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远侯顾昭之南巡队伍抵达文风鼎盛的临川府,尚未入城,消息便已如同长了翅膀般传遍了这座千年古城的大街小巷。一时间,茶馆酒肆、书院画坊,人们议论的焦点,除了那位年少成名、战功赫赫、清贵无双的安远侯爷之外,更多了几分对随行那位传奇小林御厨的好奇与向往。
尤其是前日在涟州云梦湖画舫上,小林御厨一碟蘸汁点醋成金,令寻常六月黄化身无上美味的事迹,经过那些在场官员和仆役的口耳相传,更是被渲染得神乎其神,仿佛带着一层传奇的光环。这引得临川府内那些自诩风雅、喜好新奇事物的文人墨客们心痒难耐,纷纷摩拳擦掌,都想一睹这位奇女子的风采,若能亲口品尝到她做的美食,那更是足以在朋友圈中炫耀许久的谈资。
这日,队伍下榻在临川城外的望川驿馆。驿馆依山傍水,景致清幽,馆内亭台楼阁,小桥流水,颇有几分江南园林的精巧韵味。顾昭之正在驿馆最好的书房内,与临川知府及几位负责漕运的属官商议核查本地漕运账目、巡视河工之事。林晚昭得了闲,便在驿馆精心打理的后花园里散步消食。
园内几株高大的玉兰树开得正盛,大朵大朵洁白如玉的花朵缀满枝头,在春日暖阳下散发着清雅的芬芳。假山玲珑,曲径通幽,一池碧水畔垂柳依依。林晚昭正俯身欣赏池中几尾悠游的红鲤,忽见驿馆管事引着三位身着青色或白色儒衫、头戴方巾的年轻男子走了过来。
这三人年纪皆在二十上下,气质不俗。为首一人身姿挺拔,面容清俊,眉目间带着一股书卷气的温雅,乃是临川知府家的公子,也是本地有名的才子柳文轩。他左侧那位,面容略显圆润,眼神灵活,未语先带三分笑,是城中富商之子,同样以诗才敏捷着称的李牧之。右侧那位,则气质沉静,目光稳重,是书院山长的高足赵文博。三人并称临川三友,在本地文人圈中颇有名气。
三人见到林晚昭,眼前皆是一亮。他们早已通过各种渠道打听过这位小林御厨的模样,此刻见她虽一身简单的青布衣裙,未施脂粉,但肌肤莹润,眉目如画,尤其是一双眼睛,清澈灵动,顾盼间神采飞扬,与他们想象中或严肃或沧桑的御厨形象大相径庭,更添几分好奇与好感。
柳文轩上前一步,对着林晚昭拱手一礼,姿态从容,态度谦和:这位想必就是名动京城、厨艺通神的小林御厨,林行走吧?在下临川柳文轩,偕好友李牧之、赵文博,冒昧来访,唐突之处,还望林行走海涵。
林晚昭微微一愣,连忙敛衽还礼:几位公子有礼。不知寻奴婢何事?她心里暗自嘀咕,这几位一看就是读书人,气质跟她熟悉的厨房伙夫、军中汉子截然不同,找她一个厨子能有什么事?
柳文轩微微一笑,如春风拂面,声音清朗地说道:林行走不必过谦。我等久仰林行走大名,听闻林行走不仅厨艺高超,能化腐朽为神奇,更兼心思奇巧,常有令人拍案叫绝之作。心中仰慕已久,只恨无缘得见。今日得知林行走随侯爷驾临临川,欣喜不已,故而冒昧前来,有个不情之请。他顿了顿,看了一眼身旁两位同样面露期待的好友,继续道:我等想效仿古贤以诗换酒之雅事,今日特来以诗换膳。不知林行走可否愿意为我等三人,亲手制作一道羹汤或几样小点?我等不才,愿当场赋诗数首,以酬雅意,亦为林行走此行增添一段佳话。
以诗换膳?林晚昭眨了眨眼,觉得这事儿新鲜又有趣。她穿越以来,大部分时间都在厨房、军营打转,接触的不是武将兵卒就是官场中人,像这样带着浓浓书卷气和文人雅趣的搭讪方式还是头一回遇到。她仔细打量这三位才子,见他们眼神清正,态度诚恳,言语间并无轻慢之意,反而带着对美食和手艺人的尊重,便也起了几分玩心和解锁新成就的兴致。
几位公子真是风雅。林晚昭唇角弯起,露出一抹浅笑,却不知几位公子想用怎样的诗,来换什么样的呢?
