看了看水桶里的鱼,笑着说:“收获不小啊!正好中午炖鱼汤,给芽儿补补。”他指着旁边的小床,“你们看,小床差不多做好了,就差给栏杆上抹点松油,防蛀又光滑。”
张茜走过去,仔细打量着小床。小床不大,刚好够芽儿睡,床架上还被老周刻了简单的花纹,虽然朴素,却透着满满的用心。“周爷爷,这床做得真好看,辛苦您了。”她轻声说,心里满是感激。
“不辛苦,”老周摆摆手,拿起一块打磨好的小木片,“芽儿是咱们这儿最小的,得让她睡得舒服些。等抹上松油,再铺层芦苇垫和褥子,保证软和又暖和。”
李翠抱着芽儿走进灶房:“我去处理鱼,你们歇会儿,中午喝鱼汤、吃馒头。”
小石头跟着跑进灶房,想帮着李翠杀鱼,却被鱼溅起的水花打湿了脸,引得众人哈哈大笑。徐嘉和王彬则把芦苇搬到柴房旁边,摊开晾晒,准备等晒干后再编芦苇垫。
中午的饭桌上,一大盆清炖鱼汤端了上来,汤色奶白,香味浓郁。李翠把鱼肉挑出来,仔细去掉鱼刺,喂给芽儿吃。芽儿吃得格外香,小嘴张得圆圆的,一口接一口,还时不时发出满足的“咿呀”声。小石头捧着碗,喝着鱼汤,吃着馒头,嘴里还不停念叨:“真好吃,比上次的蘑菇汤还香!”
饭后,老周拿出松油和刷子,开始给小床抹油。松油是他前几天特意去山里采的松脂熬制的,带着淡淡的松香味。他小心翼翼地把松油抹在床架和栏杆上,确保每个地方都抹到。张茜坐在旁边帮忙递东西,看着老周认真的样子,心里暖暖的。
徐嘉和王彬则趁着中午的好天气,开始编芦苇垫。他们把晒干的芦苇秆分成均匀的几份,用粗线串起来,再按照一定的纹路编织。王彬手巧,编得又快又整齐,徐嘉则慢一些,时不时还要问王彬几句。小石头也凑在旁边,学着他们的样子摆弄芦苇秆,虽然编得乱七八糟,却玩得不亦乐乎。
傍晚时分,芦苇垫编好了。徐嘉把芦苇垫铺在小床上,又铺上一层干草和褥子,小床瞬间变得柔软舒适。老周也刚好把松油抹完,小床散发着淡淡的松香味,看起来既结实又温馨。
张茜抱着芽儿,把她轻轻放在小床上。芽儿躺在柔软的褥子上,好奇地打量着四周的栏杆,小手伸出去,抓住一根栏杆,轻轻摇晃着,嘴里发出咯咯的笑声。“芽儿喜欢这个小床呢。”张茜笑着说,伸手轻轻抚摸着芽儿的脸颊。
夕阳西下,小院里再次飘起炊烟。李翠在灶房里忙着做晚饭,炖着下午剩下的鱼汤,还蒸了红薯和玉米。徐嘉和王彬坐在院中的板凳上,聊着明天的打算——明天想去山里看看有没有野果,再挖些野菜回来。老周则坐在旁边,手里拿着块小木片,继续给芽儿削小木玩具。
月亮升起来的时候,小院里静悄悄的。火塘里的柴火噼啪作响,映得屋里暖融融的。张茜抱着芽儿,坐在小床旁边,看着她渐渐睡着。小床很稳,芽儿睡得格外香甜,小眉头舒展着,嘴角还带着浅浅的笑意。
徐嘉和王彬已经回房休息了,老周也收拾好工具,回了自己的屋子。李翠端来一碗温热的鱼汤,递给张茜:“喝点鱼汤暖暖身子,今天累了一天了。”
张茜接过鱼汤,喝了一口,暖意顺着喉咙流进心里。她看着眼前的小床,看着熟睡的芽儿,看着窗外的月光,心里满是安稳。这个荒野里的小巢,因为这张亲手打造的小床,因为这一碗温热的鱼汤,因为身边这些真心相待的人,变得越来越温暖,越来越牢固。
她知道,未来的日子或许还会有风雨,还会有挑战,但只要他们彼此牵挂,彼此扶持,就一定能在这片荒野里,守护好这个小小的家,守护好这份来之不易的安宁与幸福。月光透过竹窗,洒在小床上,洒在芽儿的脸上,也洒在张茜的心上,温柔而坚定。
喜欢穿越女配和校霸的联手逆袭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穿越女配和校霸的联手逆袭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