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充协议签署后,沈清澜并未感到丝毫轻松。协议是纸面的堡垒,而真正的战争在于将蓝图付诸实践。陆寒霆的效率高得惊人,签署当天下午,一个名为“银发经济战略专项组”的临时工作群就在企业通讯软件上建立起来,群成员囊括了陆氏集团地产、科技、法务、财务和战略投资部的核心骨干,陆寒霆本人也在群中,沈清澜被设为群管理员之一。
紧接着,是密集到令人窒息的资源对接会议。
第一场,与地产板块。对方负责人摊开京都地图,上面标记着陆氏旗下或参股的各类物业,从核心商圈的高端写字楼到偏远区域的闲置仓库,一应俱全。
“沈医生,根据您的方案,社区驿站需要200-300平米的临街或社区中心位置,我们认为这几个高端楼盘下的配套商铺非常合适,人流稳定,形象也好……”地产负责人热情推荐。
沈清澜看着那些位于黄金地段、租金高昂的标记,摇了摇头:“李总,谢谢您的好意。但我们的目标用户是普通老年人,他们更习惯活动在自己居住的、往往不那么核心的老社区。请把重点放在这些区域。”她指向地图上几个老龄化程度高、但商业价值相对一般的传统居民区,“我们需要的是性价比和便利性,不是豪华装修和黄金地段。”
地产负责人有些愕然,下意识地看向坐在主位、一直沉默不语的陆寒霆。
陆寒霆指尖在平板电脑上滑动,头也未抬:“按沈医生的要求筛选。”
“是,陆总。”地产负责人立刻应下,态度恭敬了许多。
第二场,与科技团队。对方展示了雄心勃勃的技术方案,包括一套功能复杂的健康监测系统,涉及多项专利和昂贵的硬件。
“这套系统能采集超过50项生理参数,结合我们自主研发的AI算法,可以精准预测健康风险……”技术总监侃侃而谈。
沈清澜耐心听完,然后提问:“这套系统的单点硬件成本是多少?老年人使用的学习成本多高?数据上传和分析的服务器费用如何?”
技术总监报出一个令人咋舌的数字。
沈清澜微微蹙眉:“成本太高了。我们第一阶段的目标是普惠,是让尽可能多的老年人用得起、愿意用。我们需要的是操作极简、成本可控的基础监测设备,能准确测量血压、血糖、血氧、心率等核心指标即可。AI分析可以侧重在后台,前期以辅助提醒和风险初筛为主,而不是追求大而全的功能。”
她看向陆寒霆:“技术应该服务于需求,而不是创造不必要的成本和门槛。”
陆寒霆目光与她对视一秒,随即转向技术总监:“重新评估方案,聚焦核心需求,控制成本。”
几场会议下来,沈清澜清晰地感受到陆氏团队习惯于用资本和顶级资源去“碾压”问题的思维模式,而这与她想做的“普惠”事业,存在着根本性的理念冲突。她不是在请求施舍,而是在进行一场艰难的“资源置换”——她用自己未来两年的时间和“陆太太”这个身份带来的附加价值,来置换陆氏庞大资源体系中,那些符合她项目初心和实际需求的、看似“边角料”实则至关重要的部分。
她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牢牢握住方向盘,否则这艘刚刚启航的船,很容易就会被陆氏这艘巨轮的惯性带偏方向。
在一次关于项目品牌定位的讨论中,市场部负责人提出要打造“高端”、“精英”的养老品牌形象,以吸引高净值客户。
沈清澜直接打断了他:“抱歉,王总,我想再次明确我们的核心定位——普惠。我们的品牌形象应该是‘专业’、‘可信’、‘温暖’,而不是‘高端’、‘精英’。我们要解决的是大多数普通老年人的健康管理痛点,而不是为少数人提供奢侈品式的服务。”
她的语气坚决,没有任何转圜的余地。
会议室里气氛有些僵持。市场部负责人脸色不太好看,再次将目光投向陆寒霆,寻求支持。
陆寒霆放下手中的笔,目光扫过全场,最后落在沈清澜身上,她背脊挺直,眼神清亮而固执。
“这个项目的战略方向,由沈医生最终决定。”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锤定音的力度,“各部门需要做的,是理解和执行沈医生的理念,而不是试图改变它。”
一句话,为沈清澜扫清了最大的障碍。
会议结束后,众人离去。沈清澜整理着资料,陆寒霆走到她身边。
“你比我想象的,更坚持,也更……挑剔。”他的语气听不出是赞许还是其他。
沈清澜抬起头,坦然道:“因为我很清楚我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资源置换,不等于丧失主导权。如果我的理念可以被随意修改,那这个项目也就失去了它本身的价值,也不值得陆先生你投入如此大的筹码。”
陆寒霆深邃的眼眸看着她,里面似乎闪过一丝极淡的欣赏。
“保持你的挑剔,沈医生。”他淡淡道,“我希望看到的是你打造出一个真正有生命力的作品,而不是陆氏资源堆砌出来的另一个标准化产品。”
沈清澜心中微动。她没想到会从他口中听到这样的话。
“我会的。”她郑重承诺。
资源置换的博弈,艰难而漫长。但沈清澜知道,她必须寸土必争。因为这不仅关乎项目的成败,更关乎她能否在资本的洪流中,守住自己那份关于“普惠”的初心。
这条路注定崎岖,但她已没有退路。
喜欢陆总,你的白月光我会治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陆总,你的白月光我会治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