李牧之性子活泼,抢先答道:不拘什么,只要是林行走亲手所做,哪怕是一碗白粥,一碟咸菜,经由林行走妙手,想必也自有非凡滋味!我等但求一尝,以慰平生!
赵文博也稳重地点点头:牧之兄所言极是。食材不限,做法不限,全凭林行走心意施展。
柳文轩则含笑补充道:若能应此时、此地之景,则更添风雅,堪称两全其美。
应景?林晚昭闻言,明眸流转,环顾了一下这小花园。但见玉兰盛放,洁白无瑕;春水碧波,锦鳞游泳;远处假山层叠,绿意盎然。一派生机勃勃的春日景象。她脑中灵光一闪,顿时有了主意,笑道:既然几位公子有此雅兴,奴婢便献丑了。正好驿馆厨房备有些许时鲜材料,奴婢就为三位公子做一道应景的羹汤并两样小点,请三位公子稍候片刻。
三位才子闻言,皆是喜形于色,连声道谢。
林晚昭不再多言,转身便步履轻快地去了驿馆厨房。她仔细查看了厨房现有的食材:有早上刚送来的、顶着露珠的极嫩春笋尖、新鲜的鸡脯肉、活蹦乱跳的大河虾、上好的金华火腿,还有一小把翠绿欲滴的豆苗和几朵肥厚鲜香菇。角落的水盆里,还有几尾巴掌大小、鳞片闪着银光的活鲫鱼,以及常用的米面调料。
她心念电转,一套完整的菜单已然在脑海中成形。
首先,她取了些精白面粉,加入少许细盐和清水,揉成一个光滑柔软的面团,覆上湿布略醒。随后,她展示了一手令人瞠目结舌的绝活——抻龙须面!只见她手腕抖动,双臂舒展,那面团在她手中仿佛拥有了生命,如同变戏法一般,被反复抻拉、对折、再抻拉……动作如行云流水,带着一种独特的力量与韵律美。不过一盏茶的功夫,一块寻常的面团,竟被她抻成了细如发丝、绵延不断、根根分明、几可穿针的龙须面!这手绝技,看得旁边奉命来帮忙、实则想偷师学艺的驿馆老厨子眼睛发直,嘴巴张得能塞进一个鸡蛋,心中暗道这哪里是厨艺,分明是艺术!
林晚昭将抻好的龙须面迅速下入滚水锅中,只需汆烫数秒,待其浮起便立刻捞出,投入早已备好的凉开水中浸透,然后沥干水分,用少许上好的芝麻香油细细拌匀,防止粘连。这面,她另有大用。
接着,她开始制作主菜——春江水暖羹。
她取那最嫩的春笋尖,切成薄如蝉翼的透明片状。然后,运用她那把得心应手的镶银小弯刀,以堪比微雕的技艺,将部分笋片精心雕刻成一只只栩栩如生、憨态可掬的小鸭子形状,或昂首,或觅食,活灵活现。又将鸡脯肉和剥好的大河虾仁剁成极其细腻的茸状,加入少许蛋清、极细的绿豆淀粉和盐,顺一个方向用力搅打上劲,做成色泽洁白、口感弹嫩的馅料。用这馅料,搭配切成小巧方片的鲜香菇,做成了数只皮薄馅饱、形似含苞芙蓉的芙蓉鸡虾饺。
然后,她取一口小巧的紫砂锅,注入清澈见底、味道却极其鲜醇的高汤(这是她用鸡骨、火腿骨等精心熬制,本是预备给顾昭之晚上用的),置于炭火上烧沸。汤沸后,先将雕刻好的笋片和芙蓉鸡虾饺轻轻放入,待其慢慢煮熟,浮上汤面,再放入剩余的笋片和那翠绿的豆苗。调味只用了最少的盐,力求保持汤色的清澈与原汁原味。最后,淋入一层薄如蝉翼、几近透明的琉璃芡汁,让汤汁略微变得稠滑润口,更能包裹住食材的鲜美。
顷刻之间,一锅清澈如水、却内涵丰富的春江水暖羹便大功告成。但见汤色清冽,宛如春水;其中白玉般的笋片小鸭悠然,碧绿的豆苗如同随波摇曳的水草,洁白的芙蓉饺则似朵朵初绽的睡莲。整体造型清新淡雅,意境悠远,恰似将一幅生动的春江水暖鸭先知的画卷,搬到了餐桌之上!
