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朱元璋,率大明军队征伐天下

淡香残留

首页 >> 穿越朱元璋,率大明军队征伐天下 >> 穿越朱元璋,率大明军队征伐天下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李世民:逆子!你怎么让她怀孕了大清之祸害大明红楼,诗山词海,红袖添香三国:东归志!古玉穿越公子崛起大夏第一皇子兵锋王座崇祯聊天群将军好凶猛太平天国的末路
穿越朱元璋,率大明军队征伐天下 淡香残留 - 穿越朱元璋,率大明军队征伐天下全文阅读 - 穿越朱元璋,率大明军队征伐天下txt下载 - 穿越朱元璋,率大明军队征伐天下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648章 朱允炆在长沙设“议政堂”,集民智遭疑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长沙的初秋,岳麓山的枫叶刚染上浅红,朱允炆在藩王府东侧的小园里辟出了一间雅致的厅堂。堂前种着两株湘妃竹,竹影婆娑地映在青石板上,堂内四壁挂着孔子、孟子的画像,正中摆着一张丈许长的楠木桌,二十把梨花木椅分列两侧——这便是朱允炆新设立的“议政堂”。

此刻,堂内已经坐了不少人。有白发苍苍的乡绅,捧着水烟袋在吞云吐雾;有穿着青布长衫的士子,正低头翻阅着手里的策论;还有几个面色黝黑的老农,拘谨地搓着布满老茧的手,时不时偷瞄一眼坐在主位上的朱允炆。

朱允炆穿着件月白圆领袍,腰间系着玉带,脸上带着温和的笑意:“诸位乡贤、父老,今日请大家来,是想聊聊长沙的水利。去年水灾,不少田地被淹,今年虽算丰收,可堤坝要是再不修,明年怕是还得出乱子。”他示意黄子澄展开一幅地图,上面用朱砂标出了长沙周边的河流与堤坝,“这是我让人画的详图,哪里该筑堤,哪里该挖渠,还请大家多出主意。”

坐在首位的乡绅是长沙首富李员外,他放下水烟袋,清了清嗓子:“殿下仁德,心系百姓,实在是我等之福。”他话锋一转,眼神瞟向旁边的几个老农,“依老朽看,修堤坝得用钱,不如按田亩出钱,多劳多得,少劳少出,最是公平。”

“李员外说得轻巧!”一个皮肤黝黑的老农猛地站起来,他叫王二柱,家里三亩水田去年全被淹了,至今还欠着租子,“俺们家连种子都快买不起了,哪还有钱出?要我说,该让那些有千亩良田的大户多出点!”

“你这农夫,休得胡言!”李员外身边的账房先生立刻反驳,“大户人家缴的赋税还少吗?再要额外出钱,怕是要逼死人了!”

“怎么是额外出钱?”一个穿青衫的士子站起身,他叫张彦,是岳麓书院的学生,曾因弹劾贪官被朱允炆赏识,“《大明律》本就有‘修水利,官民共助’的条令,李员外家有良田三千亩,受益最大,自然该多承担些。”

堂内顿时吵成一团,乡绅们抱团反对加钱,老农们则据理力争,士子们夹在中间,有的帮乡绅说话,有的替百姓辩解。朱允炆端着茶杯,笑眯眯地看着,并不插话,直到吵得差不多了,才抬手示意安静:“大家的意思,我都明白了。这样吧,田亩百亩以上的,每亩出铜钱五文;百亩以下的,每亩钱,一天算十文,如何?”

王二柱琢磨了一下,自家三亩田,出六文钱还能承受,忙点头:“殿下说的公道!”

李员外虽不情愿,但见朱允炆态度温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也只能悻悻道:“殿下定了,老朽自当遵行。”

张彦却皱起眉头:“殿下,此举虽能解燃眉之急,却非长久之计。不如效仿古制,设‘水官’专管水利,由百姓推举贤能担任,朝廷只负责监督,既省了官府的冗费,又能让百姓心服。”

朱允炆眼睛一亮:“张生这个主意好!就这么办,先在长沙县试点,选三个水官,俸禄从水利捐里出,若真能办好,再在全州推广。”

议政堂的消息很快传遍长沙城。百姓们沿街拍手称快,说朱允炆“肯听咱老百姓的话”;乡绅们虽有些肉痛,却也佩服朱允炆处事公允;只有几个被朱允炆查处过贪腐的官员,暗地里咬牙切齿,觉得这议政堂是冲着他们来的。

可没过几日,一封加急密信就送到了南京的锦衣卫指挥使蒋瓛案头。信是长沙卫的一个千户写的,字里行间全是控诉:“朱允炆设议政堂,召集乡绅士子,实则结党营私。那李员外本是罪臣之后,却被委以重任;张彦曾非议朝政,竟能参与决策。此二人与朱允炆过从甚密,恐有不轨之心……”

蒋瓛把密信呈给朱元璋时,老皇帝正坐在御花园的暖阁里,看周德兴演练新造的连弩。那弩箭能穿透三层铁甲,朱元璋看得兴起,连拍了三下桌子:“好!有这玩意儿,鞑靼人再来,定让他们有来无回!”

