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学者犹豫了一下,开口说道。
“王老,您说……凭这三篇论文的份量,他有没有可能……”
他没把话说完,但王老已经明白了他的意思。
诺贝尔奖。
王老沉默了片刻,缓缓说道。
“从理论的开创性和影响力来说,拿一个物理学奖,绰绰有余。”
“甚至可以说是近几十年来,物理学领域最大的突破之一。”
“但是……”
王老话锋一转。
“他太年轻了。”
“才二十岁。”
“诺奖委员会那帮瑞典老头子,最喜欢搞论资排辈。
很多伟大的发现,都要等上几十年才能获奖。有时候人都没了,奖才追授过来。”
中年学者也叹了口气:“是啊,诺奖排队都快成传统了。”
“所以,他很可能也需要等。
等个十年,二十年,等他的理论被更多人验证,等他的影响力扩散到极致。”
王老端起茶杯,看着窗外。
“不过,凡事总有例外。”
就在全球学术界为康临的论文而震动时,商界也迎来了他们自己的“地震”。
东丽、东邦、三菱、西格里。
这四家几乎垄断了全球高端碳纤维市场的巨头,在同一天,联合召开了一场全球新闻发布会。
发布会上,四家公司的cEo共同宣布。
将联合注资五千亿美金,成立一个史无前例的“新材料研发联盟”。
东丽的cEo对着镜头,表情严肃。
“我们承认,源能材料集团在新型碳纤维技术上,取得了暂时的领先。”
“但是,市场的竞争,才刚刚开始。”
“我们拥有世界上最顶尖的研发团队,最深厚的技术积累,以及最完善的产业链。”
“我们有信心,在一年之内,拿出足以与t-1型碳纤维抗衡的新一代产品!”
“三年之内,我们将全面追上,甚至反超源能材料集团!”
这番宣言,充满了不甘与决绝。
与其说是宣战,不如说是一种悲壮的追赶。
整个世界都看明白了。
旧时代的王者们,被逼到了墙角。
他们只能选择抱团取暖,用尽全力,去追赶那个横空出世的新王。
而这个消息,也让康临这个名字,再次被推到了风口浪尖。
有人将历史上最年轻的诺贝尔奖获得者,w?L?布拉格的资料翻了出来。
“威廉?劳伦斯?布拉格,25岁时与他的父亲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至今仍是记录保持者。”
“20岁,是他的优势,也是他的劣势。
优势在于他有大把的时间,劣势在于诺奖委员会可能真的会让他等。”
“但如果,我是说如果,他能在25岁之前拿到这个奖,那他将创造一个新的历史!”
“这不仅仅是打破一个记录那么简单,这代表着一种颠覆!
康临的发现,其影响力之巨大,或许足以让诺奖委员会为他打破惯例。”
康临的微博,已经长草了。
最新的一条动态,还停留在一个月前,内容是“早”。
然而,评论区却比任何一个顶流明星的微博都要热闹。
“康神今天又潜水了,打卡第一天!”
“楼上的兄弟,别等了。
我舅舅的同学的表哥在源能材料集团上班,说他们t-1碳纤维的订单已经排到明年年底了!康神现在估计正躺在钱堆里发愁怎么花呢。”
“格局小了不是?区区几千亿的订单算什么。
我赌五毛,康神正在为怎么安排诺贝尔奖的领奖时间而烦恼!”
“哈哈哈,楼上真相了!这才是神之烦恼!”
网络上的喧嚣,只是冰山一角。
国内外的学术界,早已掀起了滔天巨浪。
一位国内物理学界的泰斗级人物在接受采访时,毫不掩饰自己的激动。
而当记者问及诺贝尔奖的可能性时,这位老专家更是直言不讳。
“如果今年他能拿奖,我一点都不会意外。他的成果,完全配得上这份荣誉。”
“当然,如果没拿到,那唯一的理由,就是他太年轻了。”
“但那又如何?诺贝尔奖早晚是他的,无非是今年拿,还是十年后拿的区别。
我个人希望,委员会能打破常规,因为这样的天才,本就不该用常规来衡量。”
国外的专家们也持相似的观点。
他们认为康临的理论极具颠覆性,有望在2020年就斩获桂冠。
但也同样提到了那个不成文的“规矩”——排队。
诺奖的提名名单和相关评审资料,按规定要保密五十年。
这给整个事件,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无数记者如同嗅到血腥味的鲨鱼,疯狂地涌向青北大学,试图挖到关于康临的一手资料。
然而,他们注定要失望了。
别说采访到康临本人,他们连康临的影子都没摸到。
这个搅动了世界风云的年轻人,人间蒸发了。
此时的康临,正躲在房岭新区的实验室里,享受着难得的清静。
这里是源能工业集团的核心腹地。
占地广阔的园区内,一座座崭新的厂房拔地而起。
按照规划,年底之前,源能汽车的生产线将在这里正式投产。
配套的员工宿舍、生活区、办公大楼也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
而康临所在的源能实验室,则是整个园区的核心。
三栋独立的四层小楼,在今年三月就已正式投入使用。
这里不单单进行汽车项目的研发。
特种钢材、新型碳纤维材料的迭代、以及康临脑中更多超前的技术。
都将在这里从理论走向现实。
最关键的是,这家实验室的产权结构非常简单。
它是一家独立的机构,由康临个人100%持股。
实验室研发出的所有技术专利,都归康临所有,再以授权的方式,提供给源能工业集团使用。
这里,才是他真正的技术王国。
为了搭建这个王国,康临几乎把青北大学相关的实验室,给“搬”空了一半。
“老李,你当初真该留在青北啊,今年学校批下来的经费又多了两个亿呢!”
一个戴着眼镜的年轻研究员,一边调试着设备,一边对着旁边一位头发微白的前辈打趣道。
被称作老李的研究员头也不抬,专注地盯着显微镜下的样本。
“两个亿,听着是多。分到我们那个课题组,能有两百万吗?”
“申请个设备,走流程就要走半年。买回来装好了,项目都快结题了。”
他抬起头,推了推眼镜,指着旁边一台崭新的扫描电子显微镜。
“这台蔡司的FIb-SEm,三千多万。
在青北,整个材料学院就两台,想用一次得提前一个月预约。”
“在这里,咱们这个小组,就配了两台。”
喜欢课余手搓战机,你管这叫高中生?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课余手搓战机,你管这叫高中生?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