与此同时,她快手快脚地将那几尾小鲫鱼处理干净,用盐、料酒、葱段、姜片略微腌制去腥,然后均匀拍上一层薄薄的干淀粉,放入烧至六成热的油锅中,炸至通体金黄、外酥里嫩,捞起沥油后,撒上椒盐粉,做成了一碟椒盐小酥鱼,香气扑鼻,是绝佳的开胃佐餐小食。
最后,她将之前抻好拌油的龙须面,取一小撮,在手指间灵巧地缠绕、盘绕,做成一个个小巧精致、形如鸟巢的雀巢酥生坯,放入温油中慢火炸至定型,颜色金黄,捞出沥油。再将剩下的鸡虾馅料小心地填入这酥脆的中,点缀上一小颗枸杞,上笼用旺火蒸片刻,便成了雀巢酿。一酥一软,一炸一蒸,口感对比鲜明,相映成趣。
当她将这精心烹制的春江水暖羹、椒盐小酥鱼、以及一碟玲珑可爱的雀巢酿,用一套素雅的官窑瓷具盛放着,端到小花园凉亭内的石桌上时,那精致的造型、清雅的色泽、以及扑鼻而来的复合香气,瞬间让等候已久的三位才子看呆了眼!
这……这真是羹汤?分明是一幅可以吃的丹青妙品!李牧之第一个按捺不住,失声惊叹,围着石桌转了一圈,啧啧称奇。
汤清如许,料俏形真,意境空灵,妙不可言!观之已令人心旷神怡!赵文博抚掌赞叹,目光中充满了欣赏。
柳文轩则深深吸了一口气,那融合了春笋清甜、高汤醇鲜、豆苗清新以及油炸食物暖香的复合气息,让他精神为之一振,仿佛置身于春日湖畔。他由衷赞道:林行走巧思,已非凡俗厨艺,近乎道矣!今日能得见此 edible art(可食的艺术),实乃三生有幸!他一时激动,差点冒出个洋词,赶紧刹住,脸色微红。
三人早已迫不及待,纷纷拿起汤匙,舀起一勺羹汤。汤入口,清澈鲜醇,不油不腻,瞬间熨帖了肠胃。笋片脆嫩清甜,形态可爱,更添食趣;芙蓉鸡虾饺嫩滑弹牙,鲜美无比;豆苗清新爽口。整体味道清淡雅致,却将春日食材的本味发挥得淋漓尽致,仿佛将整个临川府的春天都浓缩在了这一碗羹汤之中。
再尝那椒盐小酥鱼,外皮酥脆异常,内里鱼肉却依旧保持细嫩,椒盐的咸香恰到好处,是绝妙的下酒(或下羹)美味。那雀巢酿更是匠心独运,雀巢酥脆,内馅鲜嫩,口感层次极为丰富,令人拍案叫绝。
三位才子吃得是摇头晃脑,赞不绝口,只觉得平生所尝诸多美味,在此羹此点面前,皆黯然失色。今日能得此口福,实乃人生一大快事!
