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聿外派的消息,没公开却在省委大院小范围传开,像颗石子投进沈清姿周围的环境里。
那些曾因周聿对她格外热情的人,态度肉眼可见地冷却,恢复了客气的距离;而原本持观望、质疑态度的人,目光更显意味深长 —— 仿佛在等着看 “靠山走了,她还能风光几时”。
沈清姿心里清楚,这是场考验:是被贴上 “昙花一现”“靠关系上位” 的标签,还是凭自己的能力站稳脚跟,答案要靠行动写。
很快,机会来了 —— 部里年度年轻干部培养研讨会召开,参会者有省直机关、各市组织系统骨干,还有各战线优秀年轻代表,她准备的 “基层年轻干部实践能力培养与激励机制创新” 发言,被安排在易让人疲惫的下午场。
她坐在台下靠前的位置,看着前面几位代表发言:言辞流畅、引经据典,观点却四平八稳,少了触及核心的锐气和可行方案,会场气氛沉闷。
沈清姿在桌下握紧拳头,指甲掐进掌心,深吸一口气安抚跳动的心脏 —— 她知道,这是自己的机会。
“接下来,有请省委组织部干部一处沈清姿同志发言。”
主持人话音落,台下目光齐刷刷投来,有好奇、审视,也有等着看 “周太太” 真本事的探究。
沈清姿起身,整理了下西装套裙,踩着高跟鞋走向发言席,步伐从容。调整好话筒,她目光扫过前排严肃的部领导、后排探究的年轻面孔,清晰开口:
“各位领导、同志好,我是沈清姿,今天发言题目是《沉下去,活起来 —— 构建年轻干部基层实践长效机制的思考与建议》。”
没有华丽辞藻,她直接切入主题,用组织部工作掌握的详实数据、基层调研的一手案例,直指问题核心:“当前年轻干部下沉‘墩苗’成效显着,但部分地方存在‘墩苗’变‘拔苗’、重使用轻培养的问题,激励机制不健全导致‘干好干坏一个样’,不少年轻干部陷‘事务主义’泥潭,能力难提升,还生倦怠。”
话语像精准的手术刀,剖开现实困境。
接着她条分缕析,提出具体建议:“与其追数量‘年轻化’,不如建‘沉得下心、干得成事、看得到希望’的长效机制 —— 一是‘政治导师 + 业务项目’双轮驱动,避免放任自流;二是强化跨部门、跨地区实践,打破视野局限;三是配套容错纠错和实绩考评,畅通能上能下渠道。”
每个观点都有事实支撑,建议既有前瞻性又具可操作性。
台下沉闷氛围被打破,窃窃私语消失,不少人抬头认真听,笔在笔记本上飞快记录;前排部领导交换眼神,微微颔首。
沈清姿完全沉浸其中,眼神明亮专注,忘了周聿,忘了 “周太太” 身份,只剩对事业的热忱 —— 此刻她只是凭实力说话的沈清姿。
发言结束,她鞠躬。台下静默一瞬,随即响起比之前更热烈、更真诚的掌声,响彻会场。
研讨会散场后,沈清姿被围住:几位地市组织部长主动交换联系方式,说对她的建议很感兴趣,想邀请她深入交流;连部里以严苛着称的副部级领导,离场时也特意对办公厅主任说:“小沈不错!发言有数据、有案例、有办法,是好苗子,要好好培养”—— 声音不高,却让周围人听得清楚。
她得体应对着关注,心里像放下巨石,悄悄松了口气。这一步,她走得稳,靠的是专业能力和独立思考,而非 “周太太” 的光环。
晚上回到空旷的公寓,周聿在参加外派饯行宴。沈清姿换了家居服,煮了碗阳春面慢慢吃。
手机亮起,是周聿半小时前发的信息:“发言反响不错,观点很锐利。”
他知道了,哪怕在宴会上也关注着她的动向。
沈清姿看着这条像工作简报般冷静的信息,心里泛起复杂情绪:有被认可的喜悦,有证明自己的释然,还有一丝若有若无的失落 —— 希望他能亲眼看见她在发言席上发光的样子。
她抬头望向窗外的城市夜景,想起周聿即将远赴非洲,身边还有乔薇同行,前路不会平坦。
但经过这场研讨会,她更确信:无论婚姻本质是什么,未来有多少风浪,她都能凭自己的努力,走出一条坚实闪亮的路。
喜欢我的仕途不靠婚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我的仕途不靠婚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