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若看着周围对自己投来赞赏目光的众人,心中明白,这只是她在书院生涯中的一个小波折。然而,李夫人兄长的存在始终如同一把高悬的利剑。她暗暗握紧拳头,深知自己不能有丝毫松懈,未来的路,或许依旧充满荆棘,但她已做好准备去迎接一切挑战。
学术交流活动结束后,青山书院内依旧热闹非凡。阳光洒在书院的青石小径上,映出陶若与灵悦并肩而行的身影。“陶若,你这次可真是大放异彩,那些想污蔑你的人,怕是要气得跳脚咯!”灵悦笑着说道,眼中满是对陶若的敬佩。
“不过是他们技不如人罢了。”陶若神色平静,可嘴角微微上扬,还是透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愉悦。
两人正说着,迎面走来几位其他书院的学子。其中一位身着月白色长衫的学子,拱手作揖,满脸钦佩地说道:“陶姑娘,久仰大名,此次在学术交流活动中,姑娘对答如流,又能巧妙化解抄袭污蔑,实在令人佩服。不知姑娘可否赏脸,与我等交流一番学术见解?”
陶若微微点头,礼貌回应:“诸位客气了,交流探讨,本就是治学之道,大家一同学习便是。”
于是,众人围坐在书院的一处亭中。陶若与他们谈论起学术问题,从经典古籍的解读,到当下时事的见解,她思维敏捷,言辞犀利,引得周围学子不时点头称赞。“陶姑娘的见解,真是让我等茅塞顿开啊!”“是啊,与陶姑娘交流,收获颇丰。”学子们的赞扬声此起彼伏。
与此同时,在书院的另一处,几位知名学者也在谈论着陶若。一位白发苍苍,身着灰袍的老者捋着胡须,赞叹道:“此女不简单呐,年纪轻轻,学术功底如此扎实,面对污蔑还能如此镇定自若,将来必成大器。”
“没错,而且她的观点新颖独特,不拘泥于传统,假以时日,说不定能在学术上开创一番新局面。”旁边一位中年学者附和道。
这几位学者商议着,决定找个机会,与陶若深入探讨一些学术难题,甚至有意邀请她参与自己正在进行的学术研究。
而在青山书院的夫子们的书房里,气氛热烈。夫子们围坐在一起,正讨论着陶若。“此次陶若在学术交流活动中的表现,大家都有目共睹,她不仅为我们青山书院争了光,更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华和坚韧的品质。”一位面容严肃的夫子率先开口。
“是啊,这样的学生,我们理应重点培养,给予她更多的学习资源和机会。”另一位夫子点头赞同。
“我觉得可以让她自由借阅书院藏书阁内的珍稀古籍,这对她的学术提升想必大有帮助。”又一位夫子提议道。
众人纷纷表示认可,很快便达成共识,准备将这些优厚的学习资源提供给陶若。
陶若在与其他书院学子交流完后,正准备回住处整理思路。路过夫子书房时,听到里面传来对自己的讨论,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暖流。她深知,这是自己努力换来的认可,也是自己在书院发展的重要机遇。
然而,在将军府中,李夫人兄长听闻陶若在书院声誉大增,气得将手中的茶杯狠狠摔在地上。“这个小贱人,居然又让她逃过一劫,还赢得了那么多人的赞赏!”他咬牙切齿地说道。
他在房间里来回踱步,思索着对策。“看来,仅凭那几个蠢货是对付不了她了,得想个更周全的办法。”他的眼神中闪过一丝阴狠。
李夫人兄长深知,陶若在书院的影响力日益增大,若不尽快采取行动,恐怕日后会成为自己的心腹大患。他决定联合书院内一些对陶若不满的势力,再次策划一场阴谋,企图让陶若身败名裂,失去在书院求学的资格。
而此时的陶若,虽沉浸在声誉巩固带来的喜悦与机遇中,但她并未放松警惕。她隐隐感觉到,李夫人兄长不会善罢甘休,一场新的危机或许正在悄然降临。但她没有丝毫畏惧,反而更加坚定了提升自己的决心。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陶若凭借着各方提供的资源和机会,如鱼得水。她整日穿梭于藏书阁与讲学厅之间,如饥似渴地汲取着知识。与其他书院学子的合作交流也进展顺利,他们共同探讨学术问题,互相启发,在学术之路上越走越远。
青山书院的夫子们对陶若的关注与日俱增,时常亲自指导她的学业。在夫子们的悉心教导下,陶若的学术造诣更是突飞猛进。
然而,陶若不知道的是,李夫人兄长已经开始行动。他暗中联络书院内那些嫉妒陶若才华的学子,以及一些对青山书院现行学术理念不满的夫子,准备在即将到来的书院考核中,给陶若设置重重障碍。
这天,陶若像往常一样在藏书阁查阅古籍。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她专注的脸上。她正沉浸在一本古籍的研究中,丝毫没有察觉到,一场针对她的阴谋正在悄然展开……
喜欢重光华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重光华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