蒋瓛躬着身,等朱元璋兴致稍减,才递上密信:“陛下,长沙送来的密报。”

朱元璋接过密信,眯着眼看完,脸色渐渐沉了下来。周德兴凑过来,想看看写了什么,被朱元璋一把推开:“你懂什么?这是文斗。”他把密信扔在桌上,手指敲着桌面,“朱允炆搞个议政堂,听起来是集民智,可细想,那些乡绅士子,哪个不是他笼络的人?时间长了,长沙的民心都被他攥在手里,朝廷的话还管用吗?”

蒋瓛低声道:“那千户还说,朱允炆让张彦编了本《长沙新政》,里面说‘民为邦本,君为轻’,这话……”

“这话是孟子说的,没什么错。”朱元璋打断他,眼神却冷得像冰,“可孟子没说,君轻了,臣就能取而代之。”他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远处的紫金山,“朱允炆这孩子,仁厚是仁厚,就是太急了。刚在长沙站稳脚跟,就想搞自己的一套,忘了谁才是天子。”

周德兴忍不住道:“陛下,要不老臣带兵去长沙看看?那朱允炆要是真敢乱来,老臣一刀劈了他!”

“你就知道打打杀杀。”朱元璋瞪了他一眼,“现在杀了他,天下人会说朕容不下贤孙。再说,朱允熥在云南还没安分呢,这时候动朱允炆,不等于把他往朱允熥那边推?”

蒋瓛道:“陛下圣明。依臣看,不如派锦衣卫去查查,那议政堂到底在议些什么,有没有勾结藩王、私藏兵器之类的事。若真有不轨,再处置不迟;若是没有,也能敲打敲打朱允炆,让他知道分寸。”

朱元璋点点头:“就这么办。让吴良去,他性子细,又是长沙人,不容易露马脚。告诉吴良,只查,不说话,查清楚了立刻回奏,不许惊动朱允炆。”

吴良是锦衣卫的百户,祖籍长沙,因追查胡惟庸案有功被朱元璋看中。接到命令后,他扮成一个收药材的商人,带着两个随从,挑着一副药担,慢悠悠地进了长沙城。

长沙城比吴良记忆中热闹多了。街上的小贩吆喝着新收的橘子,茶馆里说书先生讲的是“朱殿下平反冤狱”的故事,连乞丐都知道,现在去官府门口讨饭,能领到两个热馒头。吴良找了家客栈住下,白天走街串巷收药材,晚上就去议政堂附近蹲守。

议政堂的门总是敞开着,谁都能进去旁听。吴良混在人群里,听了几日,发现他们议的无非是修桥、铺路、减免赋税这些事,张彦虽有些激进,说过“朝廷赋税太重,该减三成”,但也没说过要反朱元璋的话。倒是李员外,每次议到出钱的事就唉声叹气,被老农们骂得抬不起头,哪像是要谋反的样子。

这日,吴良正蹲在议政堂后墙根下,假装整理药材,忽听到里面传来争吵声。原来是王二柱等人说,堤坝修到一半,石料不够了,想拆附近一座废弃的土地庙,用庙里的石头。李员外却跳起来反对:“那土地庙是洪武三年建的,拆了会遭天谴!”

张彦道:“什么天谴?不过是块石头罢了。百姓的田重要,还是泥塑的神像重要?”

朱允炆沉吟片刻,说:“土地庙是百姓的念想,不能拆。石料不够,我让人从藩王府的石料场调,先欠着,等明年税收上来再还。”

“殿下仁德!”王二柱等人立刻跪下磕头,李员外也松了口气,连声道谢。

吴良把这一切记在心里,正准备离开,忽被一个人拉住了胳膊。他回头一看,是个穿绿袍的小吏,正是当年在长沙县衙当差的旧识赵六。

“吴大哥?真的是你!”赵六惊喜地叫道,“你不是在南京当差吗?怎么回来了?”

吴良心里一紧,忙笑道:“在南京待腻了,回来收点药材,赚几个小钱。”

“赚什么钱啊!”赵六拉着他往茶馆走,“现在跟着朱殿下做事,才有钱赚呢!我告诉你,殿下要在长沙开个书局,刊印《长沙新政》,正缺个懂账目的,你要是肯来,保管比收药材强!”

吴良含糊地应付着,心里却犯了嘀咕:这赵六是自己人,按理说不会害自己,可他这么热情,难道朱允炆已经知道自己来了?

到了茶馆,赵六点了壶茶,压低声音道:“吴大哥,我知道你是锦衣卫,是来查议政堂的吧?”

吴良猛地按住腰间的匕首,刚要说话,赵六忙摆手:“别紧张,我不会说出去。其实……殿下早就知道陛下会派人来查,他说,身正不怕影子斜,查就让他们查,正好让陛下看看,他是真心为百姓做事,不是为了自己。”

吴良愣住了:“朱殿下……真这么说?”

“千真万确!”赵六道,“殿下还说,要是查到什么让陛下不高兴的事,让我转告您,那都是误会。比如张彦说‘君为轻’,是说君要听民的话,不是说君不重要。殿下还让我把这个给您。”他从怀里掏出一本《长沙新政》,扉页上有朱允炆的亲笔题字:“一心为民,别无他念——朱允炆敬上。”

吴良拿着书,手微微发抖。他查了这么久,没查到任何谋反的证据,反而看到朱允炆真的在为百姓做事。那些乡绅、士子、老农,虽然吵吵闹闹,却都是真心想让长沙变好。这哪里是“结党营私”,分明是……

“吴大哥,”赵六叹了口气,“我知道陛下不放心殿下,可您看这长沙城,现在晚上睡觉不用关门,百姓有冤能去议政堂喊冤,这难道不好吗?就算殿下有私心,只要能让百姓过上好日子,又有什么关系?”

吴良没说话,喝了口茶,茶是新采的岳麓毛尖,清香扑鼻。他突然觉得,自己这趟长沙之行,或许查不到朱元璋想要的“罪证”了。

三日后,吴良回到南京,把查到的一切原原本本地告诉了朱元璋,包括那本《长沙新政》和朱允炆的题字。朱元璋翻着书,看了半天,突然笑了:“这孩子,倒会给朕灌迷魂汤。”

蒋瓛道:“陛下,那朱允炆既然没反心,是不是……”

“没反心,不代表没野心。”朱元璋把书扔在桌上,“他想让百姓只记得朱允炆,不记得朱元璋,这比谋反更可恨!”他顿了顿,语气缓和了些,“不过,他修水利、安民心,这些事做得还算对。罚他三个月俸禄,让他好好反省反省,谁才是他的根。”

吴良道:“陛下,那议政堂……”

“让他开着。”朱元璋道,“既然他说集民智,那就让他集。朕倒要看看,他能集出什么花样来。要是真能让长沙富起来,朕还能赏他。要是敢玩猫腻,朕随时能让这议政堂变成他的断头台。”

长沙的议政堂依旧热闹。朱允炆收到朱元璋罚俸禄的旨意后,不仅没生气,反而笑着对黄子澄说:“陛下罚我,说明还在意我。只要议政堂能办下去,别说三个月俸禄,就是三年,我也认。”

他不知道,南京的暖阁里,朱元璋正拿着他的《长沙新政》,对周德兴说:“你看这小子写的‘轻徭薄赋’,跟朱允熥的‘强兵拓土’,倒像是两把刀,一把想割朕的钱袋子,一把想抢朕的兵权。”

周德兴道:“那陛下更看重哪把刀?”

朱元璋没回答,只是把书扔进了火盆。火苗舔舐着书页,把“民为邦本”四个字烧得蜷曲起来,像一只挣扎的蝴蝶。而长沙的议政堂里,朱允炆正和王二柱等人商量着,要把多余的粮食运到河南去,那里,据说又闹旱灾了。

喜欢穿越朱元璋,率大明军队征伐天下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穿越朱元璋,率大明军队征伐天下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一键修炼在线变强重生1990之改写人生今天大佬也不想开门甜宠贴身辣妻英雄联盟:我的时代家族崛起,从灵植夫开始亲亲总裁,先上后爱猎谍穿进少女漫后被全员团宠了水浒:梁山新寨主,好汉绝不招安和离后王爷真香了三生三世之花非花雾非雾诸天无限基地从公里外的桃花坞开始纯情校医小时候救的校花,长大后她倒追我九十年代小奋斗六宫无妃,独宠金牌赌后悍明肌肉影帝
经典收藏冷王追爱,神医王妃有点坏魂穿大唐公主收割机枌榆草木长向秦始皇送上大学生骑砍三国之御寇糜汉大宋祖王爷浪子列国历险记无双毒士:女帝劝我善良那年,那雪,那个执戟书生!人在大唐本想低调三国:一切从大秦传承开始生子当如孙仲谋染谷君的异常开局结交孙坚,截胡传国玉玺我在水浒开了个挂我于历史中长生西楚霸王:开局进宫假太监宋末风雨之白衣天下大明,我以族谱变法
最近更新穿越古代,开局先娶三位敌国公主我统一了战国明末:开局一把刀,天下任我枭社畜?不,系统说我是天选之子三国:美女收集者天问:大秦末路一阙夺鼎:八皇子的帝王梦大明1643,我以敌血铸轩辕三国:开局北上求援,刘备我来了侯府杂役秒变大佬寒川霸主:我的科技帝国穿越三国:主角比吕布还猛我在明朝修铁路崇祯一拳歼八百,全大明跪喊真神饥荒年,我来拯救快饿死的少女抗倭战神三国:开局带走孙家小萝莉风波亭外庶子闲云志:穿回古代后只想躺平铁器时代:从零开始的工业革命
穿越朱元璋,率大明军队征伐天下 淡香残留 - 穿越朱元璋,率大明军队征伐天下txt下载 - 穿越朱元璋,率大明军队征伐天下最新章节 - 穿越朱元璋,率大明军队征伐天下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