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小贝的“消防巡查”虽然暂时震慑住了几个大粮商,但长安城的粮价依旧在高位徘徊,人心浮动。秦风那份关于漕运危机的紧急奏章,如同投入深潭的石子,在朝堂之上激起了不小的波澜。
李世民览奏后,深知事态严重,立刻召集重臣商议。朝堂之上,关于如何解决漕运危机,分成了几派。
一派主张紧急征发民夫,全力疏浚黄河河道,修复破损堰埭,这是最直接的办法,但耗时耗力,且效果难以保证,属于治标不治本。
另一派则较为悲观,认为黄河泥沙淤积乃千古难题,非人力可轻易解决,建议立刻动用朝廷储备,并从关中周边紧急调粮,先稳住长安局面再说。
还有一派则浑水摸鱼,试图将责任推给地方官吏管理不善,或者天意如此。
就在争论不休之际,秦风出列了。他手持笏板,声音清晰而沉稳:
“陛下,诸位大人。漕运乃国之大脉,今血脉不通,岂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疏浚河道、修复堰埭固然紧要,然若不革除积弊,今日疏通,明日复堵,劳民伤财,永无宁日!”
他顿了顿,抛出了酝酿已久的方案:“臣以为,当借此契机,对漕运体系进行一番彻底的‘刮骨疗毒’!臣近日草拟《漕运疏浚与码头改良策》,谨呈御览!”
内侍接过秦风手中厚厚的一叠奏章,呈给李世民。李世民展开细看,越看眼神越亮。
这份奏章,与其说是奏章,不如说是一份详尽的“漕运系统升级改造项目计划书”!内容包罗万象,思路清晰,充满了各种闻所未闻却又似乎可行的“奇思妙想”。
**核心内容大致如下:**
1. **系统性疏浚与清淤**:
* **新式挖泥船构想**:提出设计一种利用人力或水力驱动的链斗式或耙吸式挖泥船,替代效率低下的民夫人力挖掘。奏章里甚至附了简陋的示意图,画着巨大的轮子和链条,看得工部官员直瞪眼。
* **“束水攻沙”法**:建议在黄河某些宽浅河段,修建一些导流堤坝,收缩河道,利用水流自身的力量冲刷河床淤泥。此法源自后世潘季驯的治河理论,在此刻提出,堪称石破天惊。
* **淤泥利用**:提出将清挖上来的淤泥,用于加固堤岸,或烧制成砖,变废为宝。
2. **堰埭(船闸)革新**:
* **标准化设计与建造**:批评现有堰埭规格不一,质量参差不齐。提议由将作监制定标准图纸,采用水泥、砖石等新材料,建造更加坚固、密封性更好的标准化船闸。
* **联动启闭装置**:设想设计一种利用齿轮和杠杆的省力装置,方便快速启闭巨大的闸门,提升通航效率。
3. **漕船改良**:
* **船型标准化**:指出当前漕船大小、形状千奇百怪,严重影响通过船闸和编队航行的效率。建议制定几种标准吨位和尺寸的漕船规范,逐步淘汰老旧杂船。
* **增加载重与稳定性**:借鉴一些海船的设计,建议适当增加漕船的长宽比和吃水深度,在保证内河航行安全的前提下,提升单船运载量。
4. **码头扩建与功能分区**:
* **重点港口扩建**:提议对汴州、河阴、陕州等关键节点的码头进行大规模扩建,采用水泥预制板构建更加坚固、平整的泊位和仓库。
* **功能分区**:将码头划分为卸货区、装货区、仓储区、船舶维修区等,实现高效流水作业。
* **起重设备**:提出在大型码头安装由秦风设计的“滑轮组起重吊杆”(类似简易起重机),用于快速装卸大型货物,减少人力消耗和货物破损。
5. **管理与调度优化**:
* **成立“漕运调度中心”**:建议在汴州设立总调度中心,利用快马和烽火(甚至提到了未来可能有的“电报”)传递信息,统一指挥调度所有漕船,避免拥堵和空载。
* **制定航行时刻表**:像现代火车一样,为漕船制定大致的航行时刻表,提高航道利用率。
* **引入“绩效激励”**:对按时按量完成运输任务的船队给予奖励,对延误、损耗过大的进行惩罚。
这份计划书,不仅提出了具体的技术解决方案,还涉及了管理体制改革,其思路之超前,细节之丰富,让满朝文武都听得目瞪口呆!
**朝堂之上的反应,可想而知。**
工部尚书首先跳出来质疑:“秦少监所言挖泥船、起重吊杆等物,闻所未闻!其效如何?制造是否可行?恐又是纸上谈兵,徒耗国帑!”
户部尚书也皱着眉头:“如此大规模兴革,所费钱粮必是天文数字!如今国库……”
一些保守派官员更是直接抨击:“此乃妄改祖制!漕运自有成法,岂容如此肆意更张?”“标准化?调度中心?此非将漕运视为工坊乎?简直儿戏!”
然而,也有不少有识之士看到了这份计划书的价值。尤其是那些深知漕运弊病的官员,觉得秦风虽然想法大胆,但确实切中了要害。
李世民端坐其上,听着下面的争论,心中已有计较。他欣赏秦风的敢想敢干,更欣赏他总能拿出系统性的解决方案。虽然其中很多想法看似天方夜谭,但之前的水泥、消防、预制板,哪个不是从“天方夜谭”变成现实的?
“好了。”李世民开口,压下嘈杂,“秦爱卿所奏,虽多有惊人之语,然其心可嘉,其虑亦远。漕运之弊,确需根除。然兹事体大,不可一蹴而就。”
他做出了决断:“眼下当务之急,是疏通河道,稳定粮价。秦爱卿,朕命你为‘漕运协理’,协助工部、漕运司,先行处置漕运堵塞之急!你所献之策,容后再议。但朕准你,可在疏浚过程中,小范围试行你所提之新法,若确有成效,再行推广!”
“臣,领旨!”秦风心中一定。有了“漕运协理”这个身份,他就能名正言顺地介入漕运事务,并将他的那些“奇思妙想”逐步付诸实践了!
退朝之后,消息传开,朝野再次震动。秦风的职权范围,又一次扩大了!从长安城的基建,延伸到了帝国的经济命脉——漕运!
“建设集团”内部,更是炸开了锅。
王大锤兴奋得嗷嗷叫:“老板!漕运!咱们要去挖河了?!太好了!俺早就看那些破河道不顺眼了!这次咱们用水泥给它砌上!保证比娘们的脸还光滑!”
莫小贝则对“漕运协理”这个官衔很感兴趣:“协理?是不是比教头大?能不能管那些漕帮的糙汉子?要是他们不听话,老子能不能用斧头跟他们讲道理?”
刘主事则是一脸忧国忧民,提笔开始起草《漕运协理行为规范及与地方官吏相处之道》,准备对秦风进行一番“入职培训”。
秦风看着这群摩拳擦掌、思维发散的下属,知道一场新的、注定会更加波澜壮阔(且充满笑料)的征程,即将开始。他的目光,已经投向了那条蜿蜒东去、关系着帝国安危的黄金水道。而他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尽快打通这条被堵塞的生命线。王大锤已经带着人,去仓库翻找适合改造“挖泥船”的工具了,嘴里还念叨着“链斗”、“耙吸”这些刚学到的新名词,虽然他自己也不太明白具体是啥意思。
喜欢穿越?我在大唐搞基建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穿越?我在大唐搞基建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