羹尽点心空,柳文轩放下汤匙,用雪白的帕子擦了擦嘴角,整了整衣冠,对着林晚昭郑重一礼,神情肃然:林行走以佳肴示我辈以之极致,我等感佩于心,无以为报,唯有竭尽所能,以诗文回赠之雅趣。请林行走稍候,容我等献丑。
说罢,他走到凉亭旁早已备好的书案前,铺开雪浪笺,取过一支狼毫笔,略一沉吟,便笔走龙蛇,一首七绝顷刻而成:
《赠小林御厨》
玉脍金齑未足夸,春波一勺蕴仙葩。
雕龙妙手调鼎鼐,始信人间有大家。
笔力遒劲,诗境开阔,直接将林晚昭的厨艺推崇到了的境界。
李牧之早已心痒难耐,接过笔,不加思索,便挥毫写下:
《品春江水暖羹有感》
清水芙蓉出玉盘,莼鲈之思尽可删。
何须更觅桃源境,此味只应天上有。
诗意或许稍显直白,但情感热烈奔放,将林晚昭的羹汤比作了天上仙味。
赵文博最后提笔,他的字迹沉稳端方,诗风也更为质朴含蓄:
《谢林行走赐膳》
驿路逢仙厨,羹汤胜八珍。
诗肠因君暖,笔墨亦生春。
诗句平实,却情真意切,表达了由衷的感激和由此生发的愉悦。
三首诗,或赞厨艺超凡入圣,或叹美食宛若天赐,或抒发自内心的感动,皆才思敏捷,文采斐然。尤其是柳文轩诗中的始信人间有大家一句,更是给予了林晚昭极高的评价。
林晚昭虽不能完全领会诗中深远的意境和精妙的用典,但看他们写得那般认真投入,墨宝淋漓,纸卷生香,也知道这是极用心的夸赞和珍贵的礼物,心里像是喝了温热的蜂蜜水,暖洋洋、甜丝丝的。她连忙敛衽行礼:几位公子才华横溢,奴婢愧不敢当,多谢公子们厚赠。
柳文轩将三幅墨迹未干的诗稿双手奉给林晚昭,郑重道:区区拙作,难酬林行走佳肴之美万一,聊表我等感激与敬佩之心,还望林行走不弃,留作纪念。
就在这时,顾昭之与临川知府商议完公务,信步走出书房,恰好来到小花园透气。见到凉亭内的石桌杯盘(已被扫荡一空)、那三张墨香四溢的诗稿,以及三位面带激动与满足之色的本地才子,不由微微挑眉。
侍立在不远处的墨砚立刻上前,低声将以诗换膳的前因后果简明扼要地禀报了一遍。
顾昭之目光淡淡扫过那三首诗,尤其在柳文轩那首始信人间有大家上停留了一瞬,又瞥了一眼林晚昭手中那几页价值不菲的泥金笺诗稿,再看看她那想矜持又忍不住眉眼弯弯的小模样,深邃的眼眸中几不可查地掠过一丝极淡的笑意,转瞬即逝。他并未多言,只对着三位起身行礼的才子微微颔首,算是打过招呼,便转身负手,继续欣赏园景去了。
三位才子见到威仪赫赫的安远侯,心中更是激动澎湃,觉得今日不仅品尝到了绝世美味,还得见侯爷风采,与有荣焉,这段以诗换膳的佳话,足以让他们回味一辈子了。
此事不出半日,便在临川府的文人圈中传开,继而扩散至全城。小林御厨之名更加响亮,连带着春江水暖羹和那几首诗也广为流传,成为临川城这个春天最风雅的话题。林晚昭小心地将三幅才子墨宝收藏起来,这可是她凭本事来的!而据说,后来在安远侯府顾昭之的书房里,某本诗集间,也悄然夹入了一幅临川才子盛赞他府上厨娘的诗稿拓本,此为后话,暂且不表。
南巡路上,因美食而结缘,因才情而生辉的雅事,又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林晚昭捧着那几张轻飘飘却又沉甸甸的诗稿,望着驿馆外渐渐笼罩在暮色中的临川古城,对前方的路途,充满了更多旖旎的遐想。
喜欢穿成难民小厨娘把腹黑侯爷逗笑了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穿成难民小厨娘把腹黑侯爷逗